致敬,三航英才!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航海领域杰出校友浅析

西北工业大学位于古都西安,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国家重点大学。

2006年至2013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武器装备型号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预研计划、863计划、973计划、自然基金、以及各类行业基金在内的国家各类纵向计划。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学校在大飞机、核高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0个重大专项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前期论证及科研攻关。

2007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重大贡献奖,是全国唯一受此嘉奖的高校。2009年10月1日,在60年国庆大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学校研制生产;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04、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金壮龙

中国商飞董事长 ,1986年,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力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

薛炽寿

中国航空一集团成飞原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1956年,薛炽寿告别上海,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五年后,他又怀着献身航空的理想,来到了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

周自全

歼10试飞总师,他长期从事飞行试验研究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某型机和某型机两架变稳飞机,使我国空中飞行模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持了某型飞机试飞,试飞技术、安全和效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他获得了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第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

吴伟仁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80~9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遥测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90年代后期开始,致力于深空测控通信和月球、小天体等探测研究,组织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专项立项论证;08年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嫦娥二号工程中,创新提出“一探三”总体设计思路,实现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并使我国成为第3个实现对日地拉格朗日L2点和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开辟了深空探测新领域;

李玉海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主修飞行器结构强度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1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起开始从事航空工业,历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设计员、副组长、副主任、主任;1997年6月起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党委副书记。

钱建平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副总经理,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水声工程专业(本科), 1993年12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鱼雷自导专业(硕士)。

孟 光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1988年3月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教授、博士,1961年1月生,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航天局副局长,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海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杨海成1990年获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4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1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4月-1995年3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主任,CAD/CAM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

郭博智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所所长,1983年,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飞机设计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飞机系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谭永华

航天六院院长,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导弹设计专业毕业。

赵霞

沈飞副总工程师,2000年春天,赵霞成为副总设计师,这是沈阳所建所40年来的第一位女副总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创新与探索,沈阳所在多项新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优选出的新一代飞机总体布局方案其性能全面达到设计要求,并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2年,赵霞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来到我国“航空英才的摇篮”601所工作。

桑建华

成飞副所长,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历任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总体气动设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副总设计师、枭龙飞机总设计师。

侯晓

1990年,作为中国第一位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博士,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来到我国目前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院——中国航天第四研究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从2000年至今任航天四院科技委常委、某型号副总设计师兼固体发动机设计师,现任航天四院副院长。

欧阳绍修

空警-200预警机总设计师,197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导弹飞行力学专业。现任中航工业陕飞集团副总经理、总设计师。主要从事飞机的设计、研制工作,现担任运八系列飞机总设计师。

白松柏

陕西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沙长安

中国试飞研究院院长,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后分配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从事飞机颤振、振动飞行试验研究。曾任中国飞机试验研究院院长,国家两种先进飞机的试飞总指并于2002年在莫斯科航展上曾亲自驾驶米格-29和苏-30飞机进行飞行表演。

华 俊

1955年6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

葛 森

1981年12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结构力学及强度专业,1984年7月获浙江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从199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飞机强度研究所(六二三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科技处处长,1993年8月任副所长,1999年10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11月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杨 鹰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

刘选民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

刘行伟

空军装备论证研究所总工程师,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六〇八研究所总设计师,兼任国防科工委航空动力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罗乖林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装备研究所总工程师,1985年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硕士学位。

李先哲

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设计师

吴方辉

西北工业大学焊接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曾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特级专务。现任上市公司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雷凡培

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尹泽勇

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六〇八研究所总设计师,兼任国防科工委航空动力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王中权

1977年获学士学位。曾任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


杨 伟

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硕士学位。曾任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总设计师。中航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某型号总设计师。

唐长红

1982年获学士学位。中航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某型号总设计师。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