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中国年」炸一盆牛肉丸子,是属于过年的虔诚仪式

中国人过年,我觉得最紧要的还是仪式感:不把冰箱、冰柜塞满,怎么看都不像过年。

小孩盼过年,大人望插田。过年,对大人来说,挺累。

这几天,大家见面会问一句“准备啥年货了?”很忙,大家都是忙中偷闲地在做,当然对于一些做菜高手,搞定一些卤煮、腊味,都简单得跟“一”一样。

“自在吹风”公号里大神级的厨神可真不少,贩贩姐,后知后觉,最近又来了一位维吾尔族大叔,都是会做又巨能写,菜都极有技术含量,常让我们看得狂吞口水。

我这个厨房菜鸟,本不敢拿做菜来造次。朋友都了解,我做的饺子,皮厚面硬,类似薄皮包子,至今都是一个笑谈,家里学生哥也常常闹一闹伙食。

后又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写菜谱,现在什么菜网上都能百度出来,我们为什么还要写呢?其实,还是为了记录,记下我们平凡的生活,此时此刻的心情,写的是饭菜,实际是情怀,也许,这就是写字的意义吧。

话说炸牛肉丸子,真是我家家传手艺,像一种仪式一样,年年都要炸一盆子,不炸似乎就不像过年。

以前,是我爸爸往锅里扔丸子,我妈负责捞;现在,是我往油锅里扔,我妈或娃捞。扔丸子的那个,似乎意味着有更多的权力。

这有点像舌尖上的中国,文化人一定要在一饭一蔬中挖掘出的家文化、传承等,让人在流口水的同时,感觉心口一阵发热,泪水也要往上涌。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春节,爸爸会戴上眼镜,铺开信纸,和妈妈商量着,列出春节要采买的年货:牛肉几公斤,羊肉几公斤,带鱼几公斤,蘑菇罐头几桶,豆沙馅买哪家的,鞭炮1000响的几挂……吃的用的不一而足,年年如此,也让我感觉年关将至,一切都变得神圣起来。

办年货时,各种煎、卤、蒸、炸的活路更是全家总动员,全家齐上阵,这就是过年的仪式感。

要想炸好牛肉丸子,分以下几个步骤,试着写写菜谱:

第一步:买牛肉。妈妈教给我买牛肉要买牛油是白色的,那才是小牛,牛油如果发黄了,就是老牛肉,即使剁碎也会嚼不动。

第二步:用力剁碎牛肉。这剁的是牛肉,又不是,而是过去一年中所有的不开心、不如意和各种纠结。

做菜有几种境界,一是用爱做菜,二是用心做菜,三嘛我觉得的是用力气做菜。如果,能自己细细地剁上半天的馅子,扔掉当中的皮皮与筋筋,这当中既有爱又有心。

然而,时间紧任务重,我都是在市场上直接让搅成馅子,多少缺乏了诚意。

第三步:拌馅子,这么有技术含量的活,当然以前是爸爸上场,现在是我了。怎样让丸子不散,这也没什么秘决,无他,加入鸡蛋和淀粉了,至于加多少嘛,适量吧。

大葱、小葱、生姜、大蒜统统剁碎;花椒、盐、白糖、胡椒、海鲜酱油等混合在馅子中;泡好红薯粉面子或豌豆面子。至于用量多少吗?适量啦,我精确不了,就包容一下我这个厨房菜鸟吧。

第四步:使劲地攥馅子。这个过程要不断调整红薯粉面子、水的比例,需要的是时间。时间多长?越久越好。当肉馅听话地从虎口处出来时,就表示牛肉馅子已经大功告成。

第五步:炸丸子。过程没有技术含量,支起锅,往里扔就行。

小时,炸制的过程是孩子们的等待,肉丸听话地从虎口处挤出,用勺子一拔,落入锅中,瞬间就被气泡包围,这个过程就像一枚牛肉丸洗温泉浴的过程,在享受之中变熟。

妈妈用笊篱把漂起的丸子放入盆中,这时,小个的、炸得焦黄的丸子会被我们几个孩子一一吞掉,跑开,再跑回来,再等待……

第六步:吃丸子。根据个人喜好,可做成烩丸子、丸子汤,当烫火锅的配菜也行。

当然,对于娃娃这样的吃货,他喜欢空口吃丸子,因此,给他的要格外炸得焦香些。

烩丸子,当中可放入大白菜、娃娃菜、豆腐、蘑菇、粉丝等配菜,您喜欢怎么烩就怎么烩,反正是一场相遇,一场偶遇,存在不确定性,也存在不可预知的味道。

我家几个孩子成年后一直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每到过年前,与妹妹、姐姐的电话中、微信中,我们都会聊:

“我今天炸了一盆牛肉丸子。”

“我今年炸的丸子有些咸了。”

“红薯面子兑多少合适?”

这样的话,会在我们姐妹几人之中说来说去,成为连接我们的一个纽带。相信以后我们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家之后,炸丸子这道年饭,应该也会被他们学起。

过年了,和你的家人一起炸一盆牛肉丸子吧!先塞满家里的冰箱和冰柜,再在这个年当中,吃胖一点,只有这样,才像是过年。

过年了,在做饭与吃饭中体会仪式感吧,然后,我们才能养足了精神,才能在新的一年中,有精神和体力,继续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过好一天。

苏玲 文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