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師以一篇偈語名震佛國,卻不知他更以一句禪語悟退劫僧

慧能大師三歲喪父,靠母親撫養長大,由於家境貧寒,不能上學讀書。他24歲時,有一次在街頭賣柴,聽人唸誦佛經,心中有所覺悟,便辭別老母,長途跋涉來到黃梅縣東禪寺。


五世祖弘忍大師問他:“你為什麼要來學佛呢?”慧能說:“人雖然有東西之分,但佛性無南北之別;我雖然與和尚不同,但佛性是沒有差別的。”

弘忍大師知道他不是平常人,有心收他為徒,但又恐寺裡的僧人不能相容,就分派他去幹雜活。

這一天,弘忍大師召集眾弟子宣講佛法,他讓每人做一篇偈語,決定從中挑選一個優秀者傳承達摩祖師的衣缽,定為六代世祖。

有個叫神秀的大和尚連夜寫了一篇偈語:

身是菩提樹,

心是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眾人看了,紛紛誇讚。誰知弘忍大師卻說,神秀還未見到本性,只到了門外,還沒有進門呢。

當時慧能正在廚房劈柴,聽人唸誦神秀的偈語,心中一動,也吟出一篇偈語: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弘忍大師見了慧能請人代寫的偈語,心中大喜,便將祖師衣缽秘密傳給他,讓他連夜逃走。

慧能大師接受衣缽後,立即逃往南方,走了兩個月,來到大瘦嶺。這時,有幾百個僧人跟蹤著追上來了,想奪取達摩衣缽。

其中有個慧明和尚,原來是個四品將軍,為人粗暴蠻橫,他第一個趕上了慧能。

慧能將祖師衣缽擺在一塊大石上,說:“這件衣缽不過是個信物,怎麼可以憑力氣來爭奪了?”

慧明高興地拾起衣缽,說“我為佛法而來,不是為衣缽而來的。望行者為我說法。”

慧能走過來,先讓他“屏息諸緣,忽生一念”,然後說:“不思善,不思惡,這個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慧明頓時開悟,告辭而去。

其餘眾僧見慧明離去,也悟出自己與慧能的高下之別,羞愧而去。

慧能大師繼承了衣缽,潛心鑽研佛法,終成一代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