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剧|为什么一部长达8个小时的话剧会一票难求?

每一年文艺青年们的年度盛事之一,就是等话剧《如梦之梦》开演。

今年12月21号开始,一直到圣诞节,《如梦之梦》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

上一次黄小姐去看《如梦之梦》还是三年前,顺带采访大女神许晴(内容请戳这里)。

现在问她还想看《如梦之梦》么?

一秒钟都不带犹豫:还想看!

为什么?

“因为它是我们这个激越时代最迷人的话剧,有最迷人的演技派,最迷人的剧情,最迷人的导演,当然更有最迷人的横跨各个时代的大美女……”

▲《如梦之梦》一直是华人话剧圈的传奇,它演出时间超长,故事结构超复杂,每一次的演出不仅是挑战演员的极限,也是在挑战观众的极限,但一般观众都会选择晚上七点入场,两三个小时看尽本剧精华。观众席设在舞台的中央区,环形的舞台有八个方位,布景就有三个楼层,演员就在观众身边飙戏,民国初年到现代,从台北到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是一场繁华苍凉白雪茫茫的大梦。

十七年了,《如梦之梦》一直在香港大陆台湾轮番上演,门票铁定一票难求,场场爆满。

为什么能长演不衰呢?

当然是因为背后有一支靓绝世代的梦之队。

首先,剧情好,是经过赖声川千锤百炼的剧本。

1999年,赖声川去印度菩提伽耶旅行,他坐在菩提树下看到无数人面色肃然绕着菩提树行走,每个人都带着庄重的神色。

当时他就想,如果把观众当成菩提树,让演员们环绕着他们来行走,说一场人生大梦,那该是怎样的庄严景像,于是便有了《如梦之梦》的起源:

它讲了爱情,讲了婚姻,讲了恩怨情仇,讲了时代风云,在八小时之内,你仿佛坐进时空穿梭机,亲身经历几代人的悲欢,也感受得到人生变幻无常的风景……

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之一是5号病人临终之前讲的:“一场梦不管是一秒钟还是一千年,不会因为它的长度而改变它是一场梦的事实。”

在佛经里面,释迦牟尼说的很清楚:我们真的要去仔细地看我们的人生。它像一颗流星,一剎那就没有了;它像水中的月亮;它像一盏油灯,烧完了就没有了;像一场梦。

但这并不是佛在说人生的短暂,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里面,人生确实是很短暂、很渺小的,但是人一直是存在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一直都在,我希望在《如梦之梦》里可以做少许表现关于“我们都是连在一起”的感觉。

5号病人的经历和人生是不可解释的,他所受的苦是没什么理由的。事实上,我们也认识这样子的人,他的遭遇和他所受的痛苦根本不合理。我们会觉得他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会?为什么他会受这样子的苦?我凭什么会比他好/不好?没有什么道理。

可是如果我们能够把时间拉长,看到更远的可能性,我们就会理解所谓“十方宇宙,万事关连”的意义。

这是赖声川在2002年香港版上演之后谈的感想,要知道,赖先生本人是话剧圈里的传奇。

从八十年代创办表演工作坊开始,他创作的每一个剧本都能成为经典,不管是一炮而红的“说相声”系列,还是《暗恋桃花源》、《如影随形》、《宝岛一村》,只要打上了“赖声川”的名字,剧场就不愁票卖不出去。

赖声川是讲故事的高手,他最擅长用“戏中戏”的方式,模糊掉虚实的边界,让不同时空的人物相互对话,一层层地把他的核心意义表达出来。

《如梦之梦》就是他这种模式的巅峰之作。它的故事结构比《暗恋桃花源》更复杂,三个空间相互重叠,在伯爵和顾香兰这条主线之外,又有好几条分线……

故事从《西藏生死书》269页开始,一个病房里五位病人死掉了四位,而剩下的五号病人,则在年轻医生的鼓励之下开始讲述他一生的故事:

主题环绕着生命的追寻、死亡,及人生带来的重复生命模式,整出戏像一次庞大的旅行,从主角的生命末端开始,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从亚洲到欧洲,从生到死,讲到从痛苦到解脱的可能性……

▲你认得出这人影重重里有几位心仪的大咖么?

第二,舞美惊人。

这部话剧最奇特的一点是它的舞台是环形的。一部分观众会坐在舞台中央的莲花席,演员就在观众眼前嬉笑怒骂。

坐在莲花池里的观众福利满满,可以闻到许晴身上的香水味,看得见她的眼泪一滴滴留到胸前,当美丽的她一件一件脱下衣裳走出妓院时,她的黑色蕾丝内衣花边甚至会拂过你的头顶,你完全能闻得到她身上的绝望与悲怆……

这是太难得的一次体验,因为我们都知道观众和演员的距离靠得越近,戏剧的表演张力就越大,你完完全全不觉得自己在看戏,而更像是和演员一起在经历着他们的一生。

▲高达三层的布景就在舞台的两边。一边是旧上海的戏楼,一边是巴黎的城堡;一边是大红灯笼高挂,一边是金光灿灿的烛台花柱;一边是迷醉的烟花地,一边是压抑的牢笼。

第三,圈中猛人争相出演,囊括了不同时代的俊男美女。

从2002年在香港第一次由正规剧团演出到现在,《如梦之梦》每一版都聚集了各个时代的猛人。

虽然演话剧的收入比不上明星一部戏的零头,但就是有那么多的明星扎堆地要来演《如梦之梦》,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赖声川,因为这是话剧,因为这代表了职业荣耀……

第一代顾香兰

TVB视后 汪明荃

《如梦之梦》虽然是2000年首演的,但那是赖声川的第一次实验,演员大多是他的学生。

而第一次由正规剧团演出,是2002年的香港版本,那个版本的中年“顾香兰”是香港的大姐大汪明荃。

汪明荃可不止是TVB的阿姐,她还是香港戏剧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她在八十年代演出的舞台剧《天仙配》,打破了香港粤剧舞台的卖座纪录。

2002年的时候,香港话剧团引入赖声川的名剧《如梦之梦》,请到汪明荃来扮演中年顾香兰。有汪明荃的加持,结果连开12场,场场爆满,这也是汪明荃在话剧界成绩最漂亮的数字。

最香艳的顾香兰

冻龄大美人 许晴

“真是一群真是热爱(话剧)的疯子才能做这件事情。”

2013年《如梦之梦》终于引进内地,汪明荃扮演的“中年顾香兰”这个角色,由许晴接棒。她也是迄今为止《如梦之梦》所有版本里,最香艳性感的顾香兰。

▲许晴浑身上下散发着性吸引的粒子,一颦一笑都百媚生姿,男女通杀啊。

▲顾香兰作为旧上海的名妓,如果没有一份赏心悦目的娇媚,怎么有说服力?

▲早在2013年就看过许晴演绎《如梦之梦》的史航老师,不吝在微博上表达对许晴演技的赞叹。

最低调的顾香兰

罗马尼亚影后 史可

“它对我的诱惑太大了,现在大家都是快餐式消费,这么长的一个剧,怎么能把故事讲得吸引人,我很感兴趣。”

内地版的第一个“老年顾香兰”的扮演者是史可。

虽然史可近年来越来越低调,拍戏越来越少,更多时间回归家庭当着幸福的贵妇,但她当年绝对是个故事又有本事的女同学。

▲她是巩俐的同班同学,85届中戏五朵金花之一。当年张艺谋拍《红高粱》九儿的角色原本是选了史可,但后来被巩俐抢了去,张艺谋最后只给史可写了封信:抱歉,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合作。虽然错失了一飞冲天的机会,但戏好身材又丰腴的史可,在影视圈里依然有市场。1988年,她出演了曹禺的经典剧《日出》,演的正是风情万种的陈白露。史可一直是圈内公认的实力派,2012年还获得了罗马尼亚影后。

演《如梦之梦》老年顾香兰的角色,史可不惜推掉了好几百万片约,就为了可以在话剧里畅快淋漓地过一把戏瘾。

最飒爽的顾香兰

金马影后 卢燕

“这出戏是不同寻常的创作。”

2014年,接棒演老年顾香兰的是87岁的金马影后卢燕。说起在圈里的江湖地位,赖声川和李安都得喊她一声阿姨。

今年90岁高龄的卢燕老师已经是第三年演顾香兰,依然和后辈一样,台上台下待足八个小时,气定神闲。

▲她的母亲是京剧名伶李桂芬,义父是梅兰芳,十几岁就登台演出。20岁随外交官的丈夫去了美国。她是最早扎根好莱坞的中国女演员,四十岁才开始回港台拍戏,曾是清宫戏慈禧的不二之选,谁也演不出她那份高人三分的贵气,演戏是她的爱好,顺便也得了几个金马奖。年龄越大,她越发淡定飒爽,在各组戏中穿梭,愿在自己喜欢的导演戏里演小到不能再小的配角,哪怕只有三两个镜头。八十多岁的她,依然独居在洛杉矶,依然自己收拾行李,行走在世界各地,令人叹服。

其实,男演员方面也是大有来头。

五号病人

绝对的男神 胡歌

“一朝入梦,永远都不想醒来。”

没错,在这部剧里起到最重要串联作用的角色“五号病人”就是你们的老公胡歌。

▲胡歌是上戏毕业的,话剧和舞台剧是他的专业之一。早在大学的时候胡歌就已经出演过话剧版的《我为歌狂》。在电视圈里十四年,我们眼看着胡歌从古装戏里的偶像派变成了什么题材都能驾驭的演技派,近三年更是各种视帝各种大奖拿到手软。

其实胡歌的演艺事业一直都还蛮好,但他不想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类型的角色里,所以很希望能回归舞台,沉淀自己。

从2013年开始,事业上升期的胡歌开始演《如梦之梦》,一直到现在连续演了4年。胡歌的演技是真的经得起考验,特别是他的台词功底,一定要现场才能感受得到。

伯爵先生

台湾话剧先锋 金士杰

“说实话,这部戏是个倾家荡产的创作,演员眼看就要比观众多了,只有疯子才会做这个戏,它是非常自我的疯狂之作。”

金士杰和赖声川是三十多年的老搭档了,不过说起在台湾话剧界的资历,他比赖声川还要早一辈。

金士杰27岁创办兰陵剧团,和吴静吉、李国修这些台湾的话剧先锋分子一起开了台湾实验小剧场的先河。

他在赖声川的经典作品话剧版和电影版的《暗恋桃花源》里出演江滨柳,因为这部剧太出名了,所以他也成了文艺青年心中“永远的江滨柳”。

▲金老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身正范儿,仙风道骨啊。

近些年来,金士杰也频频出现在电影电视剧里,不管剧本好不好,只要有金士杰在的片子总是最出彩的那个,他身上有一种莫名的气场,人一站出来,就是戏味。

为什么《如梦之梦》能让演员们那么为它着迷,放着天价片酬不接,争相要来演?

也许还因为有金老爷子的存在,这就是一部好剧的魅力,它让你遇到高手,它让人觉得是一座高峰。

话剧和电影电视不同,在舞台上没得NG,你必须台词连贯,你必须情感到位,你必须和对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是骡子是马,上了舞台就知道。

一部好的话剧,对于有上进心的演员来说,是一块磨刀石;对于想证明自己的演员来说,是一块功勋章;对于有戏瘾的老戏骨来说,这就是一个能畅快淋漓抒发自己的地方。

《如梦之梦》的演出是很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能够看到《如梦之梦》,也是很难得的,比如今年,你就没可能买到票了——开票后一分钟之内就全部售罄。刚刚前天幸运地去保利剧院看了《如梦之梦》的朋友,回来后还跟我们这么说道:

《如梦之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每看一次,每次所感受的梦境都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