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士兵不系頭盔帶?

李宏偉670


答案:不舒服

對,就是很簡單的不舒服,鋼盔這東西沒有什麼衝擊力斷脖子或者被人勒死之說,士兵不願意扣上鋼盔唯一的原因就是不舒服。

以美軍的M1式鋼盔為例,其鋼盔分為內層和外層(其他國家的諸如德國的M35為一層)。早期的鋼盔並不存在什麼特別的人機工程,基本就是鋼殼套個帶子。後來發現這樣腦殼痛,在鋼盔內部增加了緩衝物和懸掛系統,這種就是二戰時期的鋼盔的主要構成。美軍的M1鋼盔內盔較輕,用一根牛皮帶作為封帶,我們所熟知的戴著鋼盔亂跑的巴頓將軍戴的就是內盔。其內部擁有牛皮和鋼釦組成的懸掛系統,比較舒服。

外盔則為兩側的交織反扣帆布布帶作為封帶,內盔的牛皮封帶套在頭盔向上翹起的帽簷上,這樣既能固定內外盔,又能保證內盔的舒適和外盔的堅固(畢竟內盔彈片都擋不住)

左內盔右外盔

我就是不喜歡扣上封帶,軍士長你咬我啊!

M1鋼盔可是說是二戰時期頭盔舒適的王者了,至於沉得能當鈍器砸死人的蘇聯頭盔,鋼殼緊貼腦皮的M35(小編就戴過,稍微磕碰會造成鋼殼共振耳鳴),還有完全就是在賣萌的英軍飛碟盔,真的就是拿著人命在探索。

現在由於材料學的進步和人機工程的進步,以美國為首的現代化軍事國家均採用更加輕便、防彈效果更好的凱夫拉作為主要頭盔。美國現役的MICH系列頭盔和特種作戰部隊使用的FAST盔均採用可擴展的凱夫拉,且內部的懸掛系統均採用更加舒適的軟式填充緩衝材料。至於老毛子,如果不考慮用鈦合金做的阿爾金和stsh94這類變態的頭盔,其現役的主流頭盔6B7-1M與美國之前使用的PASGT頭盔非常相似,均採用凱夫拉+環形懸掛。中國的QGF-02式芳綸頭盔從外形上也參考了美軍的PASGT頭盔,並根據中國人的腦型進行改進(畢竟中國人的臉方,外國人臉長)

裝備到牙齒的俄羅斯特種部隊,看臂章並不是格魯烏、信號旗、阿爾法的任何一個。據猜測可能是MVD第一特種作戰支隊。他們裝備了最為精銳的AK107系列突擊步槍,厚重的防彈衣和堪稱經典三級頭的NPO山貓T型頭盔。

不明真相的俄軍士兵,一身標準俄軍三件套:6B7-1M,14條例作戰服,6SH112戰術背心,對了,還有一件6B23防彈衣

中國的QGF-02仿製於美軍的PASGT,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M88頭盔。但是標誌性的前緣在盔罩的籠罩下根本看不出來。

美軍現在非常流行的輕量化模塊頭盔系統,耳朵旁邊可以安裝通訊系統,也可以不安。頭盔前段有夜視儀支架,兩側還可以安裝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是無論如何,其封帶的模式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基本就是利用子母扣,插扣,魔術貼進行左右粘連,著力點位於自己的下巴。在戰場上人的腎上腺素分泌量是常規運動的數倍以上,這就說明此時呼吸量也是非常可怕的。如果這時候還扣著自己的下巴,話也說不了嘴也長不了,真的就是難受的要死。

(兄弟,來張自拍)

不過還有一個點另外想說的,就是雖然鋼盔戴嚴實了,子彈沒擊穿也沒碰到你的骨頭,拉斷你脖子應該不會斷,但是把你撂倒或者讓你一個跟頭栽地上也是很難受的。如果你沒有扣上封帶,那麼大概率會把你的頭盔打飛,動能不會過多作用在你身上。這時候你只需要趴在地上慢慢的爬過去把救了你一命的鋼盔撿回來就好(如果你沒被別的子彈打死)(還有,千萬不要在戰場上把頭盔摘下來或者因為麻煩拆掉防彈衣,拯救大兵瑞恩裡面的小哥死的太冤了)

不過在進攻作戰或者機動作戰中你還是老老實實的扣緊鋼盔吧,畢竟這時候真的只能忍著,小命最重要啊。


軍事觀察員東旭


世界各國軍隊的作戰頭盔一般都配有專用的頭盔扣帶,作戰條例中也都明文規定,佩戴戰術頭盔需要系頭盔扣帶,但是美軍偏偏與眾不同,對於是否需要扣帶子,任憑士兵自己決定,絕大多數狀況下,美軍在作戰中,是不會系頭盔帶子的,這又是為何呢?

眾做周知,現代戰術頭盔可以有效防禦手槍彈和超遠距離的步槍彈,以及爆炸的小型碎片的衝擊傷害,保護要害部位不受傷害,而頭盔一般來說尺寸都要大於使用者頭部的尺寸,帶子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運動戰中脫落。

另一方面,系頭盔帶子也是紀律的一種體現,不扣帶子難免會給人一種雜牌軍的感覺,但是美軍素來以實用主義著稱,經過大量的數據試驗,美軍發現,在受到彈片衝擊後,雖然頭盔可以阻擋彈片的直接命中,但是兩者撞擊所產生的衝擊波的勢能會使得士兵產生瞬時腦震盪和脊椎骨折的狀況,而固定頭盔與頭部的空隙會讓衝擊波數次迴盪在空隙內,對士兵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果不對頭盔進行固定,阻擋子彈彈片的功效不會減弱,在與子彈撞擊後,頭盔會和自然的向後脫落,這對於士兵來說,雖然會因為摩擦造成皮外傷,頭破血流,但是避免了造成腦震盪和昏迷的狀況,大大增加士兵的生存幾率,在經歷炮擊的時候,美軍一旦躲避到掩體內,一般都會摘下頭盔,避免產生共鳴現象,使腦部或是耳蝸受傷,影響戰鬥力,因此,在戰爭中,擁有作戰經驗的士兵一般都不會扣上頭盔帶子。


楠竹一


關於二戰中美軍士兵不繫頭盔帶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很多美軍士兵認為如果不繫帶子,萬一頭盔被流彈或破片擊中,頭盔在脫落的過程中會把衝擊力卸掉,而一旦繫緊了帶子,子彈帶來的衝擊力會直接作用在頭上,造成頭部或頸椎受傷,甚至被帶子勒死。至於為什麼英軍、德軍和蘇軍士兵基本都老老實實的繫上頭盔帶,不怕衝擊力,那隻能說戰場上,這種老兵的“經驗”影響很大,很容易就流傳開來,至於是否科學,反而不重要。

二是繫緊頭盔帶的話,容易被摸哨的直接捉著頭盔擰斷脖子。這一點還真有人試驗過,摸哨時抓住頭盔向後掰,頭盔帶會卡住脖子,很難發出聲音,如果用的力夠猛,頭盔後沿和頭盔帶形成的槓桿作用,能直接破壞頸椎,致人死命。

三是美軍在諾曼底登陸前曾進行過一次登陸演習,演習中有士兵掉入水中,由於身上揹負了很重的野戰裝具,再加上頭盔的重量,導致士兵落水後,頭重腳輕,嗆水而死。

四是舒適性問題。二戰時的頭盔是全鋼的,一個頭盔好幾斤重,再加上早期頭盔配的繫帶設計不良,繫上的話很不舒服。而且美軍的戰鬥範例只要求士兵佩戴頭盔,頭盔帶系不繫沒有書面要求,行事散漫、紀律性較差的美軍大兵進部隊後聽了“頭盔繫帶會害死人”的流言或“經驗”後,自然不會去系,軍官們也懶得管,就有了人人不繫頭盔帶的二戰美軍形象。

圖注:不喜歡系頭盔帶的美軍大兵

事實上紀律問題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見現在的美軍士兵,還不是把頭盔戴的端端正正的,頭盔帶也系的緊緊的。


兵工科技



這個也是我之前所感到困惑的,既然頭戴頭盔,當然是為了安全考慮,那麼又不把繫帶繫上,在實戰中頭盔看著就像是馬上要掉的樣子。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作戰中只有士兵自己知道那樣做的目的何在。的確,在很多美劇中這個情況也是頻頻出現,比如火爆劇“兄弟連”和“血戰太平洋”,這裡面士兵基本都是繫帶在一旁耷拉著,就像是條多餘的鞋帶。


這樣做其實還是有很多的無奈和實際需求的,分析如下。

第一、二戰時的戰場,彈片橫飛,子彈呼嘯,大家都知道子彈或者彈片的速度,一旦被擊到頭盔,如果繫帶把鋼盔和腦袋固定的太近,那麼此時所有的力量都將傳到頭部,即使子彈未能射穿鋼盔或擦著而過,但那動能有時也足以致使士兵頸部或者頭部受傷,但解開繫帶,出現同樣情況,鋼盔就會飛走,動能也隨即消失在被打飛的鋼盔之上,保證了人的安全。


第二、實際作戰中,一旦頭部受傷就需要最及時的救治,如果緊緊的綁著頭盔,會使醫務兵無法快速去除鋼盔,從而延誤治療時間,造成傷亡。

第三、近距離格鬥,頭盔或許在有些時候成了一種負擔,比如如果敵人從後面進行攻擊,緊緊的抱著了你的頭盔,這樣你將無法擺脫,此時頸部就成了完全暴露的位置,這也是最薄弱的地方。


第四、二戰時期,美軍雖然對於裝備有了一定的人性化考慮,但是畢竟受當時材料、研製技術、科研開發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那時的鋼盔總會讓士兵感到不適,所以隨時摘下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且繫上繫帶後頭頂會由於壓力而明顯感到不適。

以上是不繫鋼盔帶的原因。


冰雹藍天


我們在看許多二戰紀錄片、圖片或者二戰題材的電影的時候,都會發現許多美軍士兵,都不會將鋼盔的顎帶規規矩矩扣在下巴上,而是將顎帶翻到鋼盔後方扣好,或是任其垂掛在兩側。可能有人說了,這是美軍士兵在耍帥,實際上,這並不是在耍帥,不扣顎帶,是有一定說法的。

美軍士兵戴鋼盔不扣顎帶,在當時已經形成慣例了,形成這樣的慣例有以下兩個理由:

1.在近身交戰、或者肉搏戰時,如果出現敵人從後偷襲的情況,敵人很可能會抓拿鋼盔的後緣。如果此時繫上了將顎帶規規矩矩扣在下巴上,頭部便會隨著鋼盔向後拉扯,導致全身失去平衡,或者是給敵人用刀刺入要害的機會。

2.許多美軍士兵誤信在戰場上,如果有炸彈在距離自己比較近的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很有可能吹動鋼盔,扣在下巴上的顎帶會將自己的頸部扯傷。

但是實際上,M1鋼盔有T-1帶扣的設計,讓這種情形發生下的顎帶會自動鬆開。另外,將鋼盔固定在腦袋上的並不只有顎帶,內盔(M1鋼盔分為內盔與外盔,外盔就是鋼鐵製成,用於防止破片流彈傷害,內盔安裝了內襯支撐,讓頭盔更能適應士兵頭型,使佩戴起來較為舒適,沒有內盔是無法佩戴外盔的)裡的內襯支撐也能使鋼盔與士兵的頭部形成足夠的密合、不會輕易掉落。


飛豬漲姿勢


美國軍隊在二戰爆發前,實力和規模不如墨西哥。但是由於工業基礎強大,所以二戰快速擴軍瞬間就成長為當時的世界頂級規模軍隊。但是這個過程太快,所以,步子邁得太大,有點扯著蛋了。就好像暴發戶的心理一樣會自我催眠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來進行由於客觀環境突變而必須要做的心理補償。


60絮語


談談我個人的體會,我參加了兩山作戰,每個人都帶個鋼盔,系不繫扣帶有兩種情況,如果是要進攻或向敵方地域運動我們會把扣帶繫好,如果是在陣地上很少有人係扣帶,因為鋼盔還是挺重的,長時間帶頭上壓得慌,在南方帶著它感覺特別悶熱,我就不繫帶了,甚至只要不戰鬥鋼盔都不戴,太難受了,真的。就是在不熱的地方或冬天,出汗是必須的,特別是戰鬥中,扣帶是勒在脖子上的,出汗了摩擦脖子會不舒服甚至磨破,特別是冬天,出了汗風一吹,脖子扣帶處很容易被風吹shan了。特疼,我是偵察兵,前出偵察時我們通常把扣帶扣到下巴至下嘴唇處,因為一但被人從後面抓到鋼盔鋼盔帶就會勒到脖子,偵察兵中有個捕俘動作就是從後面用左手抓鋼盔前沿猛向後帶,同時用左腿膝蓋頂其腰,右手捂其嘴,當然也可以右手用刀抹脖子。鋼盔系不繫扣帶戰鬥中沒有規定,憑經驗自己決定,不影響戰鬥為宜。說一下,我國鋼盔是日式。也就是說仿製了日本鬼子的鋼盔。很多影視劇中日本鬼子戴的就是我們裝備的鋼盔,只是把顏色帽徽改變而已。其特點下沿大,前後有外擴的帽沿,前部大些,形成類似帽沿狀。戴上後晃動量大,繫上扣帶也不能很好的固定,容易向前下滑,遮擋眼睛。美式鋼盔下沿外擴小,不易掉落,晃動量也小,這也是美軍不喜歡扣帶了的主要原因。至於被子彈擊中起緩衝作用沒意義,就是不繫扣帶被子彈擊中也不會把鋼盔打掉不傷到你,鋼盔不防彈,子彈擊中鋼盔會發出(叭)的一聲清脆的響聲,不會扭傷你的脖子,只是在你頭上穿個洞洞而已。


兔哥42928


真正的原因是美軍頭盔設計有問題,頭盔的重心不合理,頭盔不能穩妥舒適的帶在頭上,如果繫上帶子,頭盔的重心在前部,壓迫額頭。一個重心不穩的頭盔有幾斤重,長時間帶在頭上,非常不適,所以美軍士兵乾脆不繫帶,直接把頭盔頂在頭上,這樣頭盔反而會保持合理的重心,但是防護面積就不合理了。


牛仔很忙221681684


呵呵,可以肯定地告訴你,美國士兵系頭盔帶的。不信的,可以看看下圖,系得緊緊的呢。

燃鵝--下面這張圖……

呵呵,這不是真正的美軍部隊照片,這只是一張電視的劇照,這部電視劇叫《兄弟連》。

頭盔是現代士兵的標準裝備之一,現代軍用頭盔由法國的亞德里安將軍發明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用鋼鐵製造成。鋼盔最大作用是防護炮彈彈片和流彈殺傷,據美軍研究表明,二戰時美軍的傷亡中有近70%是由火炮造成的,而又有七萬美軍因為頭戴鋼盔,而保住了性命。所以,一上戰場士兵都會用頭盔將自己的腦袋捂得緊緊的,誰都不敢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誰還會不好好的繫緊鋼盔帶呢?《兄弟連》裡的美軍不繫鋼盔帶,只是演員為了耍酷而已。當然,早期的鋼盔的確戴著也不怎麼舒服,在非戰鬥期間,美軍也會有不繫鋼盔帶的現象,但在戰鬥中是比較少出現的。

現代的頭盔,製造的材料已經是今非昔比、人工設計也越來越合理、功能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現代士兵的頭盔已經不單單是防護這麼簡單了,還兼具通信、信息偵察、瞄準、測繪等各種戰場需要的功能,頭盔簡直可以成為士兵的第二個腦袋了,士兵們可不會鬆鬆垮垮的一扣頭上了事,不拿頭盔當一回事的。


50後男人


這個問題不清楚啊!沒有跟他們接觸過。不知道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是你想了解他們嗎?還是想對比知道其它?再說了,這個問題真的一點意思都沒有!以前的官帽有帶子,農民的草帽也有,那都是怕風吹歪了!頭盔沒有帶子的話,應該是足夠穩,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