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德魯克管理理論》筆記

什麼是管理?

形成一個組織後,為了展現組織的成果而採取的技巧、技能、機制、即所謂的管理。

什麼是組織?

組織是一種社會機構,組織的存在是為了滿足社會、社區或個人的需求。

(結合馬克思的GCZY理論,則這一條就非常好理解。其實馬克思是超前的,按需生產,按需分配,完全凌架於經濟之上,甚至完全不需要經濟。在談到企業的目的時,馬克思理論仍然適用,很容易說明為什麼企業的目的不是贏利。)

管理的三個任務

認識組織的特定目的與使命 (營銷管理?)提高生產率並讓員工有成就感 (企業管理?)社會影響力級社會責任。(企業文化?企業的良心?)

企業的目的是什麼?

創造客戶,是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

如何創造客戶?

1、 營銷:探尋顧客的需求,並提供相應產品或服務的一種職能。

2、 創新:創造出讓顧客感到新鮮與滿足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職能。

(現代營銷中,將需求分為顯性需求,隱性需求。一旦明白了用戶需要的是音樂,那就必然會聯想到音樂隨我走,那就必然會製造成walkman。一旦明白了用戶需要的是獲得信息,那就必然會出現電子報紙。 我覺得,營銷是包含了創新的。 但是不可否認,營銷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兩件事:需求探尋與提供產品和服務。 德魯克這樣說,倒也明確醒目。)

影響生產率的因素:

勞動力、資本、原材料知識(知識工作者)時間產品組合流程組合公司的專長組織結構和各種活動的協調

什麼是利潤?

判斷企業績效的惟一標準不確定風險的報酬(當企業希望在未來持續滿足顧客的需求時,必須規避不確定的風險)構建良好的勞動環境的基本資產支付社會服務,充實社會資本

PS:利潤是面對未來的資本

如何定義自己的公司

我們的業務是什麼?如何應對業務未來的轉變?我們的業務將如何演變?

PS:如果能回答上述三個問題,就能定義自己的公司,並明確公司的使命

我們的業務是什麼?

定義自己公司的業務時,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從顧客因素開始思考,因為業務的定義隨著顧客所能獲得的滿足感而改變

誰是我們的顧客顧客在哪裡顧客購買什麼給顧客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注:德魯克的思想,與營銷管理的思路是一致的)

什麼是業務的未來?

人口結構與人口動態的變化趨勢經濟流行與偏好競爭對手採取的行動尚未滿足的客戶需要

如何設定企業的目標?

針對8個領域設定目標:

營銷創新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源(為什麼這不是第一條,排名不分先後?)管理層的績效和培養員工績效和工作態度生產率社會責任利潤

兩位鼻祖級大神對營銷的各自定義:

科特勒:營銷所探索的是要提供什麼價值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需求分析?);並提供這種價值(4P之產品?),將之傳遞(4P之渠道?或者還要加上4P之促銷?)給顧客並從中獲利(4P之價格?)。

德魯克:確切認識、瞭解誰是顧客(需求分析的又一種說法?),並使產品或服務(4P之產品?)吻合顧客需求並對其進行銷售(德魯克希望營銷足夠強,強到不需要銷售。那這裡的說法,暫且理解為4P之渠道和4P之促銷?)。

什麼是管理者?

依循組織目標,認清自己目標的人。

以三個石匠來說明管理者的特徵:

A:我靠這個吃飯B:我正在做全國最棒的石藝C:我正在蓋教堂

(三人中,只有C具備管理者資格)。

並非只有高層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是否這也是“分權”理論中提到的?)

管理者的任務:

打造一個產出高於投入資源總和的生產體制。在每一項決定和行動中協調現階段與未來的要求。

管理者的工作:

計劃組織工作激勵與溝通培養人才評估與衡量

戰略性決策

界定問題(注意,這是單獨的一條。)分析問題發展各種可行的替代方案決定最適合方案把決策轉化為有效的行動

日本型決策

確定問題促進對立意見的提出重視彼此相左的意見把由誰決定視為一個問題(執行性真強!)排除了推銷決策的必要性

不良組織的症狀

組織層次過多組織問題重複發生依賴“協調人員”、“助理”等經常性地進行組織變革關鍵人員將注意力放在錯誤、不相關及次要的問題上太多興師動眾的會議必須留意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或喜惡

5+1種組織結構(後面的1,是德魯克認為會出現的一種)

職能制組織(事業部、人事部、業務部、研發部、會計部)團隊型組織(市場專家、技術專家、公共關係專家、銷售專家)分權組織(A業務單位、B業務單位、C業務單位、D業務單位)模擬分權組織(虛擬業務單位、虛擬業務單位B、虛擬業務單位C)系統型組織(政府機關和大學:上述四種組織的大組合)責任型組織(比如,管弦樂團。領導者+專業成員)

要點:

職能制組織:當組織成長到某種規模,職能制組織就會失去效率。團隊型組織:為了達到成果,明確的目標決不可缺分權組織:就業務單位形態而言,沒有任何組織體制勝過分權制!模擬分權組織:請將模擬分權組織當成最後的選擇!系統型組織: 要求每個成員自我控制和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責任型組織:知識型社會的來臨,責任型組織會成為主流。

溝通的四項原則

感知(傾聽者,是一個必要條件。當然這是可轉換的。)期望 (聽者為什麼而聽?你期望什麼?或者是你的目的?)要求 (說者,請思考聽者的期望。)並非信息(溝通是感知的對象,信息是理論的對象。)

企業的責任限度

企業的惟一目的:創造客戶執行基本職能最首要任務,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決不可能承擔其他責任最低限度是嚴格遵守“知其有害而不為”! (不作惡)

歡迎關注【真知薈】:專注創業營銷知識分享,學習真正有用的知識,讓你的知識轉化成財富。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