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绝不能用“叛逆”一词就简单概括

青春期是孩子个体意识、人格、心理形成的关键时间,在这个阶段,孩子追求独立,渴望成为一个独立于家庭的存在。其实家长眼里的“叛逆”,背后隐藏的是孩子发展的必然规律。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的了解青春期,陈遥老师还总结出了以下三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 正视负面情绪

有的家长可能会发现,您的孩子可能有许多不好的小习惯,比如咬指甲、暴饮暴食、扔东西等等。对于这些小动作,请不要急于纠正他们。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一些特定的行为动作来宣泄这些负面情绪带给他们的压力。

也许你会说,这些行为是不好的,我要去培养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但真相是,情绪控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不合理的

阻止孩子的情绪宣泄反而会让他们难以排解,就像是一个水库,如果缺少管道,那么时间久了,水就会溢出来。

二 理解孩子的“两幅面孔”

让很多家长感到吃惊又难过的是,

孩子们在外界会表现活泼、阳光、温和的一面,但面对家人的时候却总是缺少耐心、说话刻薄。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中。

青春期的孩子会开始“调试”自己,他们仍然是家里附属品,但是他们并不喜欢这个身份,所以表现出来的情绪是讨厌和反对。同时,他们正在尝试从心理上独立于家庭。

孩子所表现出的表里不一致,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这样不好,而是他们知道却无法改变,无法做到一致。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去协助他快速地、顺利地度过这个转换期。

换个方向想,正因为你是最亲近的家人,所以他才会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暴露出来。

三 黄金4:1法则

许多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果表明,与孩子沟通要遵循4:1法则,即说四句好话才能批评一句,或是让孩子感觉到(而不是你自己感觉到)你对他好四次,才能做一次原则性管教。

总结起来可以称为“四正一负”——四个正面的加上一个中性或负面的,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紧密且正向的亲子关系,家长手中的这条“风筝线”才不会太松,也不会太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