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線路排管墊層、鋪設、支模、鋼筋綁紮、澆築、養護施工工藝


1、墊層

工藝標準

(1) 墊層材料宜採用混凝土;若採用其他材料,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合理選取並滿足強度及工藝的相關要求。

(2) 應確保墊層下的地基穩定且已夯實、平整。

(3) 若有地下水應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在墊層混凝土澆築時應保證無水施工。

(4) 墊層混凝土應密實,上表面應平整。

(5) 墊層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10(小編提醒:新規程不低於C15)。

設計要點

(1)墊層下為雜填土或軟弱地基時,應進行地基處理,保證地基穩定密實且平整。

(2)有地下水時應採取必要的處理措施,保證無水作業。

(3)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10(小編提醒:新規程不低於C15)。

施工要點

(1)墊層下的地基應穩定且應夯實、平整。

(2)墊層混凝土應密實,上表面平整。

監理要點


(1)檢查墊層下地基的情況。

(2)檢查墊層的混凝土寬的、厚度。

(3)檢查墊層表面的平整度。

(4)檢查混凝土的密實度。

(5)檢查混凝土編號。


墊層土


2、 高強度管的鋪設(混凝土不包封)

工藝標準

(1) 應根據管材的具體長度,每間隔4~6m沿管材方向澆築500mm混凝土或採取其他方式對管材進行固定。

(2) 管材接頭應錯開佈置。

(3) 墊塊應根據施工圖進行預製,墊塊上襯管擱置圓弧的半徑誤差範圍為-5~0mm;鋪設的墊塊應完好,並達到混凝土的強度要求。墊塊與管材接頭之間的距離不小於300mm。

(4) 每根管材下的墊塊間距應根據管材的實際長度合理佈置,一般不大於1.2m。

(5) 管材必須分層鋪設,管材的水平及豎向間距應滿足管材鋪設、混凝土振搗等相關要求。根據管材直徑的不同,一般水平間距為230~280mm,豎向間距為240~280mm。

(6) 管道孔位之間的允許偏差為:同排孔間距≤5mm;排距≤20mm。

(7) 管材鋪設完畢後,應採用管道疏通器對管道進行檢查。

設計要點

(1)電纜管埋設深度不應小於0.5m;與鐵路交叉處距路基不宜小於1.0m;距排水溝溝底不宜小於0.3m。

(2)埋管縱向排水坡度不應小於0.2%。

(3)管的內徑不宜小於電纜外徑或多根電纜包絡外徑的1.5倍,且不宜小於75mm。

(4)並列管相互間宜留有不小於20mm的空隙。

(5)井間埋管應為直線。

施工要點

(1)保證連接的管材之間筆直連接,接口不得出現錯臺、彎折現象,接口處採用相應的防鏽、防腐措施。

(2)管材接頭錯開佈置。

(3)墊塊應分層放置,管材間上下兩層的管材墊塊應錯開放置,墊塊應有一定強度。

(4)若採用排管托架,托架的佈置間距應滿足管材鋪設及混凝土振搗的相關要求。

(5)管枕宜採用管材配套管枕,管枕間距不宜大於2.0m。

(6)管材之間的橡皮墊任何情況下不得取消。

(7)管道疏通器應具有長度和硬度的要求,長度根據管材內徑多種規格,不宜小於600mm,硬度≥35HBa(巴氏硬度)。

(8)管道施工中管道內應貫穿8號鍍鋅鐵絲,為電纜鋪設準備。

(9)管道安裝完成後,進行拉棒試通,不合格接口處及時調整。

監理要點


(1)檢查管的規格、型號、壁厚、合格證明。

(2)檢查管的連接應牢固。

(3)管材接頭應錯開佈置。

(4)檢查管材鋪設的間距。

(5)檢查墊塊的放置。

(6)檢查管內應清理乾淨。


高強度管鋪設圖


3、 排管支模及鋼筋綁紮

工藝標準

(1) 模板應平整、表面應清潔,並具有一定的強度,保證在支撐或維護構件作用下不破損、不變形。

(2) 模板尺寸不應過小,應儘量減少模板的拼接。

(3) 支模中應確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4) 模板的拼接、支撐應嚴密、可靠,確保振搗中不走模、不漏漿。

(5) 模板安裝的允許誤差:截面內部尺寸-5~4mm;表面平整度 ≤5mm;相鄰板高低差≤2mm;相鄰板縫隙 ≤3mm。

(6) 鋼筋的綁紮應均勻、可靠,確保在混凝土振搗時鋼筋不會鬆散、移位。

(7) 綁紮的鐵絲不應露出混凝土本體。

(8) 用於單芯電纜敷設的排管鋼筋應避免形成閉合環路。

(9) 受力鋼筋的連接、鋼筋的綁紮等工藝應符合相關規程、規範及技術標準的要求。

(10) 同一構件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紮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

(11) 鋼筋強度等級:縱向受力一般採用HRB335;構造筋一般採用HPB235。

設計要點

排管宜採用素混凝土包封,當地面荷載較大,需要採用鋼筋混凝土時,按實際情況設置鋼筋。

施工要點

(1)模板與混凝土接觸表面應塗抹脫模劑,不得沾汙鋼筋和混凝土。

(2)在澆注混凝土之前,模板內部應清潔乾淨無任何雜質。

(3)模板安裝應從一端向另一端順序安裝,模板採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提高模板的整體剛度。保證模板拼縫嚴密。

(4)綁紮的鐵絲頭應向內彎。

(5)鋼筋的交叉點可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但在周邊的交叉點,每處都應綁紮。

(6)箍筋轉角與鋼筋的交叉點均應扎牢,箍筋的末端應向內彎。

(7)鋼筋的底部和側部均應安置水泥砂漿墊塊。鋼筋安好後防止踩踏變形。

監理要點


(1)檢查模板應打磨、塗脫模劑。

(2)檢查模板的平整度。

(3)模板支撐、加固應牢固。

(4)模板尺寸應滿足要求。

(5)模板面應有雜質。

(6)鋼筋的種類、級別、型號、數量、規格、位置應滿足設計要求。

(7)鋼筋不應有油汙等。

(8)鋼筋綁紮應牢固。

(9)鋼筋保護層厚度應與圖紙一致。

(10)鋼筋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規範要求。

(11)鋼筋拱架成型後的尺寸。


排管本體鋼筋綁紮固定圖


支模


4、 混凝土澆築、養護

工藝標準

(1) 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25,宜採用商品混凝土。

(2) 混凝土澆築後應平整表面並採取適當的養護措施,保證本體混凝土強度正常增長。

(3) 若處於嚴寒或寒冷地區,混凝土應滿足相關抗凍要求。

(4)排管混凝土結構的抗滲等級應不小於S6。

設計要點

(1)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2)主體結構的安全等級。

(3)主體結構的防水等級。

(4)現澆混凝土強度等級,抗滲等級。

施工要點

(1)澆築前,應檢查埋管端口是否用軟木封堵嚴實,防止混凝土進入管道。混凝土應攪拌均勻,滿足相關的技術標準。

(2)混凝土應分層澆築,振搗密實。並檢查模板、墊塊、管材等有無移位。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於2m,且下灰口不得集中於一點,儘量分散佈置。為防止漂管,嚴禁混凝土直接傾倒於管內,而應在下灰口處鋪薄鐵板,混凝土傾倒於鐵板上,通過混凝土自身流動性流入管間空隙,或人工導入管間空隙。

(3)在採用插入式振搗時,混凝土分層澆注時應注意振搗器的有效振搗深度。振搗時必須仔細,不能碰撞管道接頭及定位鋼筋、墊塊,防止管道移位。

(4)搗固時間應控制在25~40s,應使混凝土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

(5)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加強養護,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5%後方可拆除模板。

(6)做好成品的保護工作,拆模時不得使混凝土表面和稜角受損。

監理要點

(1)檢查混凝土強度、坍落度。

(2)檢查澆注的方法。

(3)混凝土澆築的振搗方法、振搗時間。

(4)混凝土應有離析。

(5) 如遇冬季施工應有抗凍措施。


混凝土澆築、養護圖


混凝土澆築、養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