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斗母宮

鬥母宮創建時間無從考證,明嘉靖二十一年重建後更今名。 原為道

教宮觀,清康熙初年尼姑主持,祀北斗眾星之母,遂更名鬥姥宮,又

稱妙院。從此以後道觀就成了尼姑庵,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宮宇輝煌,

尼僧眾多,陳設豪奢,香火特盛。

鬥母宮分為前、中、後三院。南門內是一處院落,院中有光緒二十五

年即公元1899年泰安名士趙爾萃修建的“天然池”,內有兩股泉水,

每逢夏、秋之季雙泉突湧,俗稱“孿生泉”。

池旁有古槐,並有小槐相偎依,被人們譽為“母子槐”.

池東有寄雲樓五間,修建在深谷絕壁之上,上邊是環廊式樓閣,舊時

專供達官貴人在此飲茶賞月,撫琴對詩。

西山門外有著名的臥龍槐,巨枝伏地,如臥龍翹首。據說,原來這裡

只有一棵樹,後來又長出了側根,成了另一棵小樹。小樹長大後,枝

繁葉茂,老樹卻枯萎了。在這過程中,小樹突然發現母樹上有一窩烏

鴉,先是老烏鴉叼食喂小烏鴉,當小烏鴉羽毛豐滿以後便又去捕食給

老烏鴉,共計18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的故事。從此之

後,小槐樹便把自身的養料輸送給了母樹,使它重獲新生,所以如今

臥龍槐仍是枝繁葉茂。

風月無邊

據鬥母宮不遠處的盤路之西,有“蟲二”刻石,為清光緒二十五年

歷下才子劉庭桂所題“蟲二”兩字寓意 “風月無邊”,是“風月”

二字拆去邊框所得,隱喻“風月無邊”之意,用來形容這裡風景幽美,

蔚然深秀。

這裡有一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為“風月無邊”亭題

寫匾額,如果劉廷桂在這裡再次重複這四個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別

出心裁的寫了個字謎。

但據說還有一個意思,是說鬥母宮女尼的風月往事.劉廷桂遊泰山時,

看見當地紳士與鬥母宮小尼姑調情,為譏諷空門不潔淨而題之。鬥

母宮的女尼雖墮入空門而又要沾染紅塵,“風花雪月”被脫去外衣

成為“蟲二”。當時的黃河總督劉鶚在他的小說《老殘遊記續集》

中曾生動的描寫了這裡的尼姑生涯及其風流佚事。

醉心石

距離鬥母宮不遠處盤路以東的河溪裡有一片奇石,傳說當年孔子在此

飲酒為這裡的奇石和美酒所陶醉。也有傳說孫悟空大鬧天宮,掀翻王

母娘娘的蟠桃御宴,一桌酒席從天而降,落入中溪,嚇得狼蟲虎豹到

處躲藏,倒將小洞天的石頭灌得酩酊大醉,於是泰山有了醉心石。

科學家論證:“醉心石”,學名稱作“輝綠玢岩渦柱構造”,是許多

呈東西向,大小不一橫臥在谷底的圓柱體。這些圓柱體的橫剖面中心

有石核,圍著石核像樹的年輪一樣形成了一層層地環圈,並有輻射狀

節理從石核向外圈張裂。經科學研究表明,醉心石形成於距今11--13

億年前的中元古代,是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地殼深度岩漿隨著地殼運

動、破裂、上湧、侵入,經冷卻而成的巖體。這種地質現象是低粘度

岩漿在特定條件下以渦街或渦陣形式流動經冷凝而成.常常成群出露,

相互迭壘,形態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