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款 MacBook Pro 的实际体验如何?

这次一口气卖掉了用了将近两年的2016款15寸 MacBook Pro, 上架了Surface Pro,和MacBook Air,转而购入了2018款13寸MacBook Pro, 最重要的理由: 2018款13寸要比2016款15寸性能更好,然后又更小更轻,把上一代256GB硬盘升级到512GB,彻底不用再使用二奶机了。经过短暂的几天使用,来说说是否能达到这个预期。

基本信息如下:对比的是2016款15寸低配,16GB内存 256GB硬盘,Radeon Pro 450

当前的配置 2018款13寸定制,i5 8259U,16GB内存 512GB 硬盘,Iris plus 655

第一,处理器。2018款13寸的i5 8259U 真的比2016款15寸的i7 6700HQ更强么? 虽然从GeekBench的数据看,i5 8259U理论上甚至比2017款的i7 7700HQ还要快,但实际使用的情况要具体看散热。

直观的数据应该是来自的多轮CineBench R15 的平均结果。在我这台机器上,让2018 13寸 MBP跑几轮,基本分数在700分左右震荡,和网上大多数的测试结果一致;而我之前的2016款15寸则肯定上不到670分,根据http://NotebookCheck.net 的数据,2017款MBP的i7 7700HQ可以跑到720分左右。

也就是说,在实际的使用性能上,新13寸的i5 低压四核确实超过2016版标压i7 6700HQ不少,而在工作中的体验上也基本如此,当然也要基于相同的16GB内存,流畅度绝对有增无减。

但是,代价呢?新款13寸绝对要比老款15寸吵太多了。我手里这台,在室温24度左右的地方,有时候仅仅用Chrome打开YouTube视频就会风扇接近全速运转

前面得出的结论没有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新拿到的机器云盘会大量在后台更新导致处理器负荷高。我自己重新测试了一下,在没有其他处理器占用率高的应用的情况下。同时打开两个Chrome,各自播放不同的Youtube 1440p视频,处理器占用率在35%以下,风扇转速2500以下,温度75度左右,无可感知噪音,可以称为非常安静;三个窗口同时播放不同的1440p视频,处理器占用37%-42%,转速4000左右,温度也是75度左右,能略微听到风扇的声音,但依然可以算很安静;同时四个窗口播放1440p视频,占用率45-50%,温度波动很大,都在80度以上,风扇超过5500转,有时会达到6000+,这个时候很吵。2016款因为规格的限制,接4K屏独显会直接开启,这时风扇几乎就会一直高转速,所以也不太适合用来比较

处理器负担大的,比如编译点东西,安装个大点的应用,那肯定更是吵得很。而且即使风扇玩命的转,机身也很烫,夏天放在腿上肯定会烫伤的。

第二,关于SSD,这次苹果官方给出了一个超高的速度参考,但实际上是基于1TB版本的。我之前用的2016款 15寸的256GB版本速度其实也是很快,读取2400MB/s,写入在1600MB/s以上。当然这个数据都是用了很久之后的数据了。

但是2018版无论13或者15寸,256GB版本的读写速度都是严重缩水的,至少现在的情况如此,从网上的评测来看,全新的机器,写入能跑到1100MB/s 就谢天谢地了。我手头的512GB版本,写入最高跑到1900MB/s,读取最高2800MB/s,虽然没有像苹果给出的3.2GB/s读 2.2GB/s写那么高,但至少没惨到256GB那样,所以建议最低也要入手512GB版本的。

第三,关于外接显卡。我手头有一台技嘉的Gaming Box GTX 1080,之前在2016版15寸上用起来非常麻烦,基本的情况:显卡外接一个4K屏幕,开机的时候不能插,要等登录之后才可以接上去,还要再登出再登录,才能正常使用。关机必须在显卡RGB灯灭的一瞬间拔下插头,否则,系统就会自动重启,然后五国。

在新的2018款13寸MBP上,情况全面改观,估计跟新增加到了16个PIC-E通道有些关系,上个版本只有12个,明显不够用的:首先,开机就可以插着,带着外接显卡直接引导到系统。另外,关机也不用瞅准时机拔了,可以正常关机。热插也是可以的,但还是要登出再登录。只是就没有热拔的办法,现在电脑会重启。

外接显卡另外的问题就是一些软件不会调用eGPU, 比如最新版的Final Cut Pro,这个已经可以通过脚本来解决了。

还有就是关于BootCamp下使用eGPU,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警告!!2018款MBP千万不要装Mojave 测试版!!不装Mojave之前,在BootCamp下,是可以顺利使用eGPU的,eGPU外接显示器,不需要任何配置,直接就可以在外屏引导系统,内屏会固定在Windows徽标画面永远不变。

不会遇到 code 12 的问题,四个雷电3接口全都正常使用,除了笔记本的内屏就一直显示Windows徽标,一切都是正常的。除了外接的显卡不能热拔以外,其它雷电接口随便插拔设备。

但一旦安装了Mojave,这一切就全烟消云散了。code 12 又回来了,无法使用eGPU,而且这个过程目前不可逆,因为系统的固件被更新了,解决的办法就得等下一个版本更新了。我已经入坑,由于已经是第二次入坑,之前已经因为别的问题退过一次,重新购买的,这次打算忍到下个版本了。

第四,关于T2芯片,首先现在给Mac做全盘加密,就是那个FileVault,不会再影响磁盘性能了,这些全归功于T2芯片。

在我的老机器上,做完全盘加密,尤其是在AFFS系统上做,系统写入性能至少掉30%左右,而且磁盘使用得越多,掉速越严重。所以我都是在出售机器之前做一次全盘加密,全程大概24小时,然后再格式化掉。

但是T2还是很凶险的,我到手的第一台机器,就是亏了这个T2芯片,在一个小时之内彻底挂掉了,天才吧修了三天,最终放弃。只好退了又买了一台。 首先,这个T2现在可以控制你只能安装苹果认证的系统,然后,它可以限制机器从外接设备安装系统。

如果你无视这两个选项,没有关闭这些安全保护,然后就把系统盘格了,那这机器就彻底没救了,因为再次进入T2 的安全设置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但是因为格掉了硬盘,用户名和密码查找不到,然后T2就彻底不让你做任何安全设置了。你也就无法从U盘安装系统了。而且,目前,即使用联网还原系统,也搞不定,当然这更可能是因为机器太新,苹果的服务器还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但这个坑真的把我坑了。本来7月25号就拿到手,结果真的用上等到了8月10号。

最后,关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信息:

True Tone 原彩显示功能对外界显示器也有效,比如我的DELL P2415Q,尽管是通过eGPU外接的,也一样可以享受原彩显示的效果,这个很好。

键盘,虽然我大多数时候都是用外接键盘,但这次手感确实比我之前2016款的蝴蝶键盘要好一些。其实挺明显的,虽然键程还那么短,但现在明显不再是敲钢板的感觉了,因为底下确实加了硅胶套垫着。

便携性提升,太明显了,虽然苹果已经把15寸MBP的体积做到了极致,但我还是很少愿意拿起它,移动着用,以至于我甚至买了一台MBA 11.6寸当三奶机。现在的13寸,体积比11.6寸没大多少,略微重了一点,但性能比当初的15寸还要强大。真要感谢牙膏厂!512GB硬盘拿出100G装了Windows,Surface Pro 2017 i7 也可以扔了。

续航,这个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测起来真挺麻烦,我只是简单的测试了一下,自动亮度关闭,亮度调到70%,这个亮度其实已经比大多数笔记本满亮度都亮了,开Wi-Fi播放YouTube上一个长3.74小时的播放列表,强制1080P模式,然后睡觉去了,早上醒来的时候,点开屏幕,视频列表已经播完,剩余电量50%;

关于待机耗电,即使是我的老款用了将近两年,合上屏幕,一整夜掉电也只是0%,而且第二天开盖就亮屏,立刻就可以干活,这点苹果基本算是合格。

总结,这一代13寸MacBook Pro 真不算什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