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种虫子被悬赏8元一只!被它咬过,会得“新型艾滋病”

前段时间有这样的一个新闻报道,某地政府花钱悬赏,让人们去做一种橙子,那么这种虫子究竟是什么虫子呢?它又为什么会,让政府都花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去捉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看一看这种危险的虫子究竟是什么?它又是不是会导致新型艾滋病?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后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堪称“新型艾滋病”。而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若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风险。

“新型艾滋病”,潜伏期二三十年

文章介绍道,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锥蝽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吸食人血,因为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所以也被称为“接吻虫”。

头部呈锥形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须对美洲锥虫病在全球的扩散引起重视。

美洲锥虫病在临床上可引起心脏、消化道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变,病死率较高。随着近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口流动频率增加。这一疾病也由美洲,开始向亚洲扩散。

2011年开始向全球扩散

本病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患者或储存宿主→锥蝽→人的方式传播;另一是通过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发生传播。目前至少有40种已知的吸血锥蝽可能造成本病传播。

不同种类的锥蝽

此外,锥虫病的隐匿性极强,隐匿期长达20年至30年;锥虫病确诊率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有学者甚至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放大镜就位,抓到锥蝽可领钱

锥蝽大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比如旧木屋、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在夜间会外出活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也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

白色为锥蝽的卵

通过此次调查,希望清晰了解锥蝽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配合相应的措施,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居民们看到锥蝽,请拍照后用矿泉水瓶或其他带盖容器装好,记好采集时间和地点(如20180626,22:00,海珠区海幢街30号608房),联系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

如若确定为锥蝽,疾控部门将提供每只8元的奖励金和健康咨询服务。

如何预防?

锥虫病的主要预防手段如下:

1、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涂敷石灰等涂料,修复和更换屋顶等,或室内喷洒杀虫剂,可防止锥蝽在室内孳生和栖息。

2、尽可能消灭动物储存宿主。旅游者应避免在简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

3、为避免输血传播,血库应进行血液的克氏锥虫血清学检查,亦可在输血前24小时于血液内加入1:4000的龙胆紫以杀灭锥虫。另外对献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妇应及时行血清学检查。

4、急性期应及早进行抗锥虫治疗,用于治疗的药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

这样的一种虫子,它必定要有一定的生活环境的,为了避免被这种虫子侵扰,我们首先应该从居住的条件方面进行改善,建筑物的墙面上涂上一些生石灰,或者是撒上一些喷虫剂,这样可以尽量的避免虫子在屋子里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