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 , POS 与 DPOS ,到底是什么?

共识机制的背景

加密货币都是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的基础就是P2P节点众多,那么如何吸引用户加入网络成为节点,有那些激励机制?同时,开发的重点是让多个节点维护一个数据库,那么如何决定哪个节点写入?何时写入?一旦写入,又怎么保证不被其他的节点更改(不可逆)?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共识机制。

比特币的共识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比特币使用的是POW 共识机制, 比特币已经运行接近10年, 这种机制也得到了证明. 然而POW 就会涉及到众所周知的挖矿, 会消耗巨大的电力, 这也就是POW 机制最受诟病的地方. 随后就有人提出 POS和DPOS的机制.

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 这三种机制, 以及这几种机制之间的区别.

1.PoW

**(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 可以理解为按劳分配. **

基本原理

第一代共识机制,比特币的基础。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按劳取酬”,你付出多少工作量,就会获得多少报酬(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网络世界里,这里的劳动就是你为网络提供的计算服务(算力x时长),提供这种服务的过程就是“挖矿”。


那么“报酬”怎么分配呢?假如是真的矿藏,显然在均匀分布的前提下,人们“挖矿”所得的比重与各自提供的算力成正比,通俗一点就是,能力越强获得越多。

优点

机制本身当然很复杂,有很多细节,比如:挖矿难度自动调整、区块奖励逐步减半等,这些因素都是基于经济学原理,能吸引和鼓励更多人参与。理想状态,这种机制,可以吸引很多用户参与其中,特别是越先参与的获得越多,会促使加密货币的初始阶段发展迅速,节点网络迅速扩大。在Cpu挖矿的时代,比特币吸引了很多人参与“挖矿”,就是很好的证明。通过“挖矿”的方式发行新币,把比特币分散给个人,实现了相对公平.


缺点

算力是计算机硬件(Cpu、Gpu等)提供的,要耗费电力,是对能源的直接消耗,与人类追求节能、清洁、环保的理念相悖。不过,如果非要给“加密货币”找寻“货币价值”的意义,那么这个方面,应该是最有力的证据。这种机制发展到今天,算力的提供已经不再是单纯的CPU了,而是逐步发展到GPU、FPGA,乃至ASIC矿机。用户也从个人挖矿发展到大的矿池、矿场,算力集中越来越明显。这与去中心化的方向背道而驰,渐行渐远,网络的安全逐渐受到威胁。有证据证明Ghash(一个矿池)就曾经对赌博网站实施了双花攻击(简单的说就是一笔钱花两次)。比特币区块奖励每4年将减半,当挖矿的成本高于挖矿收益时,人们挖矿的积极性降低,会有大量算力减少,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进一步堪忧。


2.PoS

(Proof of Stake):股权证明机制。

基本原理

这是点点币(PPC)的创新。没有挖矿过程,在创世区块内写明了股权分配比例,之后通过转让、交易的方式(通常就是IPO),逐渐分散到用户手里,并通过“利息”的方式新增货币,实现对节点的奖励。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根据用户持有货币的多少和时间(币龄),发放利息的一个制度。现实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股票,或者是银行存款。如果用户想获得更多的货币,那么就打开客户端,让它保持在线,就能通过获得“利息”获益,同时保证网络的安全。

优点

节能。不用挖矿,不需要大量耗费电力和能源。更去中心化。首先说,去中心化是相对的。相对于比特币等PoW类型的加密货币,PoS机制的加密货币对计算机硬件基本上没有过高要求,人人可挖矿(获得利息),不用担心算力集中导致中心化的出现(单用户通过购买获得51%的货币量,成本更高),网络更加安全有保障。避免紧缩。PoW机制的加密货币,因为用户丢失等各种原因,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但是PoS机制的加密货币按一定的年利率新增货币,可以有效避免紧缩出现,保持基本稳定。比特币之后,很多新币采用PoS机制,很多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的老币,也纷纷修改协议,“硬分叉”升级为PoS机制。

缺点

纯PoS机制的加密货币,只能通过IPO的方式发行,这就导致“少数人”(通常是开发者)获得大量成本极低的加密货币,在利益面前,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大量抛售。PoS机制的加密货币,信用基础不够牢固。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采用PoW+PoS的双重机制,通过PoW挖矿发行加密货币,使用PoS维护网络稳定。或者采用DPoS机制,通过社区选举的方式,增强信任。


3.DPoS

(Delegated Proof of Stake):授权股权证明机制。

基本原理

这是比特股(BTS)最先引入的。比特股首次提出了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ACs)的理念。比特股的目的就是用于发布DACs。这些无人控制的公司发行股份,产生利润,并将利润分配给股东。实现这一切不需要信任任何人,因为每件事都是被硬编码到软件中的。通俗点讲就是:比特股创造可以盈利的公司(股份制),股东持有这些公司的股份,公司为股东产生回报。无需挖矿。


对于PoS机制的加密货币,每个节点都可以创建区块,并按照个人的持股比例获得“利息”。DPoS是由被社区选举的可信帐户(受托人,得票数排行前101位)来创建区块。为了成为正式受托人,用户要去社区拉票,获得足够多用户的信任。用户根据自己持有的加密货币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来投票。DPoS机制类似于股份制公司,普通股民进不了董事会,要投票选举代表(受托人)代他们做决策。

这101个受托人可以理解为101个矿池,而这101个矿池彼此的权利是完全相等的。那些握着加密货币的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投票更换这些代表(矿池),只要他们提供的算力不稳定,计算机宕机、或者试图利用手中的权力作恶,他们将会立刻被愤怒的选民门踢出整个系统,而后备代表可以随时顶上去。

优点

能耗更低。DPoS机制将节点数量进一步减少到101个,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整个网络的能耗进一步降低,网络运行成本最低。更加去中心化。目前,对于比特币而言,个人挖矿已经不现实了,比特币的算力都集中在几个大的矿池手里,每个矿池都是中心化的,就像DPoS的一个受托人,因此DPoS机制的加密货币更加去中心化。PoS机制的加密货币(比如未来币),要求用户开着客户端,事实上用户并不会天天开着电脑,因此真正的网络节点是由几个股东保持的,去中心化程度也不能与DPoS机制的加密货币相比。更快的确认速度。每个块的时间为10秒,一笔交易(在得到6-10个确认后)大概1分钟,一个完整的101个块的周期大概仅仅需要16分钟。而比特币(PoW机制)产生一个区块需要10分钟,一笔交易完成(6个区块确认后)需要1个小时。点点币(PoS机制)确认一笔交易大概也需要1小时。


缺点

投票的积极性并不高。绝大多数持股人(90%+)从未参与投票。这是因为投票需要时间、精力以及技能,而这恰恰是大多数投资者所缺乏的。对于坏节点的处理存在诸多困难。社区选举不能及时有效的阻止一些破坏节点的出现,给网络造成安全隐患。


关于 DPOS

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类似于DPOS的制度. 比如中国的人名代表大会制度. 美国的两会制度.

就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 每个省市通过选举选择出自己的代表, 然后由这些代表参加人名代表大会, 这样会更有效率. 也能组织起更多的人.

总结

POW 工作量证明机制. 类似于按劳分配POS 股权证明机制. 持有股票的人, 就有对应的权利, 持有的越多, 权利越大 .DPOS 授权股权证明机制. 类似于董事会. 董事会成员数量有限, 由大家选举产生. 被选中的董事会成员可以行使权利.


从机制设计上来看. POW 机制更加强调去中心, 更加强调对等. 而DPOS 则是有一个明显的中心, 通过带来部分中心,来得到效率的提升.

哪一种机制更好, 有待时间的验证. POW 已经运行快10年, 电力耗费已经非常严重. DPOS的出现, 有可能让记账这件事情更经济效率, 从而支撑起更多大规模的协作体系.一切还是交给时间来验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