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康得新,当前钟玉董事长的两难可有化招?

金融去杠杆,经济下行,民营企业受挤压,股市低迷,最近半年,康得集团、康得新集团董事长钟玉有点难,不是一难,而是左右两难。

上市公司康得新,股价从26,78元高点开始调整,至停牌时的17.08元,调整幅度为36个百分点,这个幅度与其他同类的白马股动辄腰斩相比,尚不能说很惨,但康得新伤不起。

首先,17年10月30日完成员工持股5383万股,市值为11.5亿,1:3的融资比例,二级市场增持均价为21.33元,按现在大盘点位,券商对融资抵押品已经普遍作了2个跌停的计提,预估股价是13.84元,如此计算,员工投入的4亿至今已经是归零。

其次,大股东质押比例达到持股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二,按停盘时价格计算,市值为171亿,按一年股票均价21.89元,6成的质押贷款,均平仓价为13.1元。抵押计提后预估公司股价13.84元,大股东质押已经到了警戒线位置。

现在康得新的面临的困难是,1、员工持股平仓,公司上下参与持股的资金全部亏损,结果是,要么大股东全额赔付,要么公司组织分崩离析;2、大股东171亿市值被券商和银行冻结拍卖,本来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只有24.74个百分点,一旦质押股份冻结拍卖,大股东非常容易失去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所以,康得新的股价至停牌虽然跌幅相比不大,但由于停牌后大盘持续走低,公司潜在的风险已经非常的大了,其他股腰斩无妨,而康得新是岌岌可危了。

这是康得新董事长面临的一难。

要化解上市公司的危机,大股东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首先是将质押比例将至50个百分点左右,按平仓线的价位,大概需要资金50亿,如果要托住股价,至少需要30亿以上,由于存在员工持股的风险,大股东必须降质押和托股价同时进行,毛估一下,大股东近期需要准备80亿现金。现在大股东手上值钱的就是康得复材和中安信两家碳纤维公司,在当前金融去杠杆,民营企业生存艰难时期,要筹齐80亿谈何容易。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转让康得复材和中安信。

碳纤维一直是钟玉的至爱,也是康得集团引以为豪的产业,她凝聚了钟玉和康得集团全体员工太多的精力和心血,尤其是现在果子已经成熟,万事俱备,只待收获了,钟玉岂能轻易让人。

这是康得新董事长面临的二难。

现在钟玉面临的是一个二难选择,要么失去上市公司康得新,要么失去康得集团的碳纤维。

可有化招?既保住上市公司康得新,又保住康得集团的碳纤维,我的答案是:有。

听我慢慢分析:

现在的情况是:大股东手中有好的产业----碳纤维,但没有现金;上市公司有大量的可用现金,却很难寻找适合产业扩张的收购标的,手中的现金又不能增持股票,回购是可以的,但不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上市公司康得新用手中的现金收购大股东的碳纤维产业,即全资收购康得复材和中安信;大股东转让康得复材和中安信后,回笼了大量的现金,再用此笔资金增持上市公司康得新的股票,至40个百分点的位置,牢牢地控股康得新。如此,当前的两难就成两得了。(注:现在国有资本到处趁火打劫,个个如狼似虎,千万别上了他们的道道,那些人民营企业惹不起啊。)

从可行性方面分析,康得新持有康得复材18个百分点的股份,只要再收购33个百分点的股份,就可以实现控股并表;中安信也只要收购51个百分点就可以控股并表,然后再将中安信注入荣成康得碳谷,加上上市公司康得新在康得碳谷已有的14个百分点的股份,康得新也实现了对荣成碳谷的控股。这是从资金偏紧的角度设想,如果资金偏松,可以加大对康得复材和中安信的控股比例直至全控。

上市公司康得新用现金收购碳纤维产业,不仅有效地化解了董事长钟玉的两难,而且对康得新的股民也非常有利,因为相比发行股份收购碳纤维资产避免了股本基数扩大,收益摊薄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碳纤维产业的发展,碳纤维产业在上市公司内,解决资金困难要比在上市公司外容易得多。

以上建议系本人一时灵感,缺乏具体的论证,只是希望能够给公司以及董事长提供些许参考。(作者:吾是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