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台不斷「創新」,內容電商若崛起,用戶購物習慣或改變

阿里巴巴,最初做的是批發,不少“傳統批發商”瞭解到阿里巴巴(批發平臺)後,持懷疑態度,但是,在很多人看到效果後,開始“擁抱”阿里巴巴。

馬雲於2003年創建淘寶,其創建是有著一定的時代背景。在1999年左右,國內湧現了一批有關電商的企業,其中也不缺乏個人購物平臺,2003年易趣網、卓越網等便發展得挺不錯了。

淘寶,順應市場行情,深度耕耘,脫穎而出。

雖然,淘寶有很多對手,比如拍拍、易趣等,但淘寶比易趣更符合國情,比拍拍耕耘得更早。今日看來,當年淘寶好像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分”,自然而然就成了“贏家”了,其實,當年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京東,圍繞品質網購,探索用戶體驗,繞開競爭,成功佔領半壁江山。

京東一路其實挺坎坷的,並沒有今天看到的這麼一帆風順,劉強東最初創辦京東,不比馬雲創辦阿里巴巴晚。

京東,最初成立於1998年,先前是賣光碟的,後做多媒體網,網上賣音像產品,前期歷經多次“轉型”,雖然做得都還行,但也只是還行,直到2007年的轉型,才真正為今日的京東打下基礎,真正爆發也是到了2013年。

京東,另闢蹊徑,以數碼家電為主,且自建倉庫,自建物流等,提供優質的服務,最終成為數一數二的電商平臺,成了阿里最大的“對手”,原本不怎麼衝突的兩個企業,均已“把手伸到對方領域”。

美麗說、蘑菇街等社交分享購物平臺,在分享社交流行的背景下誕生。

博客,在2000年左右便有了,三四年後開始流行,雖然藉助博客,電商也能得到推廣,但博客的內容產生,並不容易,且效果不明顯,不划算。簡短的微博,則比較適合。

微博,是在博客流行後才出現的,大概在2006年開始出現,而真正火起來則是在2009年左右。分享商品社交,看起來好像也是個很不錯的模式。但是,這種分享如果只在自己平臺展現,效果並不好,且太多了,太低質,用戶很反感。

自由自主,便難以保證質量,但是,個人空間,微博,校友網等這種類型的社交平臺,則因其特殊性質,捎帶著分享商品,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美麗說、蘑菇街,曾是其中做得非常好的,但是在失去相關平臺的支持後,便發展受挫了。淘寶希望被推廣促進發展,社交平臺也希望合作盈利,但是,美麗說、蘑菇街,都想自立,過早暴露野心,被“封殺”了。

拼多多,拼團購+分享+低價商品,發展迅速。

從商品來看,拼多多找的方向,非常好。即使是一個用奢侈品的人,看到便宜的東西,且需要,也許也還是會買了,因為它便宜啊。“尋到”目標用戶,找準用戶購物心理。

拼多多,同美麗說、蘑菇街,有一個相似之處,便是分享,拼多多叫“拼團”,拼多多的立場定位也比較合適,背靠了電商失利的騰訊,這種模式也非常需要騰訊,騰訊也需要這樣的模式。

內容電商,將成趨勢,或成傳統電商最大威脅。

憑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夠精準知道用戶需求,通過圖文、視頻進行購物指引,或激發購物慾,在技術上已不再困難。找對方法,做好體驗,必然會發展得非常不錯,甚至會改變所有人的購物習慣,但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且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

電商平臺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會是競爭對手,但會“扮成對手”出現。

不僅電商平臺如此,大部分的行業都是如此。競爭對手,會鞭策企業“做好自己”,不然就輸了。但是,“技術的發展,時代的變更”,才是最大的“敵人”,它們會偽裝成“競爭對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