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远离“娘炮”危机?

01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是新华网于近日发表的署名评论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中,用来形容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形象与做派的说法。

隔天,人民日报评论就发表了《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的文章,并表示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并称“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


两大中央级媒体难得在一件事上有了相左的意见,网络上也掀起了一场关于“娘炮”的讨论。认可新华网论点的网友认为,如今的社会的确在盛行“阴柔之风”,男孩子越来越爱美,涂眼影、修眉毛、画腮红……一串洗脸、化妆的步骤下来,比女孩子的还要更加细致;反对的网友则认为,社会逐渐多元化,审美也要多元化,不应该用固有的观点束缚大众的审美。

借着这个热点,我也来谈谈对“娘炮”的看法。

爱漂亮、重打扮≠“娘炮”

前年春节期间,有一晚我跟父母一起看电视。正好电视上播放了某男明星代言的广告,妈妈立刻感叹地说了一声:“这孩子长得真漂亮,跟女孩子一样。”

许多“90后”男明星大多也都留给人一种“长得很美”的感觉。或许是年轻一代男明星都长得太过漂亮,以至于让那些守旧的评论员产生了社会盛行“阴柔之风”的错觉。

长得美不代表就“娘炮”。

古语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况且是在需要颜值的娱乐圈,一系列的化妆下来,即便不美、不白的男明星也会显得很美。更何况,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追求的不再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美好生活、精致生活的追求中,男女自然是平等的。

再看关于“娘炮”的讨论。我以为,“娘炮”与否外表不是重点,性格才是关键。正如新华网的文章中所说的,如果一个男孩子动不动就“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或者翘着兰花指说“讨厌”,的确会让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但是如果仅仅是爱漂亮、重打扮,性格上却实实在在是汉子,能吃苦、肯担责,用“娘炮”来形容就不合适了。


新华网的这篇文章一棒子打死了所有“看上去很美”的男性,未免有失中央级媒体的公正。


02

当然,我并不否认“娘炮”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这种情况到底为何会发生呢?原因很多,总体来说,一般都是内外因的影响:社会诱惑太大,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失。

社会的“诱惑”

现在的孩子,都是从小就接触各种电子设备,接触网络信息。但心理专家认为,网络信息复杂,而孩子的心理不够成熟,如果将各种未经过滤的信息全都呈现在孩子面前,这对心理不成熟的孩子并不是好事,甚至很容易使得孩子走向错误的道路。

2017年,新华网所做的一篇题为《95后的谜之就业观,你看懂了吗?》的调查分析显示,高达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为主播、网红;他们中,近半数人希望通过颜值引起同事的关注,比例甚至超过了“通过工作能力得到认可”。


当孩子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如何装扮自己的时候,他会放多少心思在学习上?又会投入多少精力来提升自己呢?

此外,一些影视剧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娘炮”的形象,观众们看着是无伤大雅,但对模仿欲望强烈的孩子来说,却是致命的毒药。

▲常远在《夏洛特烦恼》里扮演的“孟特娇”,该角色被演得惟妙惟肖。

父亲的“缺失”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没能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孩子之后的人生路就难免受到影响。而在影响孩子的性格、对性别的认知上,父亲的作用尤为明显。

然而,遗憾的是,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都是母亲在忙活孩子的教育,不见父亲的踪影。《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父亲缺失孩子成长」的现象太严重了。

图片来源:平安人寿联合南方周末、零点有数、微博母婴等机构共同发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失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根据国家贫困儿童研究中心的报告,与和父亲一起生活的男孩比起来,不和父亲一起生活的男孩逃学的可能性增加1倍,进监狱的可能性大1倍,需要接受情感或行为问题治疗的可能性增加3倍。

而“娘炮”的形成,恰恰是一种需要治疗的情感认知问题。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则可能会导致性别认同障碍。有调查显示,男孩性别认同障碍者大多数在5岁前失去父亲(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等原因),因长期与母亲生活并多与女孩玩耍,则在行为举止和心理上也倾向女孩特点。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过:“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而男孩子的成长尤其离不开父亲的带领和关注,父亲在孩子对抱负、成就和能力的理解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果要防止孩子出现“娘炮”的现象,家长在孩子5岁前就应该进行适当地教育和引导。


03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个性可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它是不断进化和改变的,是人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


个性即人格,也是性格的旧称。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对孩子而言,良好的引导和有效地塑造能够帮助他们更正确地认识自己。

小小男子汉养成法

1.男男孩穿着应该符合性别的衣服,不要选择粉色系一类女孩的衣着,更加不能穿裙子;

2.要让男孩尽可能和同性别的孩子玩,同时选择一些爬山、游泳、跑步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这样可以磨炼孩子的心性;

3.根据德国的一项研究来看,德国的父母更愿意以拥抱表示对男孩的鼓励,因为拥抱代表肯定,而亲吻则代表保护和爱;

4.随着孩子年龄增大,男孩最好多和父亲相处,包括洗澡、玩耍等,这样有助于加强男孩的性别意识;

5.家长要适当示弱,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在外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学习结账等。这些做法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有担当,而且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亲爱的爸爸,请多多陪伴你的孩子,不要让孩子的记忆里只有「取款机爸爸」或者只是一团影子。

如果因为客观原因,父亲真的无法陪伴孩子,可以让孩子的叔叔、舅舅、爷爷、姥爷多陪伴孩子,给孩子「父亲般的力量」。

成长路上,最好的男子汉养成法,是爸爸和妈妈一起爱着宝贝,一起陪着他长大。


本文来源:“中外亲子互动”公众号(ID: ctoy-family) 千万父母都在关注的育儿学习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