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的“危机”,让我们重新思考企业的商业模式

从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因疫情爆发封城至今,我国内的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现在是要严防死守国外病源输入。而在这场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日子里,我们也看到整个商业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否认受疫情影响,企业延迟复工,百姓收入骤减都影响了我们的方方面面,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危机,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有“危”当然也会有“机”,精明的眼球已然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

首先,先来说“危”。从企业的角度,本轮新冠疫情对我们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现金流枯竭。年初著名餐饮企业西贝莜面村董事长贾国龙在1月3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如若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西贝就算贷款也撑不过3个月。可见即使是西贝这样的餐饮公司现金流也并不充分,更何况占比97%的几千万中小企业呢?那么,疫情期间会有多少中小企业支撑不下去呢?毕竟不可能每个公司都像苹果公司那样账面上躺着几百亿美金的。

第二:收入下降。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复工,不过过去的一个月左右的待工状态让企业的收入下降甚至没有收入。从全年的角度来看,企业的整体营业收入势必会下降,从而影响盈利情况。

第三:线下实体销售萎缩。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经济活动势必受大影响,消费者外出逛街买东西的欲望下降,而影响最深刻的无疑是线下的各种实体,如零售、餐饮、娱乐等行业,销售额迅速萎缩,甚至有些行业还未复工复产。

第四:员工状态影响。国家出台各项政策扶持企业复工及发展,企业的近阶段收入及盈利肯定是受到影响的,甚至很多中心企业挣扎在生死存亡边缘,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资收入,若加上房贷、车贷、生活费用等压力,势必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从而影响企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

第五:全球经济影响。疫情肆虐全球,目前还远未到达拐点,谁都不能明确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而欧洲国家的集体沦陷,经济发展已经不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疫情也越演越烈,多个国家更是关闭边境,中断国际贸易,从全球经济活动角度看,中国肯定不能独善其身,从而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中间有多少企业会受到影响是个未知数。

说完了“危”,我们再来看“机”。此次新冠疫情的发生期间,我们同样注意到很多新生商机或者原有商业模式迅速壮大,做大做强。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微商重振雄风。从2013年基于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代购发展而来的微商经过这几年的沉淀,从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迅速转变身份,待工在家的人没有了收入而陷入焦虑,而微商的简单易上手则可以增加收入,我们发现在疫情期间,身边大量的朋友纷纷加入了微商大军,从纸巾到口罩,健康产品到农业产品,凡是能够搬上信息平台的产品都能成为微商卖货的一部分。

第二个:线上办公迅速发展。如钉钉、企业微信等线上办公软件早已经成熟,而这次的疫情加速了从办公室向线上办公转变,在使用过程中更是发现线上办公的诸多优势,今后线上办公更为常态化。

第三个:生活化平台迅速发展。如叮咚买菜、美团外卖等,加速了这类生活化平台的发展。

第四个:直播企业化。从2015年发展起来的直播行业,更多地局限在个人方面,而本次疫情的出现,加速了企业往线上直播的方向发展,诸如许多著名企业如格力、美的、恒大、苏宁等都在发展直播卖货。

我们由此可以总结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这次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加速线下经济活动线上化。

那么作为企业的掌控者企业主或者企业负责人最关心的点:企业如何实现线下向线上发展的转型呢?

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线上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各大亿万级的互联网平台的增长似乎已经很明确了,所以线上的再向线下走,打通线上线下共发展,提出了新零售的模式。所谓的新零售模式,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新零售模式中有几个关键要点:

1、以互联网为依托;

2、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3、对生产和流程进行升级改造

4、线上线下相结合

作为中小企业来说,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去转型新零售商业模式,要打个问号。

那么,是否有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适合中小企业的转型呢?

答案,肯定是有的!

这就是社交新零售模式。

针对社交新零售的商业模式,笔者会在下一篇中重点介绍。而本文的重点是,在每一次的社会“变革”、“危机”中,都是蕴藏有新的“机会”,需要我们从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在观察中总结,总结后去实践,实践中修正。

“危”与“机”并存。

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