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上这162所大学,最容易保研北大!

在高三的时候~

就有想到未来要考研的同学请举手!

然而,你们有没想过,考研跟你考上的大学息息相关呢?今天小编想跟大家科普一下考研中的“保研”。

作为国内最高学府,北大一直是很多学生心中神圣的学术殿堂。每年的高考,更是只有各省的前几十名才有机会被北大学录取。尽管很多外校本科生错过了高考考入北大的机会,但是他们依然通过读研,实现了求学北大的梦想。

按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招考制度,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保研这条路可走。当然,保研除需要所在高校具有推荐免试生资格外,接受高校还对本科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有比较高的要求。

最近,北京大学公示了2018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和免试博士研究生名单,共计有3120名优秀学子入选,其中免试硕士生2195名,免试博士生925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优秀学子都来自哪些高校。

北大2018年本校保研率超53%,近70%选择本校

在全国内地2800多所本科高校中,具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仅有366所,基本上是211大学或者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方有保研资格。这366所高校中,不同高校的保研率差别却非常大,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以超过50%的保研率遥遥领先其他高校。

根据北京大学公示的本校2018届的推免生名单,不含医学部在内,全校推免生共有1500名。而根据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14年北大本部共录取内地本科生2809人,这也意味上北大2018年校本部本科生的保研率达到惊人的53.4%。考虑到每年北大都会有部分学生未能毕业或者中途退学等情况,北大2018年校本部实际的保研率或超过55%。

从北京大学公示的2018届免试硕士生和免试博士生名单统计来看,来自北大本校的免试硕士生795名,免试博士生242名,共计1037名。这也意味着近70%北大本科生保研本校,选择外校或其他科研院所的占比不到30%。

保研北大的2018届本科生来自全国162所高校

根据北京大学公示的名单,2018年共计有3120名优秀学子入选推免生名单,其中免试硕士生2195名,免试博士生925名,这3120名学子来自全国162所本科院校。不过,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外,也有一些来自非双一流高校的优秀学子入选其中。

北大2018年推免生中来自北京大学本校的本科生共有1037名,占全部名额的1/3,包括免试硕士生795名和免试博士生242名。除了北大外,武汉大学入选名额达到108名,位居第二。此外,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本科生较多,基本都超过了30名。

相比之下,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排名靠前高校的本科生较少。总体来看,大部分学子来自双一流名校,特别是位于北京的重点高校入选名额一般都较多。

162所高校中,也有一些非双一流高校入选,包括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不过,这些高校入选名额较少,基本上在10人以下。北京大学2018年推免生本科毕业院校统计如下:

其实不仅仅是北大,就算是想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本科的时候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高三的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了!为了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最后,分享几个保研北大的故事

希望对正在迷茫的高三的你有所启示!

她保研北大金融学,但她也曾经历过同班同学的“智商”碾压

成绩:绩点4.1,专业排名第一名

荣誉:曾获得3次国家奖学金、花旗银行未来精英奖学金、4次甲等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获得四川省优秀毕业生、殷孟波金融教育基金优秀学生、西南财经大学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进校第一天,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要努力转专业。

在一年的努力后,我成功从英语专业转到金融与理财实验班。之前读英语专业的时候,我感到很吃力;但是转专业之后,学习也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般轻松。实验班大神云集,智商和情商都在受着碾压。我甚至一度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在实验班这种学霸集中地生存。

然而,还好我依旧年轻。既然年轻,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总该需要一次奋不顾身的拼搏,去到我心里魂牵梦萦的地方,看看那里的风景,经历一次因努力而获得圆满的时刻。

“既然选择了拼搏,也就选择了风雨,哪怕会有荆棘丛生在未来的路上”。于是,整个大二学年伴随我的,是寝室深夜亮起的电脑,是经世楼大厅小伙伴们疲惫的面庞,是颐德楼H座纷繁错乱的图表乱码……不再去想到底结局怎样,只是在过程中尽全力,然后就可以坦然接受结果,或好或坏。

回首我的大学四年生活,有笑声有泪水,有抱怨有收获,但更多的,是一种成长的心态——不再惧怕时而的纠结与急躁,或者扑面而来的失望与无助,只要方向正确,持续朝着阳光走,慢慢经历事情,慢慢吸收成长,慢慢舒展着眉头过日子,慢慢长成一个优雅明澈的女子。内心丰盈安宁,性格澄澈豁达。

她保送至北大国发院,大学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图书馆

成绩:绩点3.8,专业综合排名第一名。

荣誉:曾获得甲等学业奖学金、道德风尚奖学金、科研科创奖学金、农行三等奖学金。

我本科阶段的前三年基本都在图书馆度过。除了上课,去食堂吃饭,回寝室睡觉,其它时间都在图书馆看书。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比如数学,我是那种需要花很多时间看数学书、做数学题,期末才可能上90分的类型;而不是随便过两眼书就能考100分的类型。所以我要花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在数学上。但是英语类科目,我不需要费多少力气也能上90分。

现在考研复试结果也出来了,我留意观察了一下我周围考研的同学,凡成功者无不是早起晚睡刻苦准备考试的,哪怕是大家眼中的学霸、学神也是经过很久持续的勤奋才考出的高分。寒窗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说到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一直以来大家都说“扬长避短”,我却认为应该是“扬长补短”,尤其是对于未来有读研计划的同学。所以我们不能一味逃避躲避自己不足的地方,数学薄弱就花时间补数学,英语不行就花时间练英语,体质不好就花时间多锻炼。

我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其实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孰本孰末,什么是根本的主要的、什么是微末的次要的。如果目标是出国,那么练习好目标语言等能提升申请竞争力的就是“本”;如果目标是保研,那么提升绩点和竞赛科研就是“本”;如果目标是考研,那么对应学科的学习和年底的考试就是 “本”;如果目标是直接工作,那么一切能提升待人接物工作能力的就是“本”。

每做一个决定之前,我会花几分钟想一想:这件事孰本孰末?若有利于本,行;若与本无甚关系,否。时刻问自己:现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我做的事情是否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有些与目标不相干或有副作用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大学可以自由,但不能享乐。

她保研北大教育经济学,一直把快乐当成求学的最高境界

成绩:绩点4.13,专业排名第一名

荣誉:获得2次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光华菁英奖学金、四次甲等奖学金,2次科研科创奖学金。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 WSU-SWUFE全球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求学的最高境界——秉持着这份初心开启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涯。学习是我大学期间的主阵地。学习的快乐更多体现在我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求索,我喜欢百思不得其解但最后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社团和比赛是我大学期间的另一个主战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互激励、相互学习、不断充实着自我,和队友们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熬夜备赛的那段成长经历让我终身难忘。

我的保研道路,从申请北大、清华、人大等学校的夏令营,到取得这些学校的入营资格,堪称打了一场从三月一直持续到九月的持久战。

其实保研更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参营的过程也是提前体验感受学习的过程,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夏令营安排的讲座、交流会等活动都足够给你一个直观的感受,你会在参营过程中发现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项目或者你是否适合这个项目、未来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在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我并不满意已经收获的夏令营offer。我认真反思自己的参营过程,觉得自己还是更偏向人文社科方向,但又不愿放弃原先所学财经基础。于是结合自己的学生教育工作经历和自身兴趣重新进行了定位申请。

去年9月,我预推免如愿拿到了北大汇丰的财经传媒和本部的教育经济学两个项目的offer。可以发现,个人的经历、学习兴趣在保研的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提前做好定位分析,才能“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