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九一八”,这个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不一般

作者 _ 刚罡




9月18日9时18分,随着14响深沉浑厚的钟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奏响了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


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成立仪式现场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7周年之际,抗战馆举行卢沟桥教育集群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成立仪式,同时开设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抗战馆主题教育活动大课堂。抗战老战士代表,北京市教委、丰台区相关部门领导、卢沟桥教育集群所属19所学校负责人以及来馆参加“四个一”活动的通州区次渠中学、北京二中通州学校等6所学校共600多人参加了活动。


全场人员宣誓仪式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段兰华书记介绍了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组建情况,并组织宣誓活动。全场人员发出了“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铮铮誓言,坚定有力的声音在抗战馆序厅回荡。


94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讲述抗战故事


活动仪式上,94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带领少先队员代表,向抗战英烈敬献花环,深切表达了对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缅怀之情。


焦润坤带领少先队员代表向抗战英烈敬献花环


在现场,焦润坤老人还向老师和学生们讲述他和战友们英勇抗战的故事。焦润坤老人于1942年夏参加新四军淞沪游击一支队。1943年春参加淞沪四支队,同年12月编为新四军浙东纵队5支队,任中队文化教员、排长。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奖。2014年7月7日,焦润坤作为老战士代表,与习近平总书记等共同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

老人身上洗得发白的新四军军装、胸前佩戴的奖章与纪念章、亲身经历的抗战岁月以及对青少年的期望,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个人,激发了大家对历史的反思、对英雄的崇敬、对国家的责任担当。


教委领导向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授团旗


北京市教委相关领导为卢沟桥集群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及其所属的晓月艺教队、醒狮宣教队、红领巾讲解队授旗,勉励老师和同学们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和教育优势,走进抗战馆,学习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在培育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师生和观众中,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领巾讲解队讲解员讲解九一八事变


来自丰台区大成学校的教师高晓红、汤逸羚进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宣讲和《长城谣》歌曲教唱


接下来,卢沟桥集群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的老师同学们,和抗战馆的讲解员组成工作编组,对现场前来参加“四个一”活动的通州区梨园学校等500多名学生进行了现场教学。来自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的红领巾讲解队的小志愿讲解员讲述了九一八事件;来自丰台区大成学校的高晓红、汤逸羚老师进行了《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宣讲和《长城谣》歌曲教唱,通过身体力行的志愿服务使抗战馆成为了同学们“学英烈事迹、唱抗战歌曲、做红色传人”的大课堂。

当天,抗战馆还邀请了北京市五星志愿者、曾多年在抗战馆里从事志愿服务的郭秀芝给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的师生们,就“如何做好抗战馆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培训。

抗战馆副馆长董立新在主持活动时表示,传承是对未来更好的警示。卢沟桥集群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的组建,意义就在于突出立德树人,将学校教育和纪念馆教育贯通起来,将教师的教育优势和讲解员的讲解优势结合起来,促进了馆校深度合作,拓宽了学校教育之间、校内外德育的有机融合,探索出了馆校联手以史育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抗战精神的新路。

据悉,卢沟桥教育集群近年来充分发挥本地区卢沟桥、抗战馆等抗战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把“弘扬抗战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作为教育特色来抓,不断深化馆校合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今年,在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牵头校的组织下,卢沟桥教育集群所属19所学校联合成立了抗战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组织优秀音乐、文史教师和学生小讲解员组成晓月艺教队、醒狮宣教队、红领巾讲解队。志愿服务队成员和抗战馆的讲解员合作,利用课余时间,面向到抗战馆参加“四个一”活动(“四个一”活动,即北京市学生在中小学学习阶段至少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一次天安门升旗仪式)的中学生,进行抗战史宣讲、抗战歌曲学唱和小讲解员讲解等活动,以自身实际行动学习宣传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