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普通的貴妃墓,爲何在三年後陰差陽錯地變成了皇陵?

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崇禎皇帝最寵愛的田貴妃因病去世,於是他下令輟朝三日,為田貴妃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特意在昌平區天壽山為其修建了頗具規模的田貴妃墓。然而,讓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是,歷史和他玩了一個莫大的玩笑:僅僅過了三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和周皇后自縊身亡,兩人被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葬入田貴妃墓,從此,這座普通的貴妃陵寢有了一個極其響亮的名字——明思陵(明十三陵之一)。

明思陵

明思陵的獨特之處在於,這裡是明十三陵中的唯一一座帝后與嬪妃的合葬之墓,而且明思陵的規模和建制都是其中最小的,當然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誰讓崇禎皇帝是一個亡國之君呢?不過話又說回來,崇禎皇帝之所以被草草下葬在一座貴妃墓,主要還是因為他生前沒有建造屬於自己的陵寢,和很多普通人的想法一樣,他又怎麼會想到自己會死得那麼早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瞭解一下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田貴妃墓

田貴妃,真名田秀英,祖籍陝西,是其父田弘遇在揚州擔任千總時所生,所以田秀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江南女子。俗話說的好:“江南女子多才情”,在那個明末清初的亂世,江南就曾經產生了眾多才情雙絕的美女,比如說名滿天下的“秦淮八豔”,她們雖然不幸淪落風塵,但是其民族氣節其實比當時的很多士大夫要強得多!和她們一樣,田秀英不僅從小就表現出聰明伶俐、溫婉賢淑,她十二三歲時就已經能吟詩作賦,還精通琴棋書畫,遠難以用“多才多藝”來形容她的表現。

秦淮八豔

崇禎元年,她被選秀進宮,最初被封為禮妃,因為才情美貌甚合崇禎心意,不久就被擢升為貴妃,榮寵冠絕後宮。據歷史記載,她尤其擅長花卉,所畫的一幅《群芳圖》為崇禎皇帝愛不釋手,常年置於案頭,就是為了便於隨時欣賞,她畫在扇子上的蘭花更是被崇禎皇帝作為貼身之物。最讓崇禎皇帝滿意的,還是田貴妃在音樂方面爐火純青的造詣,琵琶、笛子、古琴等樂器都能從她手裡傳出“天籟之音”,崇禎皇帝一度稱讚她的笛曲有“裂石穿雲”的效果,琴聲則是繞樑三日,讓人流連忘返,如此才貌雙絕,也難怪被崇禎皇帝專寵一時。

田貴妃

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對於田妃之寵,崇禎皇帝的周皇后“頗不能容”,她經常故意為難田貴妃,田貴妃也沒有辦法,畢竟人家才是真正的六宮之主。如此日子久了,田貴妃難免積鬱在心,再加上自己的四個兒子接二連三的夭折,只剩下四皇子朱慈煥僥倖存活,田貴妃接連受到如此打擊,終因悲傷過度而一病不起,很快便不久於人世,死後被追諡為恭淑端惠靜懷皇貴妃。

崇禎皇帝和田貴妃

三年後,李自成攻破北京,面對已經自縊的崇禎皇帝和周皇后,他雖然也想妥善處理皇帝和皇后的後事用來籠絡人心,但畢竟也是有心無力,剛剛打進北京,各方都不穩(大清、南明勢力都在虎視眈眈),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為前朝皇帝修建陵寢。經過商量,大順朝廷決定將帝后屍體葬入田貴妃墓,從此田貴妃墓也就陰差陽錯地搖身一變成了明十三陵中之一——明思陵。

(文章由歷史人物故事會原創,投稿郵箱:brad116@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