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星:要把公司上交国家的“币圈马云”,是有远见还是在恐惧?

公允地讲,币圈最近两年已经成为了寒暖流交汇之所,机会与挑战并存,两方元素势均力敌,很难说是机会更多,还是挑战更盛。

去年7月,刚有央行联合七部委发布公告宣布ICO是非法融资行为,如今进一步的监管信号也陆续传出,包括OKCoin,比特币中国,火币在内的交易所纷纷停止国内交易业务,转战海外。让人一时摸不清方向。

而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币圈大佬徐明星,便是这种种风波的当事人,亲历者。

今年3月的两会上,当央行行长周小川参加的记者问答会结束时,OKCoin创始人徐明星在公司群里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周小川的讲话内容,供大家学习。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是未来。

短期的问题要解决。

未来怎么发展要大家一起探讨结局。

可更令人乍舌的是,徐明星继而在群里公开表示了“未来随时将OKCoin捐给国家”的计划与打算。

随着徐明星的表态,OKCoin投资人蔡文胜也公开表示支持老板的决定。

一时间市场哗然,整个币圈更是震惊,徐明星当真在此时成为了明星。

任何事情说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态度和方向,可到了观众这里,也许就会给出迥然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比如徐明星这次“随时上交国家”的言论,在很多人眼里,这更像是一次公关和推广。更多人因此知道了OKCoin的理念和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可这背后似乎也透露出OKCoin被迫求生的一种无奈。

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OKCoin的发展速度似乎不及往昔,与其担心被赶超,不如赶紧抱上监管“大腿”,求得未来长远稳定的行业地位。

再或者,如果OKCoin主动求得监管,那么同属一个行业的其它竞争对手也都别想“被漏掉”。

但值得戏谑的是,早在今年春节前,OKCoin的战略与态度已然十分明显:主攻海外。明晃晃的“嘴上说着要贴近”,但“身体格外诚实”,丝毫没有任何靠近监管的倾向。因而也不能怪一部分吃瓜群众认为徐明星的这种表达只是作秀,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我当然不会too young too simple的以最单纯的用意来看待这些币圈大佬的处世哲学,可似乎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圈中人心也十分没有必要。

于我眼中,短时间内徐明星产生的态度转变,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内心的焦虑与困扰。

毕竟,纵观徐明星十余年的创业史,更像是一场场刀尖上的起舞秀。

“凤凰男”也是“马云信徒”

相比很多成功人士拥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胡开局,徐明星的出身显得平凡且接地气了许多,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屌丝身份”。

他1985年出生在江苏省的某个小村庄,与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发奋图强的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快捷的方式。

不知是基因得力还是天道酬勤,高考中徐明星顺利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正式开启了城市生活,之后更是如愿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

可徐明星骨子里流淌的是不安于现状的血液。就在很多人以为他已经进入平稳跑道,达到了凤凰男可以有的最高平台时,他却毫不犹豫的舍弃这一切,选择退学。

主观性格很重要,但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略。2006年,是徐明星退学的年份,也正是马云功成名就,成功学被无数人青睐的年份。

机场里,车站旁,马云的鸡汤和励志书籍遍布大小书店书摊,成为彼时最热的话题。

马云的成功鼓舞了一代有野心的年轻人,而徐明星就是其中之一。时至今日,在币圈早已拥有一席之地的他依然崇拜马云,说他是“马云信徒”并不夸张,同行也习惯称他为“币圈马云”。

在被做了一辈子数学老师的老爸一顿臭骂以后,徐明星走上了追随马云的道路,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创业者。

那些年的雄心壮志却纷纷沦为炮灰

既是受到了偶像的感染,也是对自己能力的分外自信,退学后的徐明星瞬间扎入了创业大潮里。可谁曾想,志得意满的他一上来就被创业的大浪拍翻。

创业伊始,徐明星首先选择的是团购网站领域,他曾经与合伙人一起成立了一家名为“万团网”的团购网站。可那时恰逢各大团购网站盛行,风云迭起的时代。这家毫无名气,也没有热点的公司很难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久而久之也就阵亡在了“百团大战”里。

两年后,徐明星结识了豆丁网的创始人林耀成,两人一拍即合创立了在线文库豆丁网。这并不算是一次失败的创业,因为豆丁网铺开运营没多久,就拥有了超过千万的年收入,流量也一度高达500万。

但行业被巨霸逐渐垄断,开始效仿的竞争对手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豆丁网开始举步维艰,位至CTO的徐明星没有选择执着坚守,成为了识时务的俊杰,早早撤退了战场。

涉猎广泛,心思活络的他甚至还尝试过餐厅O2O,可连续亏损几个月后的残酷现实让徐明星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桩好生意。

野心勃勃的试水,却大都以失败告终。想必徐明星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激情创业的那几年,自己在更多时间里,成为了炮灰。

"Bitcoin is the future,real is gonna change"

但最终能成长历练为币圈大佬的人多半拥有大心脏。并无意外,徐明星也是一个抗压能力极强的创业者。

三番五次的失败不顺没有将其击垮,反而激发了他的野心和斗争。

人总要有点爱好和寄托,马云如此,徐明星亦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马老板喜欢金庸,狂爱武侠,给阿里员工取花名的灵感便是源于此。马云的花名是“风清扬”,可见其对于剑道宗师的痴迷。而后,更是情怀满满的拍摄了电影《攻守道》,圆了自己的武侠梦。

而学霸属性的徐明星则热衷看美剧。在《傲骨贤妻》的第三季里,他看到了一个词:Bicoin,并且记住了与之有关的那句台词:Bicon is the future,real is gonna change.

2011年,徐明星开始了自己的买币生涯。这一年也正是另一大佬李笑来的入场之年。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如果网络消息属实,李笑来当年持币数量足有几千枚。

相比之下,徐明星更为谨慎,他只买了几百个,入手单价不过20美元左右。

彼时的币圈市场安静清爽,徐明星更像是第一批淘金的既得利益者,占尽了先机。不管以前创业战绩如何,这一次,徐明星算是赢了。

敏锐的商业嗅觉让入圈不久的徐明星发现了中国比特币市场诸如提现不方便,资金不安全等问题。

“它的发行是由数学决定的,不为人所控制,而且其与主权国家的货币不冲突,支付、银行、基金等相应的商业模式都在构建,越早进入,商业前景越大。”徐明星如是说。

2012年,徐明星拉到500万天使投资,加上自己的100万,在北京创立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3个月后,OKCoin 宣布拿到A轮1000万美元融资。到2013年年底时,单个比特币的价格已经从100美元左右涨到1000多美元,各大平台的交易量也开始快速增加。12月,OKCoin宣布比特币交易额近8万个,莱特币交易额850万个,成为当时全球电子货币交易平台最高纪录。

徐明星至此走上了人生巅峰,真的可以向自己的偶像马云致敬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那么徐明星的人生无疑就是令人艳羡的成功学案例。

但世界就是这么风云突变。物极必反,月满则亏的规律徐明星似乎也挣脱不掉。

比如今年的3月,徐明星过得一定不太平。

3月1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造假风波笼罩在徐明星的头顶。OKCoin 旗下的OKex交易所被曝存在交易量造假的行为。一位海外数据大师根据公开数据分析得出结论:OKex 93%的交易额为虚假交易。

紧接着又有一批维权者堵在了OKcoin 办公室门前抗议。此前,他们在OKex 购买的期货单在达到爆仓线时,没有收到短信提醒,导致未能及时增加保证金。还有人称,自己未参与交易的百万投资也被强行平仓。

面对这种种风波,1985年出生的徐明星显得低调且克制,并没有着力变现自己的无辜,相反,一切都如常的进行。如果说他稍有动作的话,便是发出了“OKCoin随时捐给国家”的讯号,耐人寻味。

仔细回想下,马云也曾说过“如果需要,支付宝随时可以捐给国家”的承诺。莫非历史就是如此的相似,一直以马云为奋斗目标的徐明星连承诺也要如此的效仿?

在各个行业挣扎,历经过大风大浪的徐明星,现在的内心也许是复杂的。2015年,他曾在大会上面对台下上千位创业者吐露过自己对于创业的看法:

“我们创业之前要考虑我们的条件是否成熟,你的资源、团队、资金等等各方面是不是成熟,要不要创业。创业的时候要想好,5年、10年以后可能是一场空。

当我们决定创业的时候要搞清楚,创业的路上选择跟坚持同样重要,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另外一句话,坚持到死是不是胜利,如果做一个不靠谱的事情10年,我们创业路上的朋友们,我相信每位坚持都没有问题,但是选择也很重要。”

明察秋毫如徐明星,已经把创业的意义和风险思虑的极其清楚了。可时至今日,恐怕连他自己也很难讲“随时捐给国家”的态度一出,究竟是创业的成功转型

还是再次失利吧?

OKCoin并非支付宝,徐明星这位“币圈马云”也终究没有成长为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