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超的“福尔摩斯”:得再给手机买份“碎屏险”

幼小的生命宛如春天萌发的新芽

孩童的笑脸是那样纯洁无瑕

每一声砰砰的心跳都是明天的一角

每一个小小的生命都是祖国的希望

用我的双手治愈

多么神圣多么美好

未来在我手上

感觉生命的重量

我们是平凡人

❤️ 我们是不平凡的儿科医生 ❤️

今年的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继教师节、记者节、护士节后,正式成为第四个行业节日。本周,让我们走进浙大儿院,聚焦这一特殊群体——儿科医师。

浙大儿院超声专家叶菁菁

小儿心超的“福尔摩斯”

在孩子的眼里,医生都是什么样的?是那个在生病时会给自己帮助的叔叔,还是那个在打针时会在手臂上画小猪佩奇的姐姐?

首个中国医师节”,浙江在线健康网邀请浙江小记者进行系列体验式采访,以小朋友的视角来对话医生,走近医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大概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浙大儿院的超声科主任叶菁菁给自己的手机买了一份“碎屏险”。那是在她的手机又一次被摔得体无完肤后,手机维修师傅给她的中肯建议。

花300块钱,以后手机再摔就可以免费修了,叶菁菁觉得很值。

其实,作为小儿心超专家,浙江省超声医学会儿科学组组长,她一个半天就要看近50个小患者,其实是根本没有时间用手机的。手机之所以总是被摔,是因为她总是拿手机来哄孩子,孩子一高兴就给摔了。

说起医生,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很难想到超声科的,因为他们大多时候没有急诊抢救生命的那种生死一线,也没有外科手术时的惊心动魄,所以往往又被称为“绿叶”科室。

而事实上,超声科医生更像是医生的“眼睛”,是医生群体中的“福尔摩斯”。只有他们抽丝剥茧地找到了病灶所在,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才能有据可循,那是救死扶伤最先开始的地方。

 婴儿的心脏还没有鸡蛋大

做B超排查病症难度犹如“针尖上起舞”

从火车东站开车到浙大儿院的滨江院区,秋石高架转中河高架,最快需要多久?

11分钟。这个数字对叶菁菁来说,已再熟悉不过。

凌晨1点27分,睡梦中的她接到了夜急诊同事的电话。今天的夜班并不空闲,2个超声医生已经给60多个孩子做了B超,后面的号子还在不断地加。

令人心焦的是,还遇上了紧急情况。一个孩子刚出月子没几天,就出现了口唇青紫,时常咳嗽且呼吸急促,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青紫型先心”,诊治无果后家长连夜送到了浙大儿院。

血压极度不稳,血氧饱和度已降到了50%以下,要尽快手术。可是,到底是心脏哪里出了问题,却很难找到。

11分钟,叶菁菁出现在了滨江院区的新生儿监护室里。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心脏还没有鸡蛋大,要在上面找到血流的方向和漏洞,难度犹如“针尖上起舞”。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混合型,经过仔细排查,她捕捉到了荧屏上的蛛丝马迹。“本来血流应该经过左心房后经左心室到主动脉,这个孩子的血流却走了‘歧途’。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并帮助他们‘重回正道’。”

叶菁菁告诉记者,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因为孩子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不适,所以作为可以透视人体秘密的超声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对个人技术依赖非常强的专业,手法、经验、临床思维都非常重要。所以她无时无刻都严格要求自己,要在不断的实战和学习中提升自己,总结经验。

24小时ON CALL ,这样的生活对她和所有的儿科医生来说,都已再普通不过了。孩子是一家人的重心,只要稍微有不舒服,往往就是全家出动。而作为医生,他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孩子,找到病症,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面对“先心病”孩童

除了内心的柔软还有那份“底气”

而在临床医生眼中,超声科医生除了是他们的“眼睛”,有时也是他们的“救火队”。

除了在超声室为患者做检查,叶菁菁和她的团队还需要到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等,在手术中监控手术疗效、为危急重症病人诊断或排除“险情”。

2012年,浙大儿院在院长舒强教授的带领下,构建了先心病监测网络,并成功建立了首个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网络平台,旨在提高先心病筛查技术的覆盖率以及复杂先心病的产前检出率,从而提高诊治率,降低病死率,推动先心病防控工作。

早发现、早治疗,超声就是早发现的重要手段。从1997年成为一名超声科医生至今,叶菁菁见过的“先心病”孩子不计其数。

刚工作的时候,一想到眼前这些孩子今后可能要面临开胸手术,她的鼻子就会一酸。可如今她不会了,她可以通过超声手段来帮助他们,让孩子尽量“少受罪”。

玲玲今年3岁,经常感冒,数次肺炎,营养不良,看上去比同年龄人矮小了许多。在丽水当地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0.8cm。医生建议在体外循环下做开胸修补手术,或者X线心导管房间隔介入封堵术。可是一听到手术方法,玲玲妈妈就被吓坏了。

几经辗转,他们来到了浙大儿院。经过各种检查,医生给出的最佳方案是可以在食管超声引导下做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这样孩子就不用开胸了,心外科的医生会借助我们的超声手段,给孩子做微创手术,顺利的话仅需几分钟,出血量极少,不需要输血。”叶菁菁解释道。

在她的内心,除了当初的那份柔软,如今还有了一份底气。

“像辛勤的蜜蜂一样采到更好的蜜”

除了医生,她更是一名老师

“看,阿姨的手机里面有什么?哇,是小猪佩奇哦。”在超声室,经常可以听到叶菁菁这样与孩子交流。

孩子,不同于成人,给一个孩子做心脏超声,远比成人复杂得多。先不说孩子心脏小,好动就是小儿心超医生首先要解决的。为了让孩子配合,有些医生会让孩子服用少量的镇定药。

可叶菁菁从来不这么干,她会耐心地观察孩子,然后给他们内心所需要的:0~6个月的宝宝给他一串铃铛响的钥匙就能玩半天;一周岁左右就用手机给他们看看动画片、听听歌;再大点,就跟他们聊聊天,奥特曼、神奇飞侠等。

有时,面对焦虑的家长,她也会开开玩笑:“孩子这个没啥大问题,不用担心。等孩子长大成人了,你们也就‘吓大’毕业了。”

耐心,又不失幽默,这是大多数人对叶菁菁的第一印象。“叶老师”,很多宝妈都爱这么叫她。“因为她不会只告诉我们一个结果,还会告诉我引起这个疾病的原因。”

其实,除了医生,叶菁菁的确还是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她带着年轻医生做研究,言传身教,全科一周一次的学习讨论雷打不动。每两个月,她必定会下基层一次,到嘉兴、湖州、丽水等地,给当地的超声科医生讲解超声操作规范。每年,科室里也会有近百位进修和规培医生前来学习。

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从原本单纯的提供诊断蜕变为以超声诊断为基础,以超声介入治疗为方向的综合性人才。

“希望我可以和我的团队像蜜蜂一样吧,通过团队合作和辛勤努力,一起飞得更高、更远,能采到更好的蜜。”

“我得再去给手机买份碎屏险。”眼看着,手机碎屏险一年的保期要到了,叶菁菁打算找时间去继续续保。还有更多的孩子,在等着她去治疗,去安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