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不说暗话!这样的海大老师,请给我来一打|新时代教育

教师,被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如灯塔、如航船、如书籍、如兰花、如春蚕、如红烛等等,古今中外,人们用最美的词汇描述着这份职业的神圣与伟大,诠释着师恩难忘、师情永驻的款款深情。“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在中国海洋大学9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既有甘为人梯的一代海洋宗师,也有风华正茂、破浪前行的青年才俊,还有默默无闻、甘居幕后的奉献者。我们选取3位优秀教师代表,通过传播他们的先进事迹来致敬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护者

——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扬教授

他是一位颇具人文情怀的学者,也是一位幽默风趣的智者,更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师者,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师父”,他就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李扬教授。20多年来,在风景如画的中国海大校园里,他作为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护者,持续演绎着传承创新民间文化,示学生以美好,授学生以希望的感人故事。

李扬教授给学生赠书

为学子开启通往民俗世界的门

在实行“自主选课制”的中国海洋大学,李扬主讲的课程十分抢手,他的《民俗文化》通识课等课程经常出现学生选不上课或者去旁听的情况。有学生毕业后,依然对他的课堂印象深刻:“在我的母校——中国海洋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的课堂从来不点名,但你却怎么也不舍得翘他的课。他就是我们中文系的老师李扬。”

20多年来,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开设了14门课程,其中《民俗学》被评为中国海洋大学首批校级精品课程、山东省首批高校百门精品课程。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注重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讲课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注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努力营造轻松平等、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推窗见月,水落石出”,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深入思考。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使同学们对中国民族风俗、乡土人情了解得更具体、更透彻,他的课堂经常上演载歌载舞、风情各异的“真人秀”。讲服饰,他请学生穿着各民族的服装现场展示;讲民歌,他会让不同民族的学生高歌一曲;讲饮食,他会给大家带来各种好吃的土特产食品;兴起时,他也会演一段口技,秀几句方言,于声情并茂间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此外,他还设计安排了民间皮影表演进课堂、民间剪纸艺人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谈及李扬课堂的幽默风趣、生动活泼,有学生撰文指出:“去上课就好像是去乘坐一艘时空飞船,你可以带着无尽的遐想恣意遨游,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再加上一个很会制造轻松愉快气氛的‘船长’,那情景,岂是‘兴奋’二字了得?”

李扬平易近人,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他都会把自己的手机号、邮箱、QQ 号、微信号告诉学生,欢迎大家“打扰”。他发起成立的“民俗兴趣学习小组”,吸引了逾百人参加,成为文新学院最大的课外学习小组。他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创建校外教学基地,带领学生深入民间考察调研,感受民俗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他先后指导了数十项本科生SRDP、“三下乡”实践项目,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他培养了民俗文化方面的硕士生近60名,其中包括来自爱尔兰、保加利亚、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的留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作为一名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李扬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和执着的精神滋养并引领着每一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为他们开启了一扇扇通往民俗世界的门。

是一种守护,更是一份责任

民间文化,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数千年来,传承创新、生生不息。李扬认为,在今天更应做好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守护,这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多年来,怀着这份责任与担当,李扬积极致力于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结合课程教学,他顺利完成了山东省教育厅项目“多媒体在中文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在促进文科教学观念更新和手段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他主持完成的学院本科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被评为优秀项目。他翻译出版了国际经典大学教科书《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受到学界同行的高度评价,成为民俗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作为一名长期耕耘在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一线的资深学者,李扬已陆续出版专著、译著、编著等10余部(部分合著),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2015年底,由他筹划举办的“青岛首届高校民俗文化青年论坛”,成为岛城高校青年学子在该领域切磋交流的重要平台……他的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曾多次应邀赴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地参加AFS、ISFNR等国际学界最高层次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参与了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等重要活动,是2011年美国国务院和中国教育部“富布赖特(Fulbright)学者计划”山东省唯一入选者。现任美国民俗学会(AFS)终身会员(中国唯一)、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

“民俗不是人为、强制地延续,而是自发地传承,是每个人都身处其中的生活本身,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李扬说。他始终怀一颗赤子之心,守护着民间的瑰宝,延续着文化的血脉。

师者如兰,香远益清

师者何以为师?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李扬都是一位善于给学生带去美好和希望的好老师,他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之情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师父”。

为弥补学生在学习中专业书籍不足的缺憾,李扬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数千册图书贡献出来在自己办公室设立了独具特色的“民俗图书馆”,供学生自由借阅。此外,他还带领研究生创建了“网上电子图书馆”,实现了民俗图书资料线上、线下的有效互通,既便于管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李扬既是学生的良师,亦是学生的益友。学生在思想上有困惑时喜欢向他诉说,当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李扬也会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他多次发起献爱心捐助活动,筹措善款资助重病或家庭遭遇困厄的学生。有学生手机坏了,他就把自己的备用手机给学生用;路遇不认识的新生搬运教科书,他会主动开车帮他们运回宿舍……尽己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将心比心,源自他对学生这份无私的爱,学生们也更加尊重他、爱戴他。李扬身患腰疾,行走太快或坐久了会感觉不适,上下楼或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学生都会搀扶着他、照顾他,“挽着他的胳膊,就像搀扶着自己的父亲一样”,他的毕业生如是说。

教学之余,李扬还心系学校事业发展,主动贡献智慧和力量,身为教代会代表他积极建言献策,荣获学校“提案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在同事和学生眼中,李扬是一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文学创作、摄影、绘画、电脑、摩托、射击等皆在行,文新学院的各项集体活动他踊跃参加,多年来学院教师元旦晚会的总导演皆由他担任,他在施展个人才华的同时,也赢得了师生的认可,获得了学院“工会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近20年来,李扬先后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工作者”、国家首届“山花奖”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省文联首届民间文艺奖一等奖、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校教学优秀奖、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奖、校教学名师、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等各类奖励近40项。

师者如兰,香远益清。在学生心中,李扬正是一株智慧、高雅而又时刻传递博爱之香的兰花。

在中西文化对比中感悟语言学的魅力

——记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赵德玉教授

在中国海洋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留着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个性化胡子,他拥有“流浪诗人”一样的发型,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边走路边听京剧,他为人随和爽朗,路遇师生总是热情地打招呼,他关心学生,学生把他的叮嘱称为“爸爸式唠叨”……他就是外国语学院的赵德玉教授。

赵德玉教授在指导研究生

先学好中文,再学外语

“赵老师让我们背诵《劝学》《资治通鉴》中的片段,还有一些古诗,每次去他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背古文。”在2017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杨宁的记忆中,赵德玉指导学生的方式很特别,“我们明明是学英语的,偏偏让背文言文”,杨宁说,这让她和很多同学不理解。

作为一名拥有30余年教龄的老教师,赵德玉主张“本族语言文化修养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多年来,他积极呼吁、号召外语各专业学生加强汉语基本功练习。为此,他要求自己门下的研究生都要熟读或背诵一些经典古文名篇,并亲自为他们讲解《文心雕龙》《资治通鉴》等中华传统名著中的某些片段。“希望学生尽可能加强中文功底,只有中文学好了,再学英文、做翻译才更加得心应手和精确。”赵德玉说。

8月31日上午,在崂山校区3302教室,赵德玉正在为研究生讲授《中国语言文化》。课堂上,同学们时不时被他风趣幽默的话语逗笑,其中不乏中西文化对比、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内容,他博学多才、引经据典的知识体系和浑厚低沉富有磁性的声音令学生折服。赵德玉说,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他希望教会学生两点:一是做学问的基本功,二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前者侧重思维方式、研究技能的训练和知识体系的完善,后者侧重情商的提升。

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多年来,赵德玉主讲过近20门课程,既有《英语精读》《英语泛读》《欧洲文化概况》《英语口译》《法律英语》《社会语言学》《中国文化概论》等本科课程,也有《实用文体学》《语义学》《文学翻译》《基础笔译》等研究生课程。他认同“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支持“文化有差别但不该论优劣”,倡导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式中西文化对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经典的兴趣,不断呼吁学生关注、学习中华文化。在他的呼吁与熏陶下,上过他课的许多学生都喜欢上了古典文学,课下主动找他探讨学习中的疑惑,并请他推荐相关书籍。他总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在学生眼中,赵德玉是一位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老师。在他担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期间,面对部分学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他耐心引导,积极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业。“每逢教师节,时常会看见少数民族学生给他送去哈达,表达感谢和尊敬之情。”学生黄莺说。

截至目前,赵德玉已培养了近100名研究生,在他眼中,这些学生与他的孩子一样,与他们相处的时候,赵德玉会遵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就不要对自己的学生做什么”的原则培养他们、呵护他们,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兼职律师

在外国语学院网站的简介里,赵德玉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教师的头衔——兼职律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教师的工资并不高,为多挣点钱补贴家用,赵德玉自学法律,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书,干起了兼职律师。“说来惭愧,干了20多年的兼职律师,仅代理了两起案件。”谈起自己的律师生涯,赵德玉有些不好意思。他代理的两起案件,一起是一位朋友的离婚案,一起是贸易纠纷调解案。如此以来,他原本想通过干兼职律师赚钱补贴家用的计划也就泡汤了。“代理案子时,法庭开庭时间不固定,但这有可能与我的上课时间冲突,而我的主业是教学不是打官司,所以我就不接案子了。”赵德玉说。虽然钱没赚着,但却培养了他对法律的兴趣。日久天长,他把这份爱好和英语专业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法律英语和法律翻译。

多年来,赵德玉先后在《中国翻译》《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翻译研究、外语教学研究领域论文十余篇,翻译并出版了《啤酒》《啤酒百科全书》《牛津英语搭配词典》等多部译著,主编和参编了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教材及辅助教材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之子项目一项,主持山东省科技厅项目和山东省教育厅项目各一项。

肯尼迪的就职演讲被认为是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其语言简明、结构巧妙,内容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赵德玉将其奉为英语教学和研究的经典之作,他不仅自己孜孜以求地探究其中的语言特点和行文风格,还要求学生认真背诵其中的段落,以此加强英语的基本功。他说,做好英文翻译工作别无他途,惟有“认真”二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多年来,他凭着自己在英语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不懈努力,先后获得了“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海洋大学优秀教学科研奖”等荣誉和奖励,35岁时便晋升为教授。

当记者问起他对如今国家法律条文的熟悉程度时,他笑着说,伴随着时代发展,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很多,我早已跟不上节奏了。不过,即便如此,有时学生本人或者家里遇到法律难题时,还是会向他咨询,“我也乐意效劳”,赵德玉说。

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老师

在中国海大师生的印象中,说起外国语学院的赵德玉教授可能个别人会一时对不上号。但提起那位留着胡子、头发卷曲的教授,大家会恍然大悟“哦,他啊!”“我知道!就是那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老师。”

谈起他的“胡子”,赵德玉说,当年,在兰州大学读书时,兰州当地许多男性居民留小胡子,所以,校园里男生中也有较高比例的人留小胡子,他也跟潮流留起了胡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干兼职律师,他曾一度把胡子刮了。为此,有学生多次找到他说:“赵老师,你还是把胡子留起来吧,不然同学们不习惯。”那段时间,家人见了他也总是笑,觉得他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于是,他就又重新蓄起了胡子。“我这胡子已形成了‘品牌效应’,走在校园里,很多人都认识我。”赵德玉说。

大家之所以称呼他为“艺术家”,还因为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听戏曲。在外国语学院二楼的办公室里,赵德玉时常一边工作,一边抽烟,一边听戏曲。“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对人有教化的作用”,赵德玉说。鉴于此,他也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点戏曲方面的知识。他甚至把手机铃声都设置成京剧选段,吃过午饭,他经常把手机放在上衣兜里,一边听戏,一边在校园里散步。时间久了,同胡子一样,这也成了他的“品牌”。

赵德玉热情好客、平易近人,看见有同事或学生在他门前走过,他会热情邀约一起喝茶;有学生要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请他写封推荐信,他也积极举荐。“特别感谢您上学期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帮我写了推荐信,还给了我很多真诚的建议,这次想和老师说一声,我拿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夏令营的优秀营员资格啦,谢谢老师的鼓励与栽培!”每当收到学生发来的类似信息,他在为学生高兴的同时,还不忘叮嘱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日久天长,这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老师,也成了学生心目中最具人格魅力的老师之一。

我的大学有您才完美

——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团委书记曹娟老师

“她有姐姐般的细心与体贴”“她的脸上总挂着淡淡的笑,让人感觉特别和蔼可亲”“她拥有一颗热爱公益的心”“她的勤奋与敬业令人感动”……提起自己的辅导员曹娟老师,海洋与大气学院的同学们细数着她身上的优秀品质。

今年是曹娟担任辅导员的第8个年头。八年来,她始终怀一颗赤诚之心,关爱学生、引导学生,与他们一路相伴,共同演绎着美好大学生活。

曹娟老师(中)和学生们在一起

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航员”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被誉为学生的“政治领路人”。“学子们就像畅游在大海里的船只,鼓起了理想的风帆。途中会有蓝天白云,也可能会有狂风暴雨。我愿做一个灯塔,在茫茫的大海中为远航的学子指引方向。”这是曹娟辅导员日记里的一段话,八年来,曹娟坚守着“领航员”的初心,积极弘扬“灯塔精神”,引领着一届届学子成长成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曹娟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使学生热爱思政教育,避免给他们留下单调、枯燥和僵化的刻板印象,她主动创新教育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她带领学生创办的“党性修养主题教育”活动,从活动的组织形式到学习的内容都是由学生广泛讨论、民主投票后确定的,而她只需扮演好“把关人”“领航员”的角色即可。此外,她还与学生一起创办了读书分享会、“红色电影”配音、情景剧、党员公益岗等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自2012年发起至今,该主题教育活动已举办了13期,在海洋与大气学院学生的朋友圈里时常看见同学们晒出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学生已经从被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转变成了主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曹娟说。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胜任“领航员”的角色,曹娟一方面积极参加教育部、团中央和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等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总结,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10余项,她撰写的论文先后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等奖励。这些皆成为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头活水。

八年来,在曹娟和各位同事的努力下,海洋与大气学院团委不仅获得了“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还4次获得校级“红旗团委”称号,2016年,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她“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学生信赖的“知心姐姐”

“她温文尔雅,与我们谈话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是2015级大气科学专业的王晨同学与曹娟老师相处3年的印象。

除了思想上的引领,学生的学业也是曹娟最为用心的地方。“学霸讲堂”是曹娟针对学业有困难学生而专门设立的一对一帮扶学习方式。多年来,通过这一特色讲堂许多学生化解了学业危机,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学业警示”的学生,曹娟会格外关心,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步入学习的正轨。有一次,一位班主任找到曹娟,说班上有一位性格内向且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希望她帮着开导和关心一下。曹娟接过这个“烫手山芋”,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与学生推心置腹的长谈。一天、两天,第三天清晨,她收到学生塞进办公室的小纸条,上面写道:“曹老师,我能叫您一声姐吗?您是真正懂我的人。您说的话像涓涓细流一样,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我要成为新的自己!”那一刻,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曹老师很为学生着想,特别是事关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总是千叮咛万嘱咐。”2017级气象学硕士研究生李昱薇说,评选春华奖学金时,即使群发了通知,曹老师还是会让她结合学生的各项成绩,把具备申报条件的同学再通知一遍,如果有同学申报表迟迟不交,就打电话提醒他们别错过时间。“申请奖学金是学生的自愿和自发行为,曹老师觉得只要符合条件,就鼓励我们去试试。”李昱薇说。

“海洋知识竞赛的形象代言人”是同事和学生给予曹娟的又一别样称号。这是因为曹娟不仅负责每年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知识竞赛的赛事宣讲、人员选拔、题库整理、选手培训、活动组织等工作,还负责中国海大参加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选手的指导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八年来,在她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经她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中共获得南极特别奖1次、全国一等奖6次、二等奖25次、三等奖40次。她本人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热心公益的“教师志愿者”

“我喜欢做公益,没想过当老师。”曹娟坦言,在她理想的职业选择中,教师并非其一。后来,使她发生转变、爱上这一职业的原因是2006年大学毕业后,作为全国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煎茶镇煎茶中学支教一年的宝贵经历。在与贵州山区孩子相处的岁月里,使她体会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与担当。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留校当一名辅导员。

对于公益事业,曹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即使参加工作之后,她也积极投身各种公益事业,担任志愿者。今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期间,曹娟担任新闻中心管理岗志愿者,每天负责统计新闻中心志愿者出勤情况、报送第二天的用餐情况,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并高效传达给志愿者们,与组委会保持密切沟通,保障每一位志愿者在各自岗位尽职尽责。面对记者采访时,她说:“因为我对志愿服务发自内心的喜欢,我会沉醉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这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与满足。”

“讲别人的故事,不如讲自己的故事。”在辅导员岗位上,曹娟也会把自己支教的经历讲给学生听,与他们分享当志愿者的心得体会,并把自己参与编写的《支教日记》送给大家阅读,以此激发他们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她还带领学生组建了“星海”志愿服务队和“星星的使者”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队两个公益社团,前者连续6年在青岛市8所中小学开展海洋知识义教活动,目前已有3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义教600课时;后者开展了近20次关爱自闭症儿童主题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她的引导和熏陶下,志愿服务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渐渐生根发芽,她的学生中已有15人与她一样成为了志愿者,赴贵州、西藏、云南等地支教。

作为一名辅导员,曹娟不仅活跃在第二课堂,更是主动走进了第一课堂。作为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首批示范课程、山东省精品课《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讲教师,她积极为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给予专业指导。2015年,她主动创新授课方式,开发并录制了《职熵——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MOOC课程。截至目前,共完成了8个学期的线上教学活动,累计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7所高校、48000余人提供了课程服务,课程满意度达95.8%。

海纳百川,启梦扬帆。作为学生青春的陪伴者,在辅导员岗位上,曹娟用爱心与责任引导他们成长,用智慧和汗水助力他们扬帆远航,一届届学子的大学生活也因她的存在而更加完美。

作者 / 冯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