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換代的尾巴 2018款320Li埃斯托藍大片認證作業

選車:心心念念都是3系

今年2月,親友團9倍概率的指標終於中籤了。不過去年家裡剛剛改善型換車,把08款起亞賽拉圖1.6L 4AT換成了2017款大眾蔚攬2.0T乞丐版。當時選車選到最後,就是在低配蔚攬和中配3系裡定一個。因為前幾年一直被哥們的316間歇性“毒害”,前後開過好多次,有利於加速的前置後驅佈局,堪稱業界標杆的發動機與變速箱匹配,極限高而且均衡的底盤動態表現,精準的轉向,讓這臺車的駕駛感受行雲流水,妙不可言,如今Li車型也能享受M套件和埃藍專屬漆,很對我這個偽bimmer的胃口。不過我看上的320Li M運動版落地價35萬,家裡人覺得超預算(最多隻花30萬)而且牌子和外觀在老破小太過張揚,強烈反對,外加我也是瓦罐控,所以還是選了絕對價格更便宜、後備廂能裝、絕對動力性更強的蔚攬。


這就是我的大瓦罐,不到一年半已經開了30000公里,搬運各種大件遊刃有餘

但是,我對BMW的執念一直沒有放下,今年中籤以後忍不住又去寶馬4S看車,發現3系的優惠已經穩定在20個點以上,所以這次沒有再搞其他候選車,直接就在3系裡挑配置和價格了。

因為預算pass和鍾情於M套件,其實真正考慮的只有4款20i的M版。不過耀夜超預算並且不想要HUD,而標軸的後排不夠舒服(不光是空間問題),最終選擇了320Li 領先型M運動套裝,今年7月生產,裸車26.4萬,因為原廠選裝了冬季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再加3000,落地30.1w,比去年春天真是便宜了不少。雖然我其實很詫異為什麼夏天生產的車會裝冬季包,但這玩意兒在冬天確實是個實用性強但裝配率不高的配置,尤其是方向盤加熱。既然趕上了,那就是它吧。


7月底訂車,當時剛從鐵西工廠發貨,8月中旬提車時才開了5公里,非常新。


提車第二天去京順辦驗車上牌,不是我去的所以過程就不說了。


提車之後先加了100塊錢油,現在跑了一百多公里把油加滿,準備正式油耗測試。


記錄下加油時的公里數:124km


不切實際的工信部綜合油耗。提車之後短途行駛太多,油耗還在11個以上。

外觀:大愛埃斯托藍

這款是320Li的中配,總體配置雖然不算特別豐富,但務實的配置基本都沒缺。自動大燈、前後8雷達、倒車影像、全液晶儀表、8.8寸帶導航的iDrive、加熱電折耳帶倒車後視鏡下翻、內後視鏡防眩目、前排12向電動座椅+主駕駛座椅記憶再加上選裝的座椅+方向盤加熱包。主要的槽點就是標配一鍵啟動,卻捨不得給無鑰匙進入,上下車還是必須掏鑰匙,幾年來這都是寶馬的通病。4年前,落地30w只能買到鹵素燈(沒有天使眼)、沒有後排出風口的標軸316i運動版。

當然,更對我胃口的增配要數埃斯托藍的外觀和M套件,包括18寸245寬胎、M運動包圍、帶撥片的丁字褲方向盤、葉子板M標、運動版大雞腿,在中期改款以前,M套件在3系產品線上只有標軸後驅的328i M運動型獨享,指導價高達46萬,如今已經下放到320的中低配車上,而且長軸版也可以享受了。


右前


正前


左前


3系Li的車長比家裡的標軸蔚攬還短了30多mm,但因為縱置後驅的佈局,軸距卻比蔚攬長了130mm左右






從17款起,320也終於有了雙菊花


M運動版專屬輪轂,前輪規格225/45 R18


後輪255/40 R18,應該完全能hold住彈射起步了。


長軸特有的霍式拐角裝飾條本來是亮銀色的鍍鉻,在M版上改成了高光黑


中期改款之後天使眼換成了反光碗式LED勺子燈,全系標配,不過亮度還不好說。



同一車系的3系GT依然是扁圓形天使眼造型,透鏡式LED光源。


6年了,個人覺得這個大燈造型依然不過時。


開示寬燈再來幾張,不過我技術不太行,沒調好光量。




中期改款後為了不落伍,尾燈升級成全LED光源了,之前剎車燈和轉向燈都是鹵素燈泡。



霧燈也是LED光源了。


我這臺車的耳朵還是車身同色,但路上看到的M版3繫有些是黑耳朵,車友提醒才知道是耀夜版專屬。



低功率B48 2.0T動力已經足夠了,冷啟動沒什麼拖拉機聲了。

內飾:確實和C級、A4比不了



這個高光黑+銀色飾條的內飾配色是我目前最不滿意的地方,本來3系的內飾就缺少豪華感和現代感,這種配色不僅顯得沉悶,還是劃痕和指紋收集器,尤其是iDrive旋鈕區域。



我還是更喜歡3GT的M套裝上這個搭配,鋁六邊形銀色面板配埃斯托藍飾條,這才是完全體的M Package,而且禁髒不顯舊。



門板也是藍色飾條好看




粗壯的丁字褲方向盤手感不是一般的好。




這個角度看,沒有藍色點綴的內飾實在太乏味了,除了方向盤之外完全不像運動車。



我開蔚攬經常玩玩手動檔,這下有換擋撥片就方便了。



全液晶儀表盤有3種主題風格,但我實際用起來有點失望。首先是界面和UI佈局和原來的半液晶儀表沒什麼區別, 轉速錶和時速表之間的區域除了車門狀態之外不能顯示任何和行車數據有關的信息,完全是浪費。其次是屏幕動起來居然還有些卡,尤其是轉速錶的變化夠流暢順滑,就是玩遊戲那種幀率低於30的那種感覺。相比之下,大眾的液晶儀表反而性能更強,信息更豐富。



經濟模式,也叫肉逼模式,不過市區還是用得上的。



我更喜歡運動模式的界面,但輕易不需要運動模式的動力邏輯。



按汽車之家的圖片庫,18款先期並沒有大燈高度調節,看來是後期產品才加上的。



空調面板的設計已經相當於寶馬上一代產品的風格了,不過有座椅加熱還算是個慰藉。



原來方向盤加熱藏在這兒,看了說明書才找到,這個位置倒是好操作。



帶sport+模式的大雞腿。



後視鏡電摺疊也是個實用性配置,中期改款前的3系一直捨不得往中低配車上裝。



前排扶手箱沒什麼裝載能力,不過買之前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儲物空間是3系一大短板。



風琴油門踏板的腳感就是好,動力深淺比較好控制。蔚攬B8從B7時代的風琴踏板簡配成懸吊踏板,差評!



同樣是雙曲率後視鏡,感覺寶馬的視野比蔚攬更開闊。


內後視鏡自動防眩目,這個級別應該有的。


後排出風口實而不華,好用就行了,就是給手機充電還得買個轉換頭


這個屏幕的缺點就是怎麼拍都反光


座椅:BBA同級最舒服



前排10向電調節+2向腿託,主駕駛帶兩組記憶。話說3系的座椅配置一直起點很高,從上市就標配前排8向電調節。低平的坐姿讓腿部沒那麼蜷縮,讓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駕駛上,我喜歡!


副駕駛也保留了腿託和腰託,很好。


3系Li的後排絕對是34C裡最寬敞的,不過頭部空間不怎麼好,我177cm的身高正襟危坐頭髮會蹭到頂篷。其實以我的身高,長軸距這個後排放腿絕對是過剩需求,但我想的是跑長途能在車裡支個迷你桌吃吃喝喝。


長軸版不僅是軸距加長,就連坐墊也加長了,而且前端的弧度非常舒緩平滑,對腿部的承託很好,只是座椅靠背比日系大沙發還是偏陡。但說句實話,3系的後排總體坐著比蔚攬/邁騰舒服。



雖然號稱開寶馬,但個人感覺3系後排的腿部空間、坐墊長度都比C級和A4都舒服,柔軟度介於9.5代雅閣和蔚攬之間,總體略硬。


後排遮陽簾在貼膜之前還算有點用。


太習慣老闆鍵放這個位置,擠佔了本來就不大的門板儲物格。菸灰盒對我這個牆裂牴觸聞煙味兒的人來說沒什麼卵用。



後排扶手同時帶杯座和小儲物格,比蔚攬用心多了



後備廂格局還算規整,4/2/4比例放倒關鍵時刻就是比4/6好用。不過容積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寬度也一般,跟蔚攬沒法比。



缺氣保用跆不給備胎,換來兩個私密儲物格。

駕駛:好開不累

剛提車不久,而且磨合期不敢豁著開,駕駛感受還比較粗錢,只是稍稍體會了一下轉向手感和動力響應。

和蔚攬相比,3系的初段動力表現沒有那麼“渦輪”,一方面是油門踏板的阻尼不像蔚攬那麼重,另一方面發動機出力也沒蔚攬那麼鈍,輕給油緩加速的時候比較從容輕快。蔚攬的油門線性調得不好,輕了容易肉,重了又容易竄,上手後需要多適應一段時間才能開的又快又穩。而3系對司機技術的寬容度就比較高,用不了幾公里就能把它的脾氣摸個大概齊。

ZF的8AT可以說是個多面手,comfort模式升降檔都挺積極,而且又快又平順。緩加速和勻速能把轉速壓到1100,70km/h就可以掛上8擋。在這種轉速下稍稍加大點油門,蔚攬會出現手動擋車高檔低速的那種激震甚至扭矩不足(只有經濟模式和手動模式會發生,其他模式在1200轉時就會自動降擋),NVH會明顯下降,而3系就沒有這個問題。除了有AT和DSG物理結構差異的原因,我覺得B48發動機的渦輪起正壓的轉速也比EA888來得早。直觀感受就是:別看高功率EA888的峰值扭矩和最大功率都明顯領先低功率B48,但1000-1500轉的實際低扭輸出反而是B48更好。

我嘗試過0-2/3之間不同的油門深度,320Li的動力輸出都能和我的加速需求相吻合,8AT的選擋邏輯都把握得很準,就像上面說的,既不保守也不冒進。評價一臺車的動力響應有兩個維度,一是隨油門踏板行程的標定,一是隨踩油門動作快慢的標定。蔚攬的後者標定就很好,即便是D擋舒適模式的升降檔速度也是手起刀落,瞬間把轉速打到3000+,動力隨之跟上,中度激烈駕駛(比如高速上間歇性超車)特別暢快,有點兒小激情;但當你把腳搭在油門上漸漸深踩的話,它降擋就不太果斷了。而320Li至少目前這300公里給我的感覺是兩種場景都很聽話。

提兩個缺點:

1.每次停車按P擋變速箱都會有一下明顯但很柔韌的闖動,我這個時候是踩著剎車的,也不存在地面不平的問題,顯然是變速箱內部動作(猜測是和液力變矩器卸掉負載有關)。我之前開過2013款進口328i運動和國產316i運動,也都有這個問題。

2.我對機械手剎沒有情懷和執念,這輩子可能也不會用它玩漂移,所以並不覺得2012年誕生的這一代3系仍然不配電子手剎是好事兒,既不方便又佔空間。尤其是開慣了電子手剎+Autohold的蔚攬,害得我兩次起步忘了鬆手剎,一次停車忘了拉手剎。

總結:瀕臨換代卻不落下風



開回家,油耗從拍照時候的11.6下降到10.7,要是啟停邏輯好點還能更低。另外還想再吐槽一次行車電腦,一次性能顯示的信息太少了,而且總公里數居然不能常態顯示,只能靠轉向撥杆上的按鈕切換,而且一向注重性能和效率的寶馬居然連怠速瞬時油耗都不顯示,有點不應該。



倒車影像清晰度不錯,調度豐富,雷達也比較精準,除了有些反光之外目前用著還不錯。



自動雨刷也是個實用配置,省心,之前在蔚攬上就用著不錯,但願寶馬的傳感器也足夠聰明。


自動啟停不僅邏輯不夠好,這個開關位置也很反人類,正常開車的時候完全看不見,很難手動關閉。



高配大旋鈕iDrive好評。



3系天窗的面積在普通天窗裡算大的了,雖然還不到蔚攬全景天窗面積的一半……



全景天窗備受國人追捧,但我作為全景天窗用戶一年半的體驗發現,這玩意兒相比普通天窗其實是弊大於利。侵佔後排頭部空間,降低車身剛性,增加成本和售價比較好理解,就不用多說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大家可能不買想不到——夏天“曬頂”:因為全景天窗的面積太大,放不下普通天窗那種完全避光的硬質推拉式遮陽板,只能用軟質不完全避光的卷軸式電動遮陽簾,一到夏天就是個行走的浴霸,坐在車裡面前吹著空調,頭頂烤著燈,簡直冰火兩重天,相當於給水池子一邊注水一邊放水,除非把整個天窗也貼上膜才能緩解。而冬天日照短,高度角低,又不足以把車焐暖和。除了能風景優美的大自然躺在車裡能看看藍天白雲和滿天繁星,我真沒找到全景天窗比普通天窗好用的地方。

6年多了,C級和A4L都經歷了換代,但從評測來看,3系的機械素質和空間表現依然不輸兩位新貴,保養在BBA裡也算相對便宜的,iDrive人機交互的友好度和後排空間也是同級最強,我的評價是實而不華。尤其是空間,3系明明是一款強調駕駛的運動車型,結果乘坐空間的表現居然也是“34C”裡最好的。長軸版的後排不僅腿部空間豐富,而且還比標軸版加長、加厚了坐墊,對大腿前部和膝蓋窩的承託更舒適。同為長軸距底盤出身的進口3系GT就沒有獲得加長坐墊的福利。不過坐墊填充物還是略硬,整體柔軟度大概介於邁騰和雅閣之間,後排的靠背角度也比奔馳C級陡。



最後慣例,M版專屬埃斯托藍鑰匙認證。


---本文摘自汽車之家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