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地”不是向他人妥协退让,而是让自己走向更大的舞台

凡事留有余地是人们生活中闲聊时经常说的,不管对人还是对事都不要做的太绝了!一个人如果把什么事都做的很强硬,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很多东西。不管是亲情,有情,还是爱情,都会因为不肯退步,不留余地而失去。

相信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最常见的就是失去一些友情。无论是谁失去谁,都是因为不给对方“留余地”,没有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自己,失去的时候还振振有词地说自己没有做错,而是对方做错了。

就比如一晚上狂风大作,早上起来见得最多的就是有很多树被折断了,有多少人见过路边的小草被吹断的?柔软的藤蔓被吹断的?为什么那些粗壮的大树被吹断了?因为它们都太过于刚强,不会变得很柔软,面对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只能被折断。正直,刚强固然重要,但不是面对一切的事情都需要正直和刚强的,有的时候顺从也是另外一种刚强。

所以“留余地”不要理解成一种不正直,不刚强,恰巧这是一个智慧之人的聪明处世,利用好那种智慧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待人处事给他人留余地,不是一种“妥协和退让”,而是给彼此都留下一点空间,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发生。大多数时候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懦弱和妥协,不应该给别人任何机会,也没有理由给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人让步。

曾经一条河上面有一个桥,那个桥很窄,刚好可以过两个人。有一天,同时有两个和尚挑水过桥,面对面的时候,谁也不肯退让,到达桥中间的时候,在那里僵持很久,由于是吊桥,总会摇摇晃晃,结果争执当中一不小心,两个人同时掉进河里,由于河水湍急,俩人都没有上来。

很显然,这两个人谁也不肯留一点余地给对方,总想保持自己挑水的姿势一直走过去,结果谁也没有活成。其实他们能够过去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同时侧一下身体就可以过去了,或者让另一个人先过,剩下的那个人顶多浪费一点时间而已。

不给所有的人留余地,最终的结果是自己也无路可走。“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这是老祖宗总结下来的,是经过事实证明的,而不是一个人在怯懦和害怕的时候胡说八道的,难道非要自己撞了南墙才肯回头吗?能回头的是幸运,回不去的便是永远的遗憾。

当我们获得成就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很成功,不可一世,对于底下的人赶尽杀绝,丝毫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如果在成功的时候拥有比以前更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得到的将会是一种别人给予的尊重,自己的修养也会大大得到提升。身边的人也都喜欢帮助你,让你在接下来的路走的更加顺畅。

所以说给别人“留余地”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进步的空间。一个人对面站了一百个人,当你想要得到更大的舞台的时候,应该先让那一百个人过来,那么往对面走的时候自然就很坦荡,没有拥挤,前途一片光明。

不管怎么说,“留余地”最终是给自己留下的,而不是只向别人妥协退让。其实这也是一种中庸的处世之道,不极端,不让双方陷入两难之地。

也许生活中会有人反问,我已经给他“留余地”,留情面了,可是他还是得寸进尺怎么办?这时候就要用自己正直和不屈的态度对待了,因为“余地”是给那些愿意接受之人的,无理取闹就要用其他的方法对待了,但也不是让自己“胡作非为”。

总得来说“留余地”留下的是自我的修养,留下的是更大的舞台,凡事三思而行,不可“针尖对麦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