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或许真的是天生的……

各位同胞,国庆节快乐!

今天没有被堵在高速路上的你,也没有被各大景点的人潮淹没的你,起床是否顺利?如果赖床的话,也是很正常的。

原绿球藻属(Prochlorococcus sp.)的细菌,是世界上最柔弱的生物之一。如果让这些微生物自力更生,恐怕它们连保住小命都困难。我们人类显然要“强大”得多。“强大”到起床,或者从沙发上站起来,都得需要自我挣扎。这就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懒!终于迎来的十一小长假,宅在家里的你又可以把懒惰发挥到极致了。

近日发表在《Neuropsychologia》上的研究告诉我们:其实无论是挣扎着从沙发上起来,还是挣扎去健身房,都是正常的,因为它来自于我们的大脑。这就好像我们都知道缺乏锻炼不利于健康,却还依然很难坚持去这么做。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大脑行为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Matthieu Boisgontier及其同事试图从大脑中寻找所谓“运动悖论”的答案:几十年来,整个社会都鼓励人们多多运动,然而统计表明,尽管我们的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人们的运动越来越少了。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大脑可能更喜欢我们躺在沙发上。

Boisgontier说:“在过去,保存能量对于人类生存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寻找食物和住所、争夺性伴侣和躲避捕食者的时候更加高效。应对缺乏运动的公共政策的失败可能是由于大脑在演化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强化”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们招募了29名年轻的成年人,让他们坐在电脑前控制屏幕上的虚拟化身。屏幕上每次会出现一些图像,或是懒惰的,或是运动的两种场景。参与者们需要将虚拟化身尽快地从充分运动移向缺乏运动,反之亦然。

与此同时,电极记录了他们大脑中的活动。参与者一般会更快地转向运动的图片,而不是懒惰的,但是脑动电流图表明,需要额外的大脑资源来逃避对久坐行为的普遍吸引力。也就是说,避免久坐行为与高水平的冲突监控和抑制有关。

Boisgontier说:“我们从过去的研究中得知,人们在避免久坐行为和转向积极行为方面更迅速。我们研究的新颖之处在于,它表明快速地避免生理懒惰是需要代价的,需要花费更多的大脑资源。这些结果表明,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被懒惰的行为所吸引。”

现在的问题在于,人类大脑是否可以被重新训练。

Boisgontier说:“尽管你想要避免这种情况,但是所有自动发生的事情都很难被抑制,因为你并不知道这种事情正在发生。但是能知道它正在发生是重要的第一步。”

曾有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上的研究也表明懒惰可能是遗传所致......。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热文TOP15(统计周期:2017.2.1-2017.12.20)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