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映客新经济股们流血上市的背后

作者 | 冯积克

资料搜索 | 青头

映客新经济股们流血上市的背后》,

欢迎前往原文阅读

任何时候,

我们都要紧记一句话“买的,

永远没有卖的精”,

尤其在股市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一间上市公司的股价,

其实是反映着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

而预期在哪里呢?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公司的发展策略,

也就是俗话说的,

要会讲故事。

公司有实力基础,

加上故事讲得好,

就能为市场带来良好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而公司亦因此能依靠融资不断做大。

不过,

这些都是股市上最理想的情况。

但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实际的现状是,

新经济股们蜂拥而至,

甚至为了上市可以说头破流血,

风光一阵后,

一年不到甚至更短的时间,

就原形毕露,

留给市场一地鸡毛。

下面我们通过三个故事来深度解析,

为什么新经济股们流血都要坚持上市?

一、

美图的故事 — 生态圈仍未完成,

用户数已出现下滑

正如于2016年12月上市,

被誉为继腾讯(0700.HK)之后港股迎来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美图(1357.HK)。

公司近期的业绩倒退并没有令我感到意外,

反正从一开始上市的时间点来看,

大概率就是业务处于高点之时,

所以才选择上市,

好让公司集资/股东撤资。

当年美图上市,

前三年的业绩纪录均录得亏损,

加上亏损幅度是以倍数增长,

如果不讲一个美丽故事,

可能成功上市与否都会是一个问题。

因此,

美图便定位自己为互联网公司,

即使硬件收入占比却达到90%。

而且,

蔡文胜自己都不用美图手机,

可能就是为了表明美图是互联网公司,

不是手机公司。

互联网公司的定位能不但带来更高的估值,

更能为不盈利带来宽容的态度。

即使是全球市值最高、

拥有自己手机系统iOS的苹果也只是被定位为硬件公司,

其市盈率也仅逾20倍。

相反腾讯、

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能动辄40倍以上,

国外的亚马逊静态市盈率更达到300倍。

而且无可厚非,

在巨额亏损的衬托下,

美图定义的“核心资产”就非常亮眼。

例如,

美图旗下6款核心APP累计用户量为11亿,

累计月活跃用户数为4.65亿。

还有按非游戏类APP下载量排名全球第八,

仅次于美国苹果微软谷歌FB和中国BAT等等。

这些资料数据被包装为一坐矿山,

而公司只需找到正确的入口便能从中挖掘出金子。

因此,

公司在市场争议下亦顺利上市。

美图于2017年3月在港股通的助力下,

市值一举暴涨至近1,000亿港元,

不过,

单纯的炒作明显无以为继。

上市一年多过后,

金子还未挖到,

矿山却出现倒塌迹象,

目前公司股价早已跌破招股价,

并不断下探。

美图股价图

美图于8月21日发布了2018年半年报:营收下降,

亏损继续,

虽然互联网业务营收大幅增长,

但过往兜底的智能手机收入却大幅倒退。

最要命的是,

“核心资产”月活跃用户环比下跌15.9%,

至3.50亿人,

半年流失6,600万人

包括美图秀秀、

美拍及美颜相机全线月活下降,

其中短视频应用美拍下降56%。

还记得上年8月时,

美图创办人蔡文胜表示,

预计公司2017年度还是会处于亏损状态,

主要在于公司会继续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

美图有盈利能力但不是现在,

2018年会全面进入盈利状态。

不过,

反正讲故事不用负责,

这次令人失望的业绩令公司股价一度暴跌17%。

美图于一年半的时间,

从上市时360亿元市值跌至目前不足190亿,

不少人的财富灰飞烟灭,

更不要提于市值达1,000亿时买入的散户。

除此之外,

公司已预告未来十八个月,

将侧重发展策略的投入,

这意味着对于能否产生净利润、

甚至是亏损扩大的可能性,

公司将会保持一副I don’t care的态度

于是剧情又回到IPO的时候,

当时美图的天使投资人李开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在开始时都压制用户变现的商业化,

只专注用户体验,

因为公司想赚钱会分心,

所以美图之前不盈利是完全正常的。

By the way,

李开复早已抛售美图股份。

事实上,

我们从手机业务和用户数量两方面去看美图:

①美图手机销量下滑,

这不难理解,

毕竟国产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在小米、

华为和OPPO、

vivo等大户的压力下,

美图的手机发展一定是充满阻碍;

②活跃用户数量出现下滑,

同样理解。

近有中国的腾讯、

远有美国的脸书,

目前同样遇上用户数量增长的瓶颈,

而且更受到抖音、

微视等新兴平台的冲击,

美图不可能独善其身。

而且相比之下,

美图App没有用户黏性,

加上市场上很多提供同样功能的免费APP,

美图用户大量流失亦是情理之内。

这些问题,

蔡文胜不会不知道、

美图上市前背后的投资者不会不察觉,

所以他们选择在数据最好的时候上市集资/撤资。

根据报导,

美图背后的创投在公司上市半年后已陆续减持。

最先撤资的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

6月19日套现5.61亿港元;

7月3日,

老虎环球基金套现34亿港元;

7月7日,

启明创投套现18.02亿港元;

7月25日,

IDG资本套现4.25亿港元。

上述4家创投累计减持美图7.28亿股,

合计套现61.88亿港元。

对于互联网来说,

活跃用户数量,

是公司的灵魂所在。

互联网红利大概率已见顶,

美图在行业鼎盛时期连流量变现的模式都没找到,

何况在红利逐步消失之时呢?

当然,

我不敢说美图100%不成功,

但明显地,

公司成功在用户量逐渐走低、

竞争力被蚕食前上市集资。

如果美图晚一年上市,

互联网故事可能随时胎死腹中,

上市时间点恰到好处。

二、

映客的故事 — 持有20亿现金,

却选择折让价上市

同样地,

于7月12日上市的直播平台映客(3700.HK),

亦令人怀疑公司上市的真正目的。

公司以每股3.85港元上市,

对应市值约78亿港元,

集资10.5亿港元。

根据招股书,

映客过去三年连续盈利,

如果按2017年净利润计算,

上市市盈率仅为8倍出头。

而且目前公司股价更比上市价跌近40%,

对应的市盈率至变到5倍出头。

正所谓,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与陌陌、

YY、

虎牙等平台相比,

映客的估值其实很低,

连还未盈利的虎牙也比不上。

讲故事争取高估值上市理应是每个大股东的理性行为,

即使映客有强大的变现能力,

但从市盈率来看,

映客并不被大股东看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

公司完全不缺钱,

截止上年年底手上现金达到20亿元,

差不多是零借款

与美图截然不同,

映客大股东连故事都不说、

不争取高估值,

妥协地以低估值上市,

不得不令人起疑。

早于去年6月,

映客曾尝试以“借钱给别人来收购自己”的方式实现曲线上市,

但最终失败收场。

映客原拟通过借款21.56 亿元予宣亚国际的大股东,

而宣亚国际的大股东再借29 亿元予宣亚国际用作收购映客母公司“蜜莱坞”50% 以上股权,

不过交易方式却受到证监会质疑被否,

最后更被终止。

映客选择如此激进的上市计划,

某程度反映出公司股东有急于上市套现的意图

而事实上,

很多早期的投资白早于公司上市前离场,

当中原大股东昆仑万维就于2017年9月,

作价6.13亿元将其所剩的10.23%映客股权全部售出。

上述种种迹象,

其实都指向一个可能性,

公司业务已到达瓶颈或估值已处于最高位。

公司数据亦显示出相关迹象。

公司的每月付费用户数量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持续明显下滑,

一度由高峰时的261.5万人下跌76%至最少时61万人,

直到2017年第四季度起才略有回升。

另外,

月活主播数量也由2016年第三季度最高峰时的714万在2018年第一季度降至92.5万,

降幅达到87%。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

2017年直播行业用户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而未来亦将持续放缓。

用户红利在逐渐消失,

加上映客的定位是一个秀场,

因此在流量和用户粘度方面,

均比不上游戏直播。

而且映客的主播更多是个人主播,

不像YY直播拥有具规模的公会模式,

与主播之间有密切关系,

映客的流量更容易受到个人主播的去流影响。

虽然映客能千辛万苦从2016年“千播大战”中杀出重围,

但迎来的挑战并未因而减少。

在香港路演期间,

映客创办人奉佑生提到,

下一步映客将大力发展游戏社交领域,

意味将挑战斗鱼、

虎牙等游戏直播领域的巨头。

不过,

这同时代表着公司可能要花费更多的钱去发展及推广。

内忧外患的困境,

映客的投资者一定看到,

因此急于让公司低价上市套现。

所以,

如果公司其后给出一个倒退的业绩,

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都是那一句,

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三、

华兴资本的故事

据报导,

专注于服务新经济的投融资的华兴资本,

正于香港进行路演,

预计于 9 月底正式上市,

计划集资 3-4 亿美元,

估值区间 30-40 亿美元,

相当于 2019 年预计净利润的 20 倍,

而2017年市盈率为52-69倍。

华兴资本自2004年成立以来,

一直在融资、

并购、

上市等市场打滚,

沾手的新经济公司不计其数

如暴风影音、

爱奇艺、

京东商城、

聚美优品、

大众点评、

PPS、

阿里巴巴、

奇虎 360、

腾讯、

京东、

陌陌等等。

公司更在招股书上表述,

“截至2017年12月31日,

中国新经济企业市值或估值最大的20家企业中,

我们的客户有15家,

我们的独角兽客户占中国独角兽总市值的56%。

明显地,

公司讲的是一个协助中国创业家、

成就独角兽的故事。

不过,

市场上已满地都是新经济股的坑,

上市后破发、

业绩倒退的都不在少数。

14 年来,

华兴资本将一批又一批的新经济公司推向资本市场的同时,

自己最终也走上了上市之路。

是公司终于成就了自己、

或是业务已到了瓶颈?

虽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传统的金融服务,

但考虑到华兴资本本身是一个协助新经济公司上市的能手,

这些年来的快速成长都是受惠于新经济股的兴起。

随着这股热潮倒退,

说不定,

公司随时会是另外一个上市后业绩倒退的典范。

四、

结语

美图、

映客新经济股们流血上市的背后,

什么关键因素在起作用呢?

根据最简化直接的逻辑,

大股东只会选择在公司数据表现最好的时候、

或是业绩开始下滑前上市,

这才能确保公司拥有最高的估值。

正因如此,

有时候公司上市后,

业绩马上倒退并非偶然,

因为这才是大股东选择在该时间点上市的原因。

要知道,

大股东永远是最清楚公司的人。

而大股东如何利用股市的功能,

选择走正路,

还是歪路,

往往跟大股东自身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

赚到钱,

成为衡量一个人在资本市场牛逼与否的唯一标志。

这意味着,

所有的人都容忍、

认可和接受这样一条潜规则:只要赚到钱,

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

割韭菜文化盛行,

新上市公司老板间比拼的并不是生意的发展,

而是谁能否抓到最好的上市时机,

最高价发股票,

割最多的韭菜。

对于那么多在业务周期高位上市的公司,

借用《神探狄仁杰》里一句台词:天下从来没有极其巧合的事情,

不是故意就是阴谋。

@今日话题 $美图公司(01357)$ $映客(03700)$ $小米集团-W(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