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3000亩荷花湿地成巢湖蓝藻“克星”

在合肥市三河镇木兰村

有着3000亩荷花湿地

这里

成为水中芙蓉与巢湖蓝藻的“宣战地”

过去两年

村周边蓝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作为水中芙蓉的荷花,可观赏、可食用、可入药。不过,你或许不知道荷花还有一大本领——能够抑制“生态癌症”蓝藻生长。

阶段性科学成果的背后,人们不禁会问:荷花是如何抑制蓝藻生长的?3000亩荷花园每年能净化多大体量的巢湖蓝藻水?

10月9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通过专访合肥荷花蓝藻生态工程研究院负责人,为您揭开疑团。

昔日滋生蓝藻的水稻田 如今变身3000亩荷花湿地

沿着环巢湖大道一路向南行驶十余公里,便能看到公路边醒目地竖立着“三河国际荷花博览园”的标识牌。按时令已至寒露,如今3000亩荷花园里看不到荷花盛开的美景,但塘中的水质较为清澈,也没了巢湖蓝藻的影子。

说起巢湖蓝藻,不少木兰村村民仍记得那些成片滋蔓在湖面上的藻类,在烈日暴晒下散发着恶臭的场景,“前些年,政府为治‘藻’,花了不少力气,年年都打捞,但每年5月到9月,蓝藻依然准时来袭。”在湖边工作的村民小许说,那段时间,上班下班,他和同事掐恨不得捏着鼻子骑车,“到了办公室窗户都不敢打开。”

两年前,这里曾是三河镇西湖村和木兰村的水稻田,地势低洼且积水,与巢湖相连,水源主要来自巢湖以及周边河流。“每年到夏季,巢湖都会出现大面积蓝藻爆发的现象。”

据三河国际荷花博览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3月,三河镇在环巢湖大道(三河镇西湖村和木兰村)种植了3000亩荷花湿地,一方面打造三河荷花博览园,创建生态、文化、旅游、休闲长廊;一方面改善巢湖周边水体质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昔日的水稻田变身3000亩荷花湿地后,小许和不少村民认为湿地上种植的荷花只是“花瓶”,早晚会受到蓝藻的侵袭。直到去年夏秋之交,他们发现自己想错了。

荷花种植水水体中含有杀死蓝藻细胞的化感物质

荷花真能成为蓝藻的“克星”?

去年9月,刘永胜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来到肥西县三河镇,坐镇3000亩荷花塘,通过引入800亩巢湖蓝藻水,完成了“荷花及其种植水对巢湖蓝藻抑制作用的研究”的试验。

合肥荷花蓝藻生态工程研究院负责人介绍,该实验通过连续测定田间和实验室条件下单位水体中蓝藻细胞的数量,研究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荷花及其种植水对巢湖蓝藻的抑制作用。

该院负责人称,试验人员通过对800亩连续7天观察和取样实验,发现荷花塘的蓝藻数量逐步减少,至第五天基本看不到蓝藻。而第一天流经荷花塘的巢湖水体中,其蓝藻数量随着流经距离增加,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进入荷花塘的巢湖水中氮磷含量都逐步降低;总氮从2.5 mg/L降低到0.3 mg/L,总磷从0.42 mg/L降低到0.08mg/L。”

“试验结果表明,荷花活体及其不同部位的组织样品都能够显著抑制巢湖蓝藻的生长,并且其抑制效应类似。同时,荷花种植水也对蓝藻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水体中含有杀死蓝藻细胞的化感物质。”该院负责人还称,而经过高压灭菌处理的荷花种植水则对蓝藻的生长没有影响,说明此类化感物质具有热不稳定性,在高温加热后基本失去了活性。“另外,试验方通过测定蓝藻细胞内叶绿素a的含量,说明荷花分泌的化感物质破坏了蓝藻主要的光合作用系统。该研究为综合利用荷花生态防治巢湖蓝藻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持。”

3000亩荷花园每年约净化巢湖蓝藻水1千万立方

2018年2月,三河国际荷花博览园负责人又成立了合肥荷花蓝藻生态工程研究院,致力于修复巢湖水体生态、净化水质、抑制蓝藻生长、恢复生态平衡。该院负责人表示还称,两年来,木兰村周边蓝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得以恢复。

该院负责人还表示,院方致力于打造肥西县环巢湖唯一以种植荷花、生态治理蓝藻、净化水质污染恢复生态功能区,肥西县在环巢湖水污染治理方面率先实现规模化生态治理。“研究院以种植3000亩荷花园,每年大约可净化巢湖蓝藻水1千万立方,解决政府每年打捞蓝藻的资金成本。”

安徽商报融媒体新闻中心综合出品

统筹: 马翔宇 陈兆龙

主编:周祥新 冯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