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行走式穿越剧《又见平遥》,为什么这么火?

“我们很少有机会这样去看一个演出,这更像一个博物馆,或者说,更像一回穿越。我们有时像一个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在一个又一个互不关联的场景中,我们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导演王潮歌

自“印象”系列之后,王潮歌导演在平遥开启了舞台剧又一个新篇章—《又见平遥》。

《又见平遥》2013年开演至今,已接待游客240万人次。 2017年之后,一年就已能卖一亿元票,而游客住宿收入也将达一亿,华北无出其右。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走进这部荡气回肠的情景体验剧,感受一场震撼心灵的穿越。

小编来到目的地后,首先进入的是《又见平遥》演艺区,一个下沉式大广场通向票务中心。检票后,观众走入剧场休息厅等候。休息厅内有旅游纪念品售卖及等候区。休息厅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又见平遥》的宣传片。

票务中心

剧场休息厅内景

开场后,观众分成两批,从不同的入口,通过检口,步往沙瓦剧场。

沙瓦剧场,是为《又见平遥》大型情景体验剧专门设计、建造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城内绵延起伏的屋面,同时运用平遥最具代表性的“土”与“瓦”,建造成一座标志性剧场。剧场建筑总高度为15米,为了保证平遥古城完整的美感,建筑单体将6米的高度处理在地下,地上部分高度仅为9米,低于古城墙12米的高度。

整个剧场还原了清末平遥城的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剧情围绕清朝的一个晋商故事展开:清末时,平遥城票号掌柜赵东家为了信守对王家的承诺,抵尽家财从沙俄保回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与他同去的二百三十二名镖师全部客死他乡,王家血脉才得以延续。

观众的观剧有A、B两条不同的线路, 小编随着人流走,被分到的是B线,这是一条倒叙的路线!

B线首先开场的便是“魂魄归来”。

里面没有观众席,也没有舞台,观众正在在古街道走着,一位清装打扮的男演员突然喊起来:“快去城门,镖头回来了!”。观众被带到城门口,看镖队归来,全城皆动。这时王家小爷带来的却是232名魂魄!演员们吊在布景墙上讲述了他们的遭遇,孤魂的感觉非常强烈,光影投射在他们身上,令墙产生了浮动的效果,十分悲壮!

迎完魂魄,开始倒叙,进入“选妻”。

在这个篇章,真正打破了观众与演员的空间距离。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演员们的服饰、样貌、言行举止,演员也可以和观众们对戏,说词,就像他们也是这剧中的人物一样。

小编随着人流涌进了一个喜气的大厅,推开一扇又一扇的大门,可以看见女子梳妆打扮、学习女规等各种的场景。

美人出浴!

接下来是真正香艳的选妻。东家三代单传,出镖前为保留香火,全城选妻。

可这一场无望的守候,女子嫁入赵家,产子而亡,入宗祠。死前留话,生都生了,死就死了吧。此后,镖队离城第3年,票号因群龙无首导致入不敷出,各地分号纷纷摘牌,赵家大院易主。

主角孤魂见到家族因为一个义举导致凋敝,不知道这样的牺牲是否值得。

紧接着又是倒叙的手法。在压抑的回忆过后,小编跟着人群走进另一个场景。这是重头戏来了!送镖师和镖师们临行前洗刷身体。

洗刷之后,找了平遥最有福相的妹子给镖师们擦身。妹子在镖师们身上留下一个深深的齿印,意寓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然而大家都知道凶多吉少,但是“义”字当头,不能不去!

镖师远行前街头更是一片繁华景象,路旁的商铺、私塾、染坊、肉铺、钱庄,都有演员在忙碌,观众可以随时进入这些地方,仿佛是客串这部剧的群众演员。送镖队来了,各个铁骨铮铮,豪言壮语。你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喊着号子,被他们视死如归的气势所感动。

最后,你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看客。回到古街,前面有现代导游解说,也会时不时的夹杂"剧中古人"的自言自语,一场穿越,分不清究竟今昔是何年-----

结尾第六幕剧是舞台剧,A、B两条线路的观众,在此处汇合。这个舞台剧讲了山西的面和平遥几百家大院后人的故事,将血脉传承的主题进行升华。

这种全新的观演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习惯,却给了观众饕餮般的视觉盛宴,最大的感觉是震撼、感动。小编身边40多岁的大叔,看到镖师洗浴那段时,都禁不住眼泛泪光。在这里,身临其境般的“穿越”,一边走,一边感受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人物。

1、这部剧的剧场设计非常巧妙:整个剧场规划成几个关联的区域,观众可以随着剧情,来到不同的场景中观看故事,甚至参与情节的发生。

2、整部情景剧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真实感。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周围环境、演员们的服饰、样貌等。而演员在众多的观众面前,不仅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当中不出戏,还能把观众当作剧中人物一样,进行互动。

3、整个工作团队具有强大的控制和协调能力。整个剧场只有4个区域,但是却有很多不同的情节,因此每个区域就需要用灯光营造出不同的场景,同时能将观众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切换。此外,观众越多,他们行为越不可控。而《又见平遥》演员及工作人员却能巧妙得控制时间,及时引导观众赶往下一个情节。

从剧场出来后,小编来到了一片民国风情建筑群。原来这是《又见平遥》的配套主题酒店群——又见文化园。

实际上《又见平遥》文化旅游产业区,总占地面积350亩。产业区共分三大板块,一是以《又见平遥》剧场为主的演出区,二是以停车场为主的旅游服务功能配套区,三是以主题步行街为主的文化旅游展示区。

《又见平遥》通过演艺把园区做起来,把旅游要素全部放进去,变成一个产业品牌。

五年的演出证明,《又见平遥》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收入、能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更是催生出了文化产业链。如今,在平遥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馆、商店。正如《又见平遥》票务中心副经理王平所说:“《又见平遥》已经形成了票房销售——拉动就业——带动旅游——商贸服务——吸引投资的产业链条,这既是文化产业创新的大戏,又是旅游发展的标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