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体育!

什么是“体育”?

你有没有搞错?问这样一个问题,简直是在鄙视大家的智商!谁没上过体育课?谁没做过广播操?谁没玩过球?谁没跑过步?谁没看过体育比赛?这问题问的也没谁!

但是你知道吗?最早“体育”的概念是由“体操”来表达的;在中国“体育”一词是由日文演变来的;使用“体育课”这个名词只有不到100年的时间。别急,小贝就告诉大家一个不一样的“体育”。

体育的真实含义应该是身体的教育,它包含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体质教育,也包含学校外的身体教育,即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活动。竞技运动不是体育,但体育经常借助竞技运动的手段和形式,体育与竞技运动处在一种平等且交叉的地位。

人类社会的体育实践活动历史悠久,而“体育”一词的出现却要晚得多。“体育”这个词的前身是“体操”(Gymnastic),古代奥运会就有了“体操”一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就常用这个词,当时把这个词理解为“健身术”,古希腊把游戏、角力、体操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西方一直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17-18世纪西方教育中,就包含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等内容。洛克的《教育漫话》认为:教育应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他说,“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18世纪德国体操之父古兹穆兹把健身教育项目统称为“体操”。世界体育史料记载,世界上“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760年,当时法国报刊上用“体育”一词来论述儿童的身体教育问题。可见“体育”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身体的教育,即“Physical Education”,这是体育最基本的含义,也是体育的真义所在。19世纪前后,欧美各国开始普遍使用体育一词,当时毫无争议,体育即Physical Education,即“身体的教育”。(准确地说,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以获得身体健康。

在中国,“体育”这个词居然是从日文翻译来的,很意外吧!体育一词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体育一词却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体育”一词。不过,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一词的翻译上并不是一步到位译作“体育”的,而是经历了从译作“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到译作“体育”的日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这一过程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的。

中国体育历史悠久,在中国“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幼儿园

在中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

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我国由于闭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中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课”。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

北京贝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动教育”):正是立足于“体育即身体教育”这一宗旨,联手国家体育总局、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等政府、科研等权威部门,致力于为3-12岁儿童提供最专业的“身体教育”。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贝动教育提出来“六体”、“四格”的教育理念,即通过:认识身体、保护身体、磨练身体、控制身体、美化身体、运用身体,从而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格、性格、品格、风格。

目前,贝动教育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牵手,以体操为表现形式,开发相关的“身体教育”课程。

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关注贝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