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怎麼擺?風格迥異的各種石景教程

你好,老朋友

Best wishes for you

▼ ▼ ▼水草

第一部分 欣賞石景

對於石景初上手沒有經驗,不知從何下手的小白白們來說,拿到石頭就擺山,往往效果不好。因此,有必要先學會欣賞石景。01.石景(純石景)

02.山陸地表面具有一定高度的隆起地貌。一般分為褶皺山,斷塊山,褶皺斷塊山。還有石山和土山之分(和石景只區別在於配石的比例)

03.山脈成行列的群山系統,山勢起伏,向一定的方向延伸,連綿不絕,形成脈絡,包括山谷和山嶺。

04.巒地勢比較平坦的山

05.嶺連綿不斷的山脈組成的山頭,頂上有路可行

06.崗較低的山脊

07.巔

08.巖 山的某部分伸出來的大石頭

09.壑 群山中凹下的部分

10.谷 兩山之間狹長而有出口或者擠壓形成河道的地帶

11.山脊線 山脊的最高稜線稱為山脊線,山脊線等高線表現為一凸向低處的曲線。

12.峽 兩山夾水的部分

13.磯 江海邊獨立突出的岩石

14.坡 地形傾斜的地方

15.麓 山腳

16.峰林 石灰岩地區陡峭的石峰成群出現,遠看成林。

17.石林

18.溶洞 石灰岩被富含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解而形成的天然洞穴。

▼ ▼ ▼

第二部分 石材選擇小缸大石太滿,給人壓抑的感覺,大缸小石堆起來費勁,還容易顯空。所以最基本的根據缸體大小來選材顯得十分有必要。選石技巧:①顏色紋理要一致

②大小高度要參差

③天然奇石可遇不可求④不要相信一石成景

相信選石是成功布景的一半01.大小 ①“瘦、皺、漏、透”是相石,玩石的口訣。一般選擇石頭中的瘦高個。②選擇石材時一定要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最少體現3個層次,因為不管是石景還是山景,都有起伏的體現。如果都是差不多大小的石頭,即使用泥造坡,石頭疊加等,在效果上也會略遜一籌。新手選石時,往往最容易忽視小碎石和小石塊的作用。其實小石塊在石景構圖中營造景深效果尤為不錯,小碎石則能營造更為自然的效果。比如下邊在河邊隨手撿的石頭,形狀好的設定為主石,大小不一。

回家PS一個景,自然感十足啊!

02.紋理 石材除了外形的線條外,還有紋理,比如松皮石一個個的空洞,連貫起來就形成了石頭的脈絡和紋理,新手往往忽視紋理,橫豎斜交叉著擺,往往整體不一致,給人混亂的感覺。青龍石很多人喜歡,是因為它的紋理豐富,四面皆有獨立漂亮的形態,這就是“瘦、皺、漏、透”中的皺字!因此,選石頭時,按照皺的標準去選,往往可以多位置調整角度而不影響最終效果,擺起來遊刃有餘。

對於松皮石來說,一般紋理有豎紋,橫紋和斜紋,也就是說有豎擺,橫擺,斜擺3種擺法。

03.顏色和種類 佈景中,比較忌諱(可見的)石頭種類繁多,顏色不一,因此在選石頭時,儘可能選擇統一的石種和顏色。

▼ ▼ ▼

第三部分 佈局01.入缸前 石頭入缸前,建議先鋪一部分水草泥,保證平整以及石頭倒了不至於砸到缸就行,留一部分泥等石頭擺好以後再加,這樣,地形根據石頭來變化,草的種植是根據景的需要來佈置,就不會本末倒置。02.構思 一堆石頭擺在面前時,大多草友都會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建議先挑選一塊主石,最高最大造型最特別的一般確定為主石,欣賞主石的每個面,反覆擺放,然後去挑合適的次石,在趨勢,外形,體態上要符合主石的搭配要求,然後從大到小,順勢排開。

注意:①不要一字排開,要有藏和露,排列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才有好的視覺效果。② 不要等差排列,要有起伏變化

③不要左右對稱,要不等邊三角形組合④黃金分割法的運用03.佈局 偏重式

最常見,最規範,最模式化的一種,往往是一大一小,兩組石景,利用黃金分割來構圖。

對峙式偏重式稍加演變就成了對峙,對峙並非兩組一樣大小的石景對峙,依然要有主次,有體量上的偏重。

開合式兩組石景體量相似,各自由缸的兩邊向中間延伸,中間形成大片空地。

懸崖式偏重式當中的主峰形狀變成懸崖。

孤峰式孤峰不是孤石,只是石的延綿形成峰

群峰式

即便是群峰,也以有主次為佳。

峽谷式表現峽谷,最好水系或者山路呈S型,更能體現峽谷之幽深;兩山不要等高,但也不能高度相差太大,兩山不能太遠。

怪石式水景中參考了大量現代動漫,3D電影製作等場景,有很多創新之處,個人非常欣賞,經久不衰的阿凡達懸浮山就是最好的例子。

水旱式(田園式)不同於杜鵑根或者沉木造景,其山體的構架完整,樹只是其中的襯托,

自然式這類作品以自然界攝影照片為摹本,體現了作者在選材,加工與擺石上的技巧和功力。

04.骨架組合 用同一類石頭,看看他們精彩的組合:

六種方式

嗯~也許最好的石景缸都是別人家的~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