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來自敦煌藏經洞古卷,直接推翻「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的觀點

一張來自敦煌藏經洞古卷,直接推翻“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的觀點

1609年7月,伽利略用風琴管和凸凹透鏡製成世界上第一具倍率僅為3的望遠鏡,用來觀看遠處的景物,這個發明新奇而又實用,因此很快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熱烈歡迎。

1610年初,伽利略經過實驗研究又把望遠鏡放大率提高到三十三,用它來觀看天上的天文現象。這一次觀察帶給了伽利略許多新奇的發現。

例如他發現了月亮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亮光都是因為太陽所發出的強光射到表面而產生的反射光而形成的,它們本身大多數都不會發光。

木星周圍圍繞著四顆衛星,銀河系是由不可勝數的星球組成,土星有變化多端的的橢圓外形等等。伽利略的這一個劃時代的發明開創了人們研究地球外面世界的新紀元。

公元1610年三月,伽利略根據自己用望遠鏡觀察到的天文現象和觀察心得,編撰出版了他第一本研究日月星辰的科學理論書籍《星空信使》。

這一本書剛一面世,立刻被搶購一空,其劃時代的研究成果震驚了整個歐洲。後世的研究者由此而普遍認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然而這個觀點在400年後的2004年被一個新發現的文物研究成果所推翻了,那就是在英國大英博物館檔案研究室新發現的一件來自中國的文物。

這一張文物上面所描繪的竟然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準確的一幅星座圖畫,研究人員通過仔細的辨別和考證,得出了驚人的結論。

認為中國人在伽利略及其他的西方天文學家研究宇宙秘密的時候,早就已經提前將近1000年時間對其進行探索研究,並取得了很高的科學成果。

這件珍貴的文物就是1907年被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中國敦煌從王圓籙道士看守的藏經洞中騙走數萬件無價之寶中的一件《敦煌星圖》。

這張泛著橘黃色的古舊圖畫是一幅採用彩色顏料手繪絹本,長度有210公分,寬度有25公分,裡面詳細而準確地標明瞭天上1339顆星球的具體位置,記錄了古代中國可見的星空全圖,以紅黑墨水細緻描繪於長條的卷軸上。

這張古代的圖畫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氣象雜佔》, 裡面精細地描畫著26張形狀各異的雲圖,還在每一張小小的雲圖下方註明了其在占卜上面的象徵意義。

第三部分是《解夢及電經一卷》是古代用來解釋夢境等現象的占卜意義的圖畫;第二部分是《敦煌星圖》,它位於整張圖畫的中央。

根據專家的考證,這幅畫是世界上出現時間最早,製作水平比較科學的天文星象圖,其學術價值,考古價值非常高。

這一張星象圖由12月份出發,根據每個月太陽所處的具體位置將赤道一帶所對應的天空空域分成了12等份,每一等份都投影到一張矩形的平面圖上。

這一張圖畫還在每個月的等份投影圖上註明了太陽在28宿中的數次,黃昏和晚上升起到南方天空的星宿;每月星座投影圖之間有詳細的文字註解,準確的說出了12次的起點和終點的度數。

例如它把紫微星以北極天域作為基礎投影到一幅圓圓的平面圖上,把北極天空一帶的星體全部都描畫在圓圖上, 也就是說,它把天空描繪成在圓筒球柱上射出的橢圓,又把赤道對應天空裡的所有星體畫在矩圖上。

這種圓矩相結合的畫法是製作現代星圖的祖師爺,而歐洲在15世紀才開始使用這種現代技術。

公元1983年,中國北京大學考古專家馬世長教授對這幅《敦煌星圖》進行了製作年代的推斷考證工作,並且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結果。

馬世才教授通過對這幅圖畫上那個神仙穿著衣服的款式和風格,還有在圖畫上註解文字的書寫字跡進行詳細的研究之後,他發現畫中文字有四次出現了古代中國特有的避諱現象。

比如“民”字很明顯是為了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而特意缺少最後一個筆劃;而圖畫上的神仙服飾很顯然的是屬於初唐時候的風格,因此,他認為這幅星象圖應該是繪製於唐中宗時代,也就是公元701-710年間。

這一結論得到了海內外學者的一致認同,因此,這幅畫的繪製年代就被鑑定為了唐朝時期。

這一幅《敦煌星圖》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又是用來幹什麼的?這個謎團一直到現在都沒人能解開。

專家也只能根據書寫在圖畫上的那些占卜文字,猜測這幅星象圖很可能是古代的巫師用來占卜吉凶的輔助用品。

因為古代科技水平相對落後,人們的文化也不高,許多平民百姓都相信神靈的存在,以為上天的神能夠主宰世間的一切,故而他們一直有通過巫師來向天神詢問吉凶預兆的封建傳統,所以才讓這一副獨一無二的珍貴星象圖誕生出世。

這一張古老的《敦煌星圖》剛一被發現,就改寫了世界的天文歷史,因為它證明了我們中國人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它比伽利略發現天體運行並形成而天文學說的時間整整提前了將近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