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Take a gap year,为明天积攒更多的筹码

刚刚毕业

你还没有去过巴黎

没有到过纽约

甚至你可以随便的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婚嫁不如意的伴侣

在每次喝醉后

痛哭一场

但你也可以背上书包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看满天神佛日落的样子

看国外的月亮有没有更圆一点

去亲眼看一下你所不知道的世界的另一面


值了两次

两次gap经历,每次半年多,第一次本科毕业出国读研究生之前,在上海做了两份实习,发现了自己以后并不想做的细分领域。

第二次在读研期间收到了两家Dream company的实习offer,因为时间刚好在学期中间毅然决定去实习,体验了不同领域的工作,认识了厉害聪明有趣的人,见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新世界。

“行”而不思则罔


记得有句话大意是说,行万里路,不思考也仅仅是个邮差。如果间隔年仅仅是一个各地旅游的计划,并没有促进心智成长,促进人思考,那么这样的间隔年是没有意义的。同时,如果间隔年没有适当的计划,也不是一个好主意。

在我认为间隔年是值得尝试的,但要明确自己间隔年的目的,在一个与自己成长环境、受教育环境不同的地方长期生活,做一个项目。如果思维开阔,乐于学习,能够获得一定的心智成长,那么对于人生而言是个不错的体验。

我有两段间隔年的体验,符合我自己定的标准:明确目的+不同的成长环境+一个项目+思考+开放的心态=一定的心智成长

第一段间隔年:我本科毕业后在西藏支教了一年,这一年的时间使我看到了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见到了更大的世界。我常常感叹,因为基层的生活、西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段旅途中经历的人和事情,我离自己是谁的答案越来越近了。

第二段算是间隔半年吧:在研究生二年级,我参加了学校的陈氏奖学金项目,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参加社会服务的学习,同时在公益机构中实习。

这段经历使我见识到了美国公益组织的强大,美国人的生活态度,美国精英大学学生以及主流人群对待中国的看法……见到了更美好的世界,我更加热爱生活了。根据我的经历,我想,如果参与间隔年并且不后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间隔年的目的,这会使你的时间利用更加高效。

第二,间隔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或项目。这一年之后,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这一年要完成什么样的成果呢?间隔年是为了更好地迎接之后的人生,间隔年之后还需要继续生活,把间隔年中的行动想清楚,包括你的资金来源,衣食住行,以及间隔年结束之后的生活想清楚,不至于在间隔年结束之后无所适从。

第三,在一个不同的环境长期生活并积极思考。在文化环境不同的地方长期生活见到不同的人与事情,遇见文化冲击,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在项目中可能的利益冲突……都能够极好地进自我思考。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没有自省的人生不值得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