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養蠶「編織」美好生活

杭州市蠶桑學會利用連續循環養蠶技術,幫助養蠶規模戶最大限度利用桑葉養蠶,同時提高蠶室蠶具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杭州市蠶桑學會聯合建德大同蠶桑專業合作社,實施全年多批次連續循環養蠶,幫助養蠶規模戶最大限度利

在我國大多數傳統養蠶區,因生產佈局批次分明,年養蠶大多以3-5期為主,致使勞動力和蠶室蠶具利用率低下。杭州市蠶桑學會聯合建德大同蠶桑專業合作社,舉辦杭州市蠶桑產業轉型升級培訓,實施全年多批次連續循環養蠶,幫助養蠶規模戶最大限度利用桑葉養蠶,減少勞動強度,均衡勞動力,穩定用工人員,同時提高蠶室蠶具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防止產業快速下滑。


創新模式 助農戶不斷增收

金秋十月,涼意漸濃,伴隨氣溫持續走低,暖和柔軟的蠶絲被開始受到大家的青睞。近幾年,以蠶桑產業為傳統特色產業的浙江省建德市,因生產的蠶絲被質量好、價格實惠,吸引了眾多顧客慕名而來。

建德的蠶桑被走進大家的視野並非偶然,在杭州市蠶桑學會的推動下,建德市建立起蠶桑基地,形成了以養蠶、製作、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從種桑養蠶到製作銷售蠶絲被成品,每一個步驟都是我們自己完成,我們這裡有培訓中心和教育基地,做到每一個員工都能具有專業的技能,保障我們蠶絲被的質量。”杭州市蠶桑學會理事長梁大剛介紹說。

由於蠶絲被的質量好,口碑佳,短期內大量訂單的湧入給建德市蠶桑基地帶來了新的挑戰,保障蠶絲的產量和質量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按照傳統養蠶方式和生產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杭州市科技計劃項目《新型高效養蠶模式研究與推廣》,開發研究了新型連續化養蠶模式,實施全年多批次連續循環養蠶。多批次養蠶模式比常規養蠶模式增加3-6批,農戶的蠶種飼養量明顯提高,這樣一來就能充分保障與日俱增的訂單量了。

▲多批次養蠶模式比常規養蠶模式增加3-6批,農戶的蠶種飼養量明顯提高

這種多批次的養蠶模式不僅滿足了蠶絲被市場的需求,也讓養蠶的農戶不斷增收。建德市大同鎮的養蠶戶黃國成告訴記者:“全年多批次連續循環養蠶技術實施後,我從2016年春蠶期飼養2批,共飼養蠶種15張到2018年春蠶期飼養了4批,共飼養31張,總體的飼養量開始增加,我今年的收入也比2016年多了42718.5元。”多批次連續化養蠶模式另一個主要體現是勞動力成本的降低,養蠶戶謝水林2016年春蠶期飼養2批,第一批飼養5張,第二批飼養4張,共飼養蠶種9張,僱工1人,費用1000元;而在2018年春蠶期飼養3批,每批蠶種3張,由於每批飼養量減少,無需僱工,2018年較2016年增收7275.2元。

目前蠶絲被的訂單穩定增長,建德市今年春蠶期製作蠶絲被2000公斤,產值達150萬元。近兩年蠶繭收購價格不斷走高,蠶絲被價格也在不斷上漲,但是蠶絲被銷售依舊供不應求。今後,多批次連續循環養蠶技術仍然會給當地養蠶農戶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創造其不可估量的價值。


創新技術 推進蠶桑產業穩定發展

每到春季,萬物復甦,桑樹枝頭那一抹綠色,意味著浙江桑蠶業又進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時期。然而從2008年到2014年,浙江桑蠶業連續出現7年下滑,由於種桑養蠶效益下降,導致從業人員轉行,蠶桑面積不斷萎縮,蠶種飼養量也急劇下降,傳統蠶桑產業面臨嚴峻挑戰。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杭州市蠶桑學會積極探索蠶桑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的新思路,不斷創新技術,開展研究,為多批次連續化養蠶技術打下基礎。

合理調整確定養蠶佈局,做到養用結合,這是多批次連續化養蠶技術的第一個研究成果。梁大剛說,“我們有兩種養蠶佈局供蠶農選擇,一是全年飼養6批蠶,即2批春蠶+1批夏蠶+1批早中秋蠶+1批晚中秋蠶+1批晚秋蠶;二是全年飼養8批蠶,即2批春蠶+1批夏蠶+1批早秋蠶+1批早中秋蠶+1批中秋蠶+1批晚中秋蠶+1批晚秋蠶。這樣一來,養蠶佈局得到合理調整,促使每次蠶都有足夠優質的桑葉,防止養過頭蠶,實現桑樹養與用葉結合,不能浪費現有的桑葉。”

另一方面,由於連續循環養蠶要求桑園產出不能間斷,桑樹生長與採葉基本平衡,這就與常規的桑園管理有很大區別,就需要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分批伐條技術體系就此建立,改變了現有桑園結構,對現行桑園伐條時間與結構佔比進行調整,提高桑葉產量和質量。

▲杭州市蠶桑學會在淳安縣建立星級養蠶示範點,以此來保障多批次養蠶技術

桑葉的產量上去了,相關的養蠶配套技術也需要跟進。“推廣小蠶共育,‘十天養蠶法’,在淳安縣建立星級養蠶示範點,以此來保障多批次養蠶技術。”梁大剛介紹到,“十天養蠶法”在淳安縣推廣實施後,既節省了加溫能源,也節省了勞動力的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解決了年齡大的老人養小蠶困難的問題,部分農戶小蠶期可以就近打工,養十天大蠶就能得到豐厚的收入。

蠶農只飼養大蠶,達到了大、小蠶分開飼養,防止病毒交叉感染的目的,這樣蠶農就有更為充足的時間抓好消毒防病的工作,加強桑園病蟲害的防治。高級農藝師邵國慶介紹說:“蠶病防控就是要以預防為主,進行綜合防治。加強養蠶前中後期的蠶室與蠶具的消毒,及時淘汰病、弱蠶等工作。”

杭州市蠶桑學會客觀面對浙江蠶桑產業發展歷史與現狀,理性分析蠶桑產業發展的困難與問題,準確把握蠶桑產業面臨的形勢和機遇,通過多項研究成果和技術,為蠶桑產業穩定發展發揮出重要作用。


創新驅動 蠶桑產業煥發新活力

蠶桑產業是浙江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現代優勢產業、更是綠色發展產業,在全國保持著領先地位。杭州市蠶桑學會聯合建德大同蠶桑專業合作社實施的多批次連續循環養蠶技術,充分詮釋了杭州市科協“創新助力驅動工程”的成效。

梁大剛說:“我們杭州市蠶桑學會對整個蠶桑產業提供了很多幫助,一方面夯實了蠶桑生產基礎,使蠶桑生產條件得到改善。項目建設後,園區內的桑園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方便了農事操作,大大減輕了蠶農的勞動強度,有效地改善了基礎性的生產條件,核心區內通過添加微噴滴灌設施,提高了抗旱、抗澇能力,為高產、穩產打下了紮實基礎。同時小蠶共育室、殺蟲燈、桑病蟲測報設備等基礎設施的配套,既改善了蠶農的生產條件,又增強了基地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浙江省建德市,因生產的蠶絲被質量好、價格實惠,吸引了眾多顧客慕名而來

另一方面,通過項目建設,小蠶共育、六連片翻轉蔟營繭等一大批先進實用技術推廣面不斷擴大,對蠶桑產業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促進了蠶桑產業增產增效,深受蠶農歡迎。”

在此基礎上,杭州市蠶桑學會還進一步創新蠶桑產業發展模式,開發出桑葉茶炒製出售項目,通過電商銷售小蠶以及桑果採摘一日遊等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的新業態,延伸了蠶桑產業鏈,提升了蠶桑價值鏈,讓蠶桑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出品: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科學+”微平臺

製作:北京科技報社

轉載請聯繫:kexuejia_zj@163.com

投稿郵箱:kxj_z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