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声音,让人流着哈喇子观看的美食节目来了

昨天晚上9点15,陈晓卿关于美食的新纪录片《风味人间》在腾讯视频上线。9点20,我打开视频的时候,点击率已经高达7000多万,弹幕一条又一条,全是像我这样一边喊着这个时间点真不应该看,一边又看着画面流口水的人。在吃这件事上,不仅中国人,全世界的人都是共通的。

今天上午,《风味人间》的豆瓣评分已经出来了,在9.3上下波动,下午豆瓣评分稳定在9.4分。虽然近期开播了好几部评分不错的综艺节目,但本片人气与口碑最佳。

年初,满怀期望的《舌尖三》让人失望不已,美食似乎远离了江湖,变成了庙堂上的艺术,有的是赏心悦目的美感,却没有垂涎欲滴的食欲。在失去了爱吃的导演陈晓卿之后,《舌尖》也失去了灵魂。

离开央视的陈晓卿依旧爱美食,带着自己的团队,历时四年拍摄了这部八集纪录片《人间风味》,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声音,还是走遍各地,还是普通人的餐桌,还是让人口水大流的美食……果然还是陈导这种谈到食物就两眼放光,满面红光的人,更懂美食以及吃货们的心思,加上李立宏丝丝入扣的旁白解说,阿鲲的配乐,老班底新味道。

如果说《风味人间》与《舌尖》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它不仅仅关注中国美食,也讲述国外舶来品对中国食物的影响与融合,以及华人用自己的独特美食风味开疆拓土融入不同的文化。为此,摄制组跨越六大洲二十多个地区,收录了许多国外美食,但这些美食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内容,我们的中华美食还是主角。

开播的第一集名字叫做《山海之间》,美食是主角,人物起辅助作用。一上来,就是北方豪放派的食物,新疆库尔特阿勒泰大尾羊,内蒙古带皮奶桶肉、新疆熏马肉马肠,中间还穿插了西班牙火腿、伊比利亚火腿与新疆火腿的区别。以前读李娟关于新疆阿勒泰的文章,写到食物,哪怕再简单,也散发着一种热爱与珍惜,让人心生羡慕与向往。这次终于在片子中看到了哈萨克牧民迁徙牧场,宰杀大尾羊,制作美食,在火上烧烤着,金黄的油水滴下来,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烤肉的香味。

继续向南走,有河南的辗转,四川冷笋、巴楚蘑菇、太湖大闸蟹、台湾旗鱼鱼生……似乎都是家常食物,似乎又离我们很遥远。我的家乡与河南接壤,也生活在农村,小麦也是主食,可是辗转这种用小麦做成的美食,我却闻所未闻。

生活在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看这样一档节目,我心中经常不停地惊叹,导演组从哪里找到了这些美食,这些与食物有关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档纪录片真是一档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拍这样一档节目,其实是很难的,万物自有其生长规律,春种秋藏,一年一次。第一集中,很多人都对大浪中逐旗鱼的鳔鱼小哥哥印象很深,但是拍摄难度却很大,一来是因为洄游到台东的旗鱼特别少,二来是因为旗鱼有自己的习性,冬天是白肉旗鱼,开春是红肉旗鱼,夏天是雨伞旗鱼,时间节点也很重要。

摄制组跟随着小哥哥在海上颠簸了好几天都没有镖到鱼。眼看着时间就来不及了,摄制组最后一次出海,还专门去了一座叫山海庙的庙,虔诚地拜了又拜。

最后一次出海,一条旗鱼逆浪而上,鳔鱼小哥哥两次出手,终于镖中了。据说,逆浪鱼极其罕见,几乎一年只有一两次。也许真的是山海庙显灵了。

我们常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食物不仅慰藉着我们的心灵,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节目虽好,但是一定要吃完饭再看,否则这个冬天你要狂长肉肉,但即使这样,还是看着看着就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