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中学|冬风刺骨,爱语暖心

【点赞恩师系列一】冬风刺骨,爱语暖心

晋晓铭,古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高2017级英才班生物教学工作。晋老师工作认真,教学效果突出,对学生关爱有加,深受学生爱戴,用一颗热心奉献于学校的教育事业。他先后被授予“古蔺县学科带头人”“古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泸州市骨干教师”“泸州市知名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今天天气突然转凉,下起了毛毛细雨,忽而一阵寒风吹来,惊起一身颤抖。今年可能没有人能够像晋老师那样让我感到温暖了。

还记得刚进十四班的第一堂生物课上,一位身穿西服,手提公文包的新老师意气风发地走了进来,眼神睿智,面带微笑地和我们打起了招呼。他讲着他的姓名,教学风格,课堂纪律,学科意义。我却遨游于精彩的生物书插图中,大脑跟着思绪飘向了另一个世界里乐不思蜀。“杨红梅,一个不错的名字,站起来一下。”要不是我的同桌戳我两下,我都不知道老师已经叫我几遍了。“你愿意当我的科代表吗?”就这样,我成了一名生物科代表。

下课后,他把我叫去教我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科代表,告诉我怎么叫大家课前预习,怎么领读,怎样安排作业,怎样汇总成绩,怎样传达消息……我的心里想着:“规矩还真多啊,不愧是教英才班的老师,严格。”

“ 细胞核是……” 朗朗的齐读声就是一节生物课的前奏,晋老师到教室后开始通报没有交作业的名单,然后示意边上的同学拉好窗帘,他要开始用幻灯片或要开始板书了。精选的高考例题,一目了然的知识框架,声情并茂的讲解,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听讲,是每节生物课上必不可少的盛宴。

但那天,由于前一晚上补作业到深夜,所以在这堂生物课上犯困,上眼皮无奈地亲吻着下眼皮,脑袋不自觉地像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抬头,像是对老师的讲解表示“赞同”。老师轻轻地走过来,敲了两下我的桌子,我连忙惊慌得站起来,以为要回答问题,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后来我再也不敢在课堂上睡觉了。

冬天的第一阵风来得很快,我还没来得及换上厚的衣服,晋老师每次看见我都会提醒我多加点衣服,我还跟他开玩笑说:“我是国防身体呢。”他却笑着说:“国防身体也要搞好预防啊。”

寒风刺骨,刮得骨头好像在噌噌的响,那天和一个同学起了冲突,心情很糟糕,崩溃到趴在桌子上哭,心里难受极了。我的同桌摇了我几下,说是晋老师找我,我昏昏沉沉地醒来,迎面吹来的一直都是刺骨的寒风,我只穿了一件卫衣,脖子莫名其妙的疼。我迷迷糊糊地站了起来,向晋老师走去。我把头埋得很低,但他还是看见了我哭的不成样子的脸,便用温柔的声音问我:“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儿了?”那暖意的问候涌入心头,老师的关心温暖着我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然后我就支支吾吾地说,说着说着我就哭了起来。他安慰我道:“时间自会来解决这一切的,一段时间过后,你们经过沉默会慢慢的好起来的,没事儿,这些都不值得哭。”他安慰的话语,一字一句的印在我的脑海里,顿时感觉心里暖和多了。

晋老师常常鼓励我们: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空。冬天最冷的那个时候要来了,恰巧在那时,要分班了。最后一堂生物课,我几乎都是红着眼睛上完的,下课后去和老师道别,但这几个字都不忍说出口。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了一句:“加油,每天都要过得开心点儿。”顿时感觉已经没有那么冷了,风还在吹吗?还在吹,但我的心已经被老师的爱语融化了。

冬风刺骨,吹散了人群,吹散了十四班,但吹不散老师对我们说的似小太阳般暖心的话语,吹不散老师对我们的付出和关爱。分班之后,我又遇到了很多关心我,爱我的老师,我想这个冬天我也会收获很多温暖吧。

作者:古蔺中学高2017级5班杨红梅

王文强,男,中共党员,古蔺中学语文教师。王文强老师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201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古蔺中学任教。作为一个异乡人,王老师怀揣着教育的梦想,一心扎根古蔺山区教育,致力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从教七年来,他活跃在三尺讲台,挥洒着智慧与灵气,诠释着执着与勤勉,演绎着精彩与感动。

我们都曾悄然闯入彼此从相顾不相识的陌生到渐渐熟悉的年纪,因为“学 与“教”,相继踏上了高中时继往前驶的小船,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而王老师则是最为特立独行的“帆”。

所谓“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印象中的王老师中等身材,面色沉稳,高翘起的眉峰下面是一笑起来就好似一泓弦月般的眼睛。这个就连开学第一堂课做自我介绍都忘了说名字的“中年男子”,竟成了我在蔺中整个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

王老师的另一特别之处:在第一学期,他作为一个有着64人班级的科任老师,竟先比班主任更早地记住了学生的名字,所以那时的我对王老师的好感度噌噌噌往上涨。

我自是很喜欢上王老师的课的,在轻松诙谐又从容的课上,与采菊的陶源明为友,结织豪俊多才到苏东坡,迎向“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师仙自信笑靥,犹记汨罗江踽踽独行的三闾大夫于峰烟乱世中纵身一跃之姿……这一切在王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幡然化作一幅幅跳动的图像。

所谓特立独行即一种为人师的风骨,即是内在的支撑。

平时我们考的试卷尽管王老师答案在手,但他还是不嫌麻烦地在试卷上作批注,有时更是耐心地向同学们逐一分析答题卡,俯身给你解答出错点。王老师教学严谨,课下自是十分欢愉亲和,自己偶尔抬头不经意的一瞥,触及到他看成绩单时“阴险”的笑容与目光, 再一想到自已入学考试刚刷新的个人成绩最低分,不由得心头一颤,迅速地怀以忐忑的心情扫视桌面, 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鞭策吧。 总有一种感动无法言说。 譬如在我们班没有达到王老师要求的语文成绩超过楼上二班的情况下,还是大老远地抱了一箱糖分给我们。又譬如那次他一本正经地说要给我们换新的语文老师,之后又承认是吓唬我们。 虽然自己嘴上不住地嘀咕,但内心还是很高兴的。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鲁迅对待阿长那种“又爱又恨的态度。

我的语文老师是那种随和到你可以在他面前抱怨作文难写,作业好多的人; 我的语文老师,屡次成功地把对语言熟练的驾驭程度应用到与班上同学的日常“互嘲”中;我的语文老师些许平凡,但同时兼具着特立独行的不俗。

时间的辗转,一如流水般匆匆,名为高中的年华,从指尖渐渐瘦成了一弦眉弯。像对待千千万万的敬业的老师们一样,我亦是感激着“吾有师姓王”。就像是张晓风说的——

“让我们这一季,充满发亮的记忆。”王老师支起的帆,不够高也不够宽,却总招致徐徐清冽之风。我的充满发亮的记忆中,一定铭刻着某个28岁的“中年男子”特有的责任担当及风骨。

作者:古蔺中学高2017级1班 彭燕丽

初审:刘增明

终审: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