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團一一煙臺萊陽(原萊陽勞改隊)

萊陽,是山東省下轄縣級市

由煙臺市代管,名稱來自於“日月出東萊之陽”。古為“昌陽”、“長廣”,又有“梨城”、“龍城”的稱號。萊陽位於山東東部,北鄰煙臺,南接青島,自古以來就是“膠東腹地”;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下轄5個街道、13個鎮,總面積1734平方公里。2017年,萊陽市總人口88萬人。

歷史沿革

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為齊郡東境。魯襄公六年(前567年),齊國滅萊,並在萊西城區古城一帶修建起一座新城池,以取代萊國對膠東地區的統治。

西漢時挺縣(今萊陽南部)、鄒盧縣(今屬萊西)、昌陽縣(萊陽中北)、長廣縣(今屬萊西)、觀陽縣(海陽西北)於萊陽境內。西晉咸寧三年(277年),觀陽、昌陽併入長廣縣。元康八年(298年)復置昌陽縣(其址在今境內昌山村南)。唐永徽元年(650年),昌陽城被水淹沒,遷縣治於今萊陽城。後唐同光元年(923年),莊宗李存勖為避祖名國昌,改昌陽為萊陽(即在萊山之陽,萊山為旌旗山古名)。1950年,建立萊陽專區。1956年,文登專區、萊陽專區合併為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煙臺市合併為煙臺專區(後改煙臺地區)。1987年2月20日,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

二師十團駐地煙臺萊陽(原萊陽勞動改造管教支隊)

1970年山東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原萊陽勞改隊由山東省勞改單位移交給山東生產建設兵團,原萊陽勞改隊改編為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團。1974年11月山東生產建設兵團撤消,原萊陽勞動改造管教支隊移交給地方管理。1975年7月改名為山東省萊陽勞動改造管教大隊

勞動改造管教隊簡稱“勞改隊”

中國基層勞改機關。監獄類型之一。以判處有期徒刑、餘刑在一年以上,適宜在監外勞動的犯人為關押和改造對象的行刑機構。行政上隸屬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勞改局。一般以支人或總隊為獨立行政建制,設隊長、政委和副隊長、副政委,下設大隊、中隊,以中隊為具體負責罪犯監管、改造、生產和生活基本基層單位。其主要任務和職責是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從事工農業生產,進行政治、文化、法制和技術教育,從而將罪犯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