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等18国向“病态”美元亮剑后,外媒:石油美元的丧钟或已敲响

货币的信用、能源安全和债务的边界并列为一个国家的三大经济命脉,而美元正是通过石油美元和美债把这三者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进一步支撑了美元的地位,当然,美元之所以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除了美国经济的综合实力、硬通货属性和具有普遍接受性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货币之锚的作用。

与此同时,近大半年以来,随着美元指数走强,作为全球金融资产定海神针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全球资金成本)却开始突然飙升,而这两者的结合,更是引发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完美组合,并在部分经济结构单一的产油国金融市场上造成美元荒,正因此,在彭博社的分析师眼中,美元已经取代了VIX,成为了新的市场恐慌指标,这更意味着,“病态美元”正在面临一场重大的压力测试。

更加明确的是,在美国经济超21万亿美元的债务阴影下,美元早已显示出“病态”,在数次QE后,更是失去了往日所谓“美金”的光芒,也就是说,美国经济过去多年的繁荣是通过美债转嫁了该国万亿美元赤字风险而换取的,同时,全球投资者购买美债,也是建立在美元信用和美债作为投资商品的保值度去考量的。

现在,不要说像中俄德日等经济大国在向美元(或美债)说不,就连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产油国也正式抛弃了美元这个曾被认为是最为牢固的锚定目标,比如,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安哥拉等国的货币,而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央行更在今年4月份就提出了在三国的贸易中放弃美元改用本币结算。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9月份时称,“欧盟只有2%的能源账单是来自美国,用美元支付所有能源账单是奇怪的”,对此,德法等几个欧洲国家也突然主张在石油交易结算领域摆脱美元,建立欧元结算体系,开始正式公开亮剑石油美元。

而早在今年5月,中国已经通过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结算了中东石油首单,并为有需要绕开石油美元交易的产油国提供了另一个石油货币的选择,而以上这些都意味着,在美元货币地位被滥用的当下,世界多国正再次掀起在包括石油等大宗商品领域中去美元化的新行动。

与此同时,我们在多篇去美元化的报道中也多次强调,包括中、俄、德、法、伊朗、委内瑞拉、土耳其等18国也已经开始主动或被迫的转向美元结算替代品——欧元、人民币等非美元货币及另一种替代品黄金,从而建立一个去美元化的世界金融秩序。

要知道,石油美元的诞生可以说是美国在与黄金“分手”之后,寻找的替代品,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支撑美元在全球的地位,这进而有效支撑了美元的货币价值。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一个理想的良性循环系统中,产油国家通常将他们石油出口换来的美元购买美元资产,以增强储备货币的金融实力,甚至,如果哪个产油国对美元稍有不从,则意味着该国的石油行业将面临来自于美元的种种限制,而这对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产油国来讲,几乎相当于经济链条上的某种枯竭,比如目前伊朗的石油行业虽然获得部分豁免但数月后仍会处在这种困境中。

但是,在目前美元指数势头兴起及美国经济一系列的举动后,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近期,伊朗无疑扛起了去美元化的大旗,其已多次表示愿意使用人民币或欧元结算石油,而更早时,卡塔尔、阿联酋也已开始亮剑石油美元。

据《今日俄罗斯》在9月报道称,伊朗和伊拉克在双边贸易中将不再使用美元进行交易,两国将使用欧元、本国货币等非美元货币结算,或者进行直接易货,而这背后传递的信息可能没有普遍被读者朋友们留意到,这就意味着,这就等于伊拉克石油也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因为,目前伊朗出口的部分能源交易是以人民币结算的。

而正是在这些背景下,据彭博社11月6日援引伊拉克国家石油营销组织SOMO负责人阿拉·亚西里(Alaa al-Yasiri)的话报道称,伊拉克准备明年将对中国的原油供应增加60%,同时,本周伊拉克公司还将与中国一家民营石油公司建立联合企业,据初步计划,这家联合企业将选址天津,每天将向独立原油加工厂及大型石化企业售出大约800万吨原油,分析认为,这或将成为伊拉克石油出口选择货币的风向标,未来,不排除伊拉克石油使用人民币来进行石油交易。

不仅于此,我们也多次提到,按路透社稍早前报道来看,中国还计划在下半年拟用人民币大规模结算进口石油,可能会先从俄罗斯、安哥拉和伊朗等产油国开始试点,对此,美国知名金融网站ZeroHedge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释,该外媒称,在中俄升级创造部分元美元化交易环境后,“中国版的以人民币计价黄金为基础的原油期货的推出更像是敲响了石油美元定价权的丧钟”,因此伊拉克提前扩大对华增加石油供应量及和中国资本合作这一举动将会非常关键。(完)

BWC中文网原创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转载或转化视频、音频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