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战场才知和平可贵

18岁我从军到部队

2000年12月那年我18岁,源于从小对军营的向往和热爱,怀揣着对绿色军营的梦想,在亲人沉甸甸的嘱托下,我走上了足以改变我一生的征程。穿上肥大的军装、离开了家乡,看着眼含泪水的父母,我立志要当个好兵,多吃苦、少说话,再苦再难,咬牙也要坚持下来,不能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我在从军路上已十六个年头了,十六年来我对从军因为热爱而充满激情,因为钟情而全身投入,尽管时常遇到一些挫折和烦恼,十六个夏秋冬埋藏着酸甜苦辣咸、生死离别伤但我依旧十分热爱和眷恋。

经历战争硝烟方知和平可贵

作为一名战士,决不能沉浸于过去的成绩和荣誉中,战斗力绝不能踏步不前!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初到部队后才渐渐发现军旅生活丰富多彩,身边的战友人才辈出,多才多艺,我深感自身的差距,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先从基础学起,从每天的新闻联播、解放军报、隔三差五写家信开始入手,渐渐地我尝试着写东西,经过每天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几十个字的豆腐块文章终于在本单位发行的内部报纸上出现,之后陆续在《解放军报》《前卫报》《部队管理》《政工网》《鲁中晨报》《淄博声屏报》《士官远程教育》等军地刊物上发表。2013年被北京八一学院聘请为特约通讯员。我还报考了八一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一刻也不敢懈怠,我相信汗水终究能浇灌出成果来。十六年的从军路一路走来,我认为没有永远的胜者,也没有永远的败者,成绩和荣誉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在新时代、新思想的道路上不被抛弃。

经历战争硝烟方知和平可贵

南苏丹这个名字,可能对中国人来说比较陌生。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首都朱巴爆发严重军事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我轮换的2名亲密战友(李磊、杨树朋)不幸遇难,壮烈牺牲,另有2人重伤、3人轻伤。

对,这就是南苏丹,2015年1月,曾作为首批作战部队派遣到这个国家,将我们的思绪也带入了那块战争、干旱、疾病包围的土地。南苏丹是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曾经历了非洲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内战,经济落后萧条。2011年7月9日脱离苏丹宣布独立后,又于2013年、2016年大规模爆发内战,丁卡和努尔两大种族之间为争夺权力和石油利益发生冲突,导致局势动荡、危机四伏。联合国在南苏丹建立了6个难民营,并派驻我维和步兵营和维和警察保护难民的安全,南苏丹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以保护平民为重任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与尼泊尔军人合影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带着任务到万里之外的南苏丹,三天过后,当新鲜感渐渐褪去,迎接我们的则是板房建设、道路铺设等艰巨任务,面对炎热的烈日、危险的处境我们每一人都没有丝毫退缩。雨季即将来临,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以“中国速度、中国质量”打造出一个个精品工程,让美丽的“中国营”展现在世界各国军人面前。有一次,两个难民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我中国维和步兵营受令火速前往维稳,连队临时成立“党员突击队”,我也有幸成为26名队员之一,在翻译齐飞的带领下,我们迅速穿插进入人群,用身体、盾牌、枪支筑起一道隔离带,混乱中,有战友受伤但大家都毫无惧色。

参加联合国组织的25公里负重越野归来

维和经历使我更加懂得了军人的价值,更加理解了荣誉、责任、使命对于一个军人的深刻内涵,也使我更加认识了维和任务的真正含义。从南苏丹人民友好热情的挥手致意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军人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从当地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中,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从战友黝黑的脸宠,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中我读懂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坚强。

执行任务中

十二个月的维和生活是短暂的,但它注定会是我军旅生涯及至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尽管我现在已经转业回地方工作了,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我仍然关心着南苏丹,惦记着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毕竟那片土地上,还留着自己青春的一段记忆。

真正经历过战场的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军人的伟大;经历战场,方能感悟和平的可贵。回首这次出国维和经历,我由衷地感到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直面生死、不畏牺牲永远是共产党员的第一选择。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会不断激励鞭策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不忘初心,永不放弃、不断前进。

真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