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圈都教授”于佳宁:我描绘的产业区块链时代并不遥远

于佳宁:原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火币大学校长

前段时间,一则“前工信部经济研究所所长入职火币大学”的新闻在链圈刷屏,圈内人士既欣喜于区块链被更多的力量所认可,也兴奋于更加专业的人才入场这个行业。

其实,于佳宁除了“前所长”与“火币大学校长”的身份,还有一重身份——“链圈都敏俊”。于佳宁打趣儿的说道,“这个称呼是朋友开玩笑起的,可能是因为我的副研究员职称,也可能是因为我的颜值”。

与于佳宁共事过的人,都感知过于佳宁做事的稳妥与低调谦逊的风格。对于于佳宁自己而言,他的性格更像是静水流深。

这也是他AII in 区块链教育行业的原因之一。



All in 区块链行业,选择教育领域

All in 区块链之前,于佳宁已经对区块链有了很多年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于佳宁也接触到很多行业内的人,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对于区块链的理解是非常不够的,甚至有很多严重的误解,这些普遍存在的误解,实际是会影响区块链基础应用落地的重要障碍和难题。“在整个行业中,能够深度参与区块链的,在中国大概也就500万人”,于佳宁认为,对整个行业来说,500万人是难以成气候的。

“我觉得如何普及区块链知识、如何让更多人理解区块链、如何推动关于产业区块链社会共识的达成、如何扩展区块链产业边界,实际上会决定区块链的未来能否走得远、走得稳的重要因素”,于佳宁把自己比喻为一个连接器,以他对于区块链较深的认知、较深的资源、研究积淀以及不错的声誉,将区块链的技术模式与传统产业连接起来,然后真正做到区块链能够驱动实体经济、赋能产业,能够让所有产业真实又扎实地获得区块链带来的好处。

于佳宁表示,这是他从事区块链教育很重要的目标。

其次,于佳宁认为,区块链教育本身也是新兴市场,具备非常广泛的市场需求。随着区块链产业园的推行,区块链人才将是一个大缺口。从这一层面来看,区块链教育也是最能落地的区块链项目。

从个人层面来讲,于佳宁擅长研究与授课,这也是他的兴趣点所在,从事区块链项目是他非常热衷的事情。因为于佳宁在业界的良好口碑与声誉,他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



All in 区块链教育,共创火币大学

于佳宁表示,无论加入哪个集团或平台,对他来说,他的目标都是“拓展区块链产业边界,推动形成关于区块链的社会共治”。而加入火币,也正是被火币的特质所吸引。

首先,火币集团扎实做事的态度很受于佳宁欣赏,“火币确实开发出了很多受欢迎的产品”。

其次,在于佳宁眼中,无论是李林还是火币的整体品牌形象,都是正面积极的,“一家不作恶并且有节操有道德水准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最关键的一点,在数字资产市场不好的情况下,火币在逆势中大量布局。在于佳宁看来,火币的布局是深谋远虑又卓有成效的。

目前的火币已经形成了布局全球的火币森林,国内的区块链技术服务等业务,也正是顺应国家的号召,而火币大学实际上做的正是火币集团在全球的教育培训业务。

用于佳宁的话来说,他选择火币大学是“鸟择良木而栖” 。

其实,圈内人更好奇的是于佳宁与火币之间的八卦故事。今年3月,火币创始人李林在参与某知名高校策划成立区块链产业研究机构时,一篇名为《区块链将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助推器》的文章引发了他的强烈共鸣,而此文的作者正是于佳宁。

二人的正式会面已经是7月份,李林邀请于佳宁单独进餐,在了解到于佳宁将要从工信部信息中心离职的消息,李林突然精神一振,马上邀请于佳宁加入火币,共同打造高端区块链教育平台,推动区块链加快服务实体经济。

二人同样对区块链与教育别有情怀,“说真的,当时我心中就像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于佳宁与李林一拍即合,以区块链+实体产业的教育、实践形势,火币大学的构想就这样在饭桌上诞生了。



链接产业,赋能实体

实际上,火币大学的核心定位正是在践行于佳宁的“产业区块链”理念,即推动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

火币大学在开设的具体课程中,都能看到贯彻这一理念的体现。最近,火币大学推出了GBLP课程,即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于佳宁表示,这个课程的核心宗旨,是帮助传统企业能够把握好区块链+的新风口,将区块链+作为跳板,然后实现整体业务体系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由此,便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弯道超车。

据于佳宁介绍,火币大学新推出的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汇集了全球最有名望、最懂区块链的思想者和有显赫成绩的实践者,与传统企业家、国有投资人一起来探讨整个数字经济未来。这也是GBLP课程很重要的特点。

那么,为什么定位在“全球区块链领导者”,于佳宁强调,在区块链+时代的商业领袖,所具备的特质,实际上是受全球映射。而且中国区块链产业已经走向了全球的创新前沿,领导者应该放眼全球,对全球区块链创新以及监管有更全面的理解,才能把区块链+落到实处。

以终为始倒推,这是一个从最深层次、最高水平去推动区块链智能实体经济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在新技术运用过程中出现被洗牌甚至被淘汰的结局,并且实现用新技术获得新经济形势的愿景。

除了商学院,火币大学还布局了技术学院,培育技术人才。于佳宁表示,火币大学希望能够穿越历史的迷雾,预见未来世界的样子。



区块链应用落地的时代已来临

《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中描绘了区块链行业的全景图,系统性梳理了行业情况。于佳宁在参与编写《白皮书》之前,走访了大量的实体企业和区块链技术服务公司进行调研。

“去年其实是区块链的狂欢之年,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在财富增长,实际上没有多少人真正思考技术本质给社会带来的价值增量和应用前景”。于佳宁表示,从主流观点来看,技术并不能直接带来实际价值,技术的价值在于帮助产业升级增效。

今年二月份,于佳宁提出“产业区块链”的概念,而区块链能不能和产业结合,能不能去落地,于佳宁在此次调研中也找到了答案。

大量的案例走访与分析,给了于佳宁很大的启示,“我有很大触动,我觉得区块链应用落地的时代真的来临了,我描绘的产业区块链时代并不遥远”。

于佳宁眼中的区块链技术,是可以实现协作环节信息化的工具,“往往越在复杂的产业链、协作场景中,区块链的价值越大”。

区块链应用实体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在存证、核验、内部管理、审计等方面降低成本,极大地提高整个产业的协同效率,也可以很直接的降低融资成本,对于产业诚信体系的构建也有极大助力。

“区块链是一个年轻的技术,不过十岁而已,但是已经做出了具有颠覆性的事情”。然而,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实际过程,并不如理论层面的顺畅,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问题。

其实,“区块链+”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切实际的幻想只会造成预期过高,导致最终实际上无法落地。另外,底层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缺失将会是很大的阻力。行业内人才缺失与意识缺失是普遍现象,不那么专业的人来操作,将导致操作失误,严重者将会成为整个区块链系统中的问题。


三年之约,弯道超车

于佳宁曾经预言,“三年内,区块链将会在实体经济中落地”。虽然,区块链落地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成熟的基础设施,这也是目前匮乏的一点。

然而,区块链世界的挑战,吸引了无数行业“高手”的入场,在区块链从业者的共同致力下,三年时间未到,已看到区块链落地实体经济的雏形。

“身边这么多聪明的人、有水平的人都投身于公链的研究和开发,所以制约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和基础设施的问题正在逐渐的得到解决,一旦基础设施包括底层的操作系统比较完善了,实际上各行各业DApp会四处开花”,于佳宁表示,到那时候,不是讨论用不用区块链,而是怎么用好区块链,避免被对手公司打击,希望能够借助区块链东风实现产业转型,也是这些传统企业的一个重大机会。

这段时间正是实现弯道超车,甚至说实现对竞争对手实现打击的重要契机。



而在这个阶段搞区块链教育,于佳宁认为,既不早,又不晚,而是正当其时。

对于整个火币的生态来说,企业级的服务将充分发挥火币多年在区块链领域深耕的经验,切实的赋能实体经济,帮助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效率,是火币特别好的回馈社会的方式。

对于佳宁本人而言,区块链教育,是属于最落地也最能快速发挥出实际成效的业态。能够在恰当的时间找到这样新兴的、朝气蓬勃并且很有发展前景的生态,“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机遇”。

三年时间并非不够,只争朝夕。区块链行业本身就是可以带来无限惊喜、创造奇迹的行业。

于佳宁还向大团子透露,其编写的新书《产业区块链》也即将问世,《产业区块链》将是于佳宁继《白皮书》之后,第二本描写区块连行业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