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不等到毕业才开始职业规划,不等到上岗才明白学非所用

电子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做职业规划?所有工程师都为这个问题纠结过。在与非网和云创硬见联合举办的“电子专业研究生必备技能讲座”上,我们对现场的工程师针对该问题做了一个调查。有的人表示,自己在研究生期间一直做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直到快毕业时才认真考虑未来要做什么;还有人表示,虽然做了很多电路仿真、开发板设计,但是觉得眼界不够宽,接触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未来就业心里没底;还有刚刚进入研一的新生,想要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但是不知从哪里开始。

常言道:优秀的部队不打无准备之仗,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只有尽早做好规划,才能充分进行知识储备,为顺利进入职场打好基础。电子专业涉猎极广,从消费电子产品,到工业应用,到更复杂的航空航天、微波射频设备,电路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工程师如何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学习资料和实践项目?

现场交流(左:与非网/摩尔吧总经理苏公雨)

与非网/摩尔吧总经理苏公雨先生现身说法,对自己十几年的工程师生涯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他的工程师生涯充满“传奇”色彩,刚从复旦大学物理专业考入清华电子物理专业时,他对电子可谓一窍不通,为了搞懂众多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价格,他跑遍了中关村电子市场的所有柜台,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活”的电子元器件查询器,只要有人说出一种产品型号,他可以准确报出中关村哪个柜台有售,价格多少。而且在项目研究阶段,他阅读了大量英文资料,并大胆创新,设计出了电压高达1000V的电压转换器;后来到硅谷工作,他积累了大量电路设计经验,他的总结是,“工程师要放宽个人眼界,跳出固有的小圈子,才会看到更前沿的技术和产品;而且技术方向要选择当前及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比如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代表未来发展前沿的技术领域。”

针对工程师的职业规划,他表示,“对于电子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技术方向的职业分为三种:硬件设计工程师、嵌入式设计工程师和FPGA设计工程师,如果个人善于对外交流,AE/FAE的职位会带给你更多锻炼的机会。”随后,苏公雨先生详细介绍了各种工程师职位需要具备的技术知识,以及未来迈向领导层应该具备的统筹技能。

硬见理工学院专家讲师石恒荣女士

在产品设计中用户往往会忽略可制造性设计(DFM: Design forManufacturing)环节。硬见理工学院专家讲师石恒荣女士详细分析了设计团队面临的困惑,其中90%的研发项目不能一板成功,80%的研发项目超过预算,70%的研发项目要延期。HP公司DFM统计:产品总成本60%取决于产品的最初设计;75%的制造成本取决于设计说明和设计规范;70-80%的生产缺陷是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中国航天部门DFM统计:一个航天型号产品的质量问题80%出在电装焊接上,而造成电装焊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路设计缺乏可制造性。

关于DFM 技术,石恒荣女士详细讲述了其重要性及核心要点,列举了十大DFM常见问题,对比了传统研发设计流程的缺陷,她强调,“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强调设计速度,让不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事,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可制造性,而在试产后为了纠正出现的制造问题需进行设计的更改,然后再试产、再设计、再试产,这样反复的过程最终延长了产品的整体开发周期和成本,产品不得不推迟上市。”

结束后,同学们及工程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了解了工程师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产品设计中DFM的重要性,未来要努力跳出固有的圈子,发掘并学习更前沿的技术,明确未来的职业道路,做好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