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收回中国业务控制权 恒大“造车梦”能否继续?

随着更多细节的曝光及矛盾的日渐激化,恒大与FF之间的控制权之争,“火药味”越来越浓。

昨日,FF 美国逾250名小股东在洛杉矶高等法院提起了针对恒大健康的集体诉讼,指控恒大健康公告造假、恒大夏海钧和彭建军企图通过欺诈手段夺走FF控制权和核心知识产权等行为。这也是双方矛盾公开化之后,交锋双方从企业层面蔓延至个人层面。

据悉,此次诉讼的原告股东代表们均为FF老员工,并在公司推行的股权激励计划中获得了FF母公司的相应股权。


FF小股东们在一封公开声明中表示,他们对于投资人恒大健康近期一系列违约行径感到异常愤慨,再次强烈要求FF母公司尽快收回FF中国的资产、经营权、及管理权,维护全体小股东的切身利益。

在此之前,FF美国举行的一次全员会议上,贾跃亭宣布了原本规划在国内生产的FF 81将率先在美国量产的消息,表达了收回FF中国控制权的决心。那么,对于一脚刚刚迈进造车大门的恒大而言,假如真的失去了FF,它的“造车梦”还能继续吗?

恒大拒不履约导致双方“闹掰”

根据腾讯财经《棱镜》报道,FF与恒大“交恶”的根源是双方7月份签署的一份补充协议。

据悉,在去年11月签订融资协议后,FF在未获得全部20亿美元投资的情况下,提前把公司45%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恒大,事实上FF迄今为止只获得了恒大8亿美元的资金。而这8亿美金中只有4亿多美元用于FF 91的量产交付和下一代产品研发,约1亿多美元用于支付供应商前期费用,2亿多美元应恒大要求用于FF中国业务及南沙的土地开发项目与建设。

据贾跃亭在全员会议中透露,7月份,在恒大主动提出签署原投资协议的补充修订协议的要求下,FF、恒大和贾跃亭签署补充协议,改变了原协议中投资方不参与FF全球(美国及中国)任何经营管理的约定。恒大因此获得FF中国法人和董事长席位,同时有权从恒大委派高管,参与FF中国的经营管理工作。作为交换条件,恒大健康须在2018年下半年提前履行2019年的5亿美元资金承诺,并在明年初支付其余2亿美元,以满足实现FF 91量产交付的资金需求。

签订协议后,贾跃亭如期完成了该三方协议要求的全部支付条件,包括将股份转让给第三方,辞去全球董事等,但恒大健康却单方面拒绝给FF付款,并在8月份进一步要求FF签订多达9份的补充协议,其中包括随时可以触发向恒大健康廉价转让FF中国全部资产等条款。

FF内部人士表示,恒大享受了协议的权益却拒绝履约,意味着7月协议事实上失效。“在此情况下我们收回FF中国资产和管理权,尤其是南沙工厂项目,合情、合理、合法。”

恒大“强拆”风恐难适用于汽车业

如此看来,作为FF创始人兼CEO,贾跃亭收回FF中国的行动已经箭在弦上。对于急于转型并进军高科技产业的恒大来说,如果输掉FF这盘棋,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的。

FF小股东在公开声明中表示,恒大通过“卡脖子”、“断水断电”的“拆迁”方式,企图以“现金饥饿”的手段逼迫FF破产,夺取FF控制权和世界领先的核心知识产权。

同时,恒大多次“颠倒黑白”、“言而无信”的行为也令FF股东们十分失望。

10月25日,FF在香港仲裁中心提起的针对恒大健康的紧急救济申请获得了仲裁员的支持,随后恒大健康作为上市公司却在香港证交所发布公告,称FF败诉,另媒体和公众都疑惑不已。

根据《棱镜》最新曝光的一系列有关该仲裁的法律文件,仲裁员的确就FF的紧急救济给出了生效仲裁,并要求恒大支付FF因此次仲裁产生的800多万港币的法律费用。

香港仲裁员Peter Thorp认为,“按照恒大律师的要求来看,贾跃亭的转股证件文件是充分的。而且恒大律师此前让FF相信,这些文件已经够了。”

而对于最终的仲裁结果,仲裁员在一次小结中表示,尽管他“不能也不应该”对最终仲裁走向做出预判,但他相信,FF有机会在此后的程序中说服仲裁庭,贾跃亭的转股和辞职已经达到恒大规定于《修改补充协议》中的要求。

“之前恒大健康在香港证交所发布虚假公告,这是违法的,恒大健康的股民完全可以去告他们!”一位FF的内部人士愤慨地表示:“恒大这家公司从上至下都毫无诚信,7月份补充协议签署时候的一系列动作都是恒大要求的,连文件模板都是恒大提供的。现在却利用媒体反咬一口,说自己不知情,实在是让人气愤,也让人失望透顶。”

业内分析认为,如果贾跃亭收回FF中国的管理权,将打破恒大希望凭借FF进军智能出行行业,从而实现战略转型的计划。同时恒大试图借助FF中国项目贷款、拿地等动作将面临重重阻碍,相关政策也不会向恒大倾斜。

11月16日,受到一系列不利消息的影响,恒大健康(00708.HK)的股价应声下跌。早间开盘价报11.68港元/股,盘中最低达到10.56港元/股,跌幅9.59%,截至午间收盘时,恒大健康报10.90港元/股,跌幅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