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两个人之间的事,成为两个朋友圈的事

01

一对千年恩爱狗,在我朋友圈里闹翻了。

本来是这男的劈腿在先,女的属于受害方,但几个共同好友却心照不宣地疏远了这女孩。

其实也难怪。

上几条她的朋友圈。

“分手时说什么不合适,还不是因为外边有了别的烂货。”

“呵呵,这么快就开始秀恩爱了, 婊子配狗天长地久。”

“我算是看透了,某人就是个渣男。”

……

我翻了翻,像这样的大概有个二十几条吧,全是她在一天内更新的状态。

而且,这姑娘已经保持这种高密度诅咒与谩骂长达半年之久了,心情好的时候隔两天骂,心情差的时候就成了24小时刷屏级泄愤。

本来我们都觉得这男的挺不地道的,虽然我们站谁一点都不重要,但我们态度上的确都是向着她的。

但过了这一事儿后,她就成了我们朋友圈里挺膈应的一种存在。

不是想说什么好合好分那种事不关己的和事佬屁话。

我就不明白了,有架为啥不当面吵,有气为啥不当面撒啊?

俩人面对面时,该硬气的话你一句不说,该大嘴巴给丫扇飞的时候你哭哭啼啼、柔柔弱弱,为啥一到朋友圈里你就能天下无敌我最牛逼地骂人骂到起飞呢?

你以为这样就能让他遗臭万年啦?

是不是人渣,人人都心里有数着呐。

说句不客气的话,像你这种歇斯底里地硬是拽上所有人来陪你情绪高涨的做法,不但不会引来同情,反而会招人反感。

心里不痛快适当泄泄愤当然可以,但如果你毫无节制地持续谩骂,一旦打扰了别人的视野,你反倒成了一个“怪不得人家不敢要你”的跳梁小丑。

你说你亏不?

02

其实我还见过更极端的两口子,老王跟他媳妇乐乐。

本来我们压根没见过乐乐,更别说有什么交集了。

但突然有一天,我们同时收到了来自这乐乐的好友验证,自称是老王媳妇,要加我们好友,虽然感觉略有些尬,但也没什么不妥也就都通过了。

然而,完全没想到的是,这只是精彩故事的开始。

一向很少发朋友圈的老王,突然在朋友圈和他老婆频繁秀起了恩爱,他老婆发完了,他再发,俩人的内容一模一样。

今天给媳妇做了虾饼,明天给媳妇掏了耳朵,后天给媳妇买了姨妈巾,总之就是各种虐狗琐碎变着花样刷起了朋友圈。

我们就逗老王,哥们你这是迎来了第二春啊。

老王愁眉苦脸地说:“春个粑粑啊春,都是乐乐一个人自导自演的,她把我手机拿了去发的,就想让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夫妻关系很融洽。”

“那实际上呢?”

“实际上她前段时间精神出了个轨,非要跟我离婚。我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同意,但乐乐又不想离了,就求我再给个机会,我其实也觉得没啥大不了的,毕竟夫妻感情在那儿呢,就想再努力试试看能不能一块把这个事儿度过去。结果她还是不放心,这期间就拿我手机把我好友都推荐给了她,接下来的事儿你们就都知道了。”

一片唏嘘。

更狗血的剧情紧跟着接踵而至。

老王有一天没有在7点前到家,刚好手机在工位上没拿,又被老板叫到董事长办公室多聊了一会儿,完事后一拿起手机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多人同时都在问他去哪了,清一色地让他赶紧给他媳妇回个话。

老王苦笑一声,怎么的?今儿是世界关爱日啊?

他媳妇当天给他所有的朋友都发了消息,问“老王没回家,在不在您那儿呢”,如果有人没有在2分钟内回复她,立马就收到她接二连三打过来的语音电话……

那天老王蹲在过道儿抽了两盒烟,然后给所有朋友都道了歉。

回去就把婚离了。

其实乐乐也挺可怜,她不过是因为太缺乏安全感,害怕有人会在他俩的特殊时期乘虚而入,所以才看得紧了些。

但她错就错在,偏要把两个人之间的事儿,一路闹成了两个朋友圈的事。

而现实是,两口子之间的事儿,有些心理压力只能是你一个人去硬扛。

想要妄图通过向周围所有人施压的办法去挽回局面,只会加剧弦断人崩的速度。

03

其实,经常会看到有人在朋友圈说什么“寒心啊”,“我算是把谁看透了啊”“某人你听好了啊”,这种含沙射影模糊指责的状态。

虽说朋友圈是你的,你想干啥发啥是你的自由。

但多数发这种类型状态的人,往往都在幻想着能号召全世界来陪自己一起“认清某人的嘴脸”。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曾写过这么一段话:

“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没错,人类悲欢不相通,他们只会觉得你吵闹。

没有人会因为你特抓狂就能跟你感同身受。

大家只会觉得,只有矫情又没本事的人,才会说话阴阳怪气的。

当你的据理力争变成了鱼死网破的抓狂,当你的泄愤变成一种明目张胆地打扰,那么你口中的是非曲直,就会变成一个loser的撒泼。

分寸感和界限感,是你在任何时候说清楚事情的重要底线。

所以,千万别让两个人之间的事,成为两个朋友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