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读书总是好的!读书能平稳情绪,读书能改变心态,读书能调整性格,读书能改写命运!这不是无稽之谈,更不是夸大其词、故弄玄虚,身边有太多因读书而变得不同的人和事,并且,因为读书带来的改变,自己也有切身的体会!

然而,无处不在的物质与名利的诱惑,让社会变的越来越浮躁,人心也变得越来越不淡定、越来越不安宁, 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时候,工作之余的时间选择了聊天,喝酒,看手机,打游戏,甚至是街头闲逛、追星看剧,于是,贫乏,无知,粗暴,无理者越来越多!教化丧失,民风日下,人心浮动,追名逐利,书似乎成了多余无用的东西!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读书有什么用,看谁谁没读过书,照样干大事,挣大钱;再看某某领导,老板椅后面的书柜很漂亮,里面也摆满了书,可他们读过几本?装装样子罢了,官还是照样做,钱还是照样捞;也有人会说,每天忙的如“驴”,累的如“狗”,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读书? 其实,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横向比较,纵看一个人,读书与不读,读多与读少,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他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开创新的朝代,缔造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的国家政权,跟他当年图书馆中的大量阅读是分不开的,从湘乡小学的藏书楼,到湖南省立的图书馆,再到拥有新潮思想及大量藏书的北大图书馆,一路走来,他始终没停下如饥似渴、追寻书籍的步伐!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封闭山乡的穷小子,如果没有大量的深入研读,他会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领袖,或者说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领袖!另外,读书也并不一定要大段时间才能读,包里、床头,案上……随手放一本,等车的时间,坐车的途中,工作的间隙,睡前的片刻……都可以拿出来看上一段;很多时候,常常会感到前路的迷茫 和工作上的力不从心,这时候,一本好书也许就能让我们解开许久的困惑,犹如缝隙中透来的阳光,让心渐明朗,又如心灵中打开了窗子,让人觉得光亮通畅!

前段时间,一直陷入忙碌中与压力中,生活的乐趣与希望似乎在这枯燥乏味的日复一日中消失殆尽,偶然看到一本《觉醒之旅》,粗粗翻阅,便觉象三伏天吃的一颗冰淇淋,凉爽而舒适,内心的浮躁与焦虑一点点祛除,竟然又有了动力调整心态与作息:工作,健身,读书,专业知识获取,自身能力提升,生活又重新找到了方向,依然忙碌,依然有压力,但心中充实且充满了希望!自我的感觉是:不仅从书中了解了人生,获取了自己需要的知识,书,也给了我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此后的日子里,每当感到内心苍白或浮躁时,就会静下心来选本好书,细细品味,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与理性的世界中,给困乏干渴的心灵以慰藉和滋润,从而使原本空虚寂寞的内心也逐渐丰盈充实起来!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写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无论生活境况如何,书读多了,收获的东西自然就会越来越多,人不仅变得越来越有修养,品味和气质自然也会有很大地提升!

也许是刚刚走出校门,生活阅历不够的缘故吧,也或者就是因为书读的太少,以前总是局限于小小的生活中的一隅,看不清更长的路,望不到更远的前方,更想不到人生处处会有根本料想不到的变故,而朋友的一句“读书让人畅游古今,学布四海”的感慨,让我也试着开始了工作之余的读书生活,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不仅仅是开拓了视野,也拥有了更广博的心胸及长远的目光!从此爬出井底,望向更辽阔的天空!母亲常常对我说,看事,听话,不要只用眼睛和耳朵,要学会用心去看,用脑子去听!有的书真的象母亲,和风细雨,娓娓而谈,让原本执拗、迷惘甚至无助的灵魂日渐独立起来!有人说,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了一个益友!是的,人无友则无味,人生无友则无趣,书读多了就如朋友多了一样,原本苍白枯燥的生活也会渐渐过得有滋有味,书,不仅能在其中领略人生百态,更能在书中获取生命的真谛,享受人生的乐趣! 不仅仅如此,汉代文学家刘向曾曰:“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我想,人心犹如身体,病者居多,那么,治心病者,书为药也!读书,小病小翻阅,大病大研读,总有一本能治病!总有一本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