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不少老闆誤解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句話!

沒有哪個老闆不想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鐵打的營盤”,但他們往往是事與願違。

實際上,很多公司都更像是個流水的營盤,員工來來去去如流水。

可笑的是,竟然有老闆對此非常得意,他們認為一大批低成本的員工進來,然後這批員工又在轉正之前“流走”,公司就相當於割了一茬韭菜......

這也算是奇葩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對於這句話,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禕曾經表達過一個觀點。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當團隊裡有人離開的時候,肯定有不少領導會拿這句話來安慰自己。但我覺得這句話有誤導,因為他把營盤和兵的關係,也就是公司和員工的關係完全看成是單純的僱傭關係了。

對於一個公司,尤其是對創業團隊來講,如果公司和員工只是僱傭關係,如果每個員工都把自己做的事情僅僅當作一份工作,當作一種養家餬口、解決財務問題的工具,那麼這個營盤絕對不會是鐵打的,而是紙糊的,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坍塌。

老闆和下屬,公司和員工,一直是一個簡單又複雜的關係。

說簡單,是因為從本質上說,兩者之間就是一個簡單的勞動力僱傭、購買的關係。

員工付出勞動,老闆給予報酬,這種勞動力交易是雙方關係的基石。

試想一下,如果員工不產生勞動價值,或老闆給員工勞動報酬,雙方的關係就根本沒有存在的可能。

大家都很忙的。

說複雜,是因為從利益、感情、工作目標、增長和前途等各個維度,兩者之間隨著時間的增加和互動的深入,會不可避免地從單純的交易關係逐漸變成一種利益感情交織的狀態。

一個巴掌拍不響,簡單或複雜,完全是公司和員工之間共同參與而形成的結果。

簡單有簡單的好處,複雜有複雜的奇妙。

如果是完全的勞動力買賣、交易的關係,一方給錢,一方出力,兩者互不相欠,乾脆利落。

比如你乘坐一次網約車出行,完成交易後誰也不用理會誰,各走各路。

這種簡單的交易適合短期的、一次性的臨時交易場景。

而複雜的勞動力關係,一般產生在需要人和人協作,並且是長期協作的勞動場景。

比如你去組建一個樂隊,你不但要保證樂隊成員的基本水準,還要通過彼此溝通、練習以實現整體的良好演出效果。

可以說,複雜化是簡單勞動力交易關係的升級,其共同協作完成目標的能力要比簡單的交易關係強大很多。

我們看歷史上的戰爭,農民起義如果形不成複雜的組織化體系,往往就是烏合之眾,其散兵遊勇的個人戰鬥力或許很強,但終究是被集體組織化的軍隊所碾壓。

因此,創業和企業經營,只能是選擇做“鐵打的營盤”,採取複雜化的組織體系。

這裡有個關鍵,老闆和員工的心態非常重要,比如老闆想的是“簡單”,員工想的是“複雜”(這種情況當然少見),或者老闆想的是“複雜”,員工想的是“簡單”,那就混亂了。

一般來說,“流水的兵”有兩種情況。

從員工的角度,他如果只是想要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是按月拿錢,那自然對公司談不上什麼期待,就算有也不過是想多賺一些錢。

用周鴻禕的話說,他們只是把自己在公司的工作,當作一種養家餬口、解決財務問題的工具,那麼,這個營盤絕對不會是鐵打的,而是紙糊的,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坍塌。

客觀地說,這樣的員工不在少數。

有的員工是能力強,所以總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公司,他們把當下的工作看成是臨時的過度、踏板。

而有的員工能力一般,或其根本沒有多少工作的動力,在公司上班只是用來混日子、打發時間而已。

另一種情況,老闆和管理層出了問題,或者說是經營能力不夠,他們既不能給員工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和前景,在工作和經營管理當中也不能妥善的安排好員工,讓其彼此協作、各展才能,組建成為一個強大的團隊。

這樣的公司,但凡是有點事業抱負和才能的員工都會主動選擇成為“流水的兵”。

當然還有開頭說過的那種奇葩老闆的情況,還有一種企業體量做到很大,自然會有新陳代謝導致出現“流水的兵”,這兩種就不展開議論了。

究竟如何實現“鐵打的營盤”?

企業創始人、老闆,佔一大半的因素,特別是在企業初期的時候。

舉個例子:

任正非創業的時候,認識到「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所以,他在企業經營的一開始,就是去做組織者,追求從事企業的組織建設——

「不再是自己去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在時代前面,我越來越不懂技術、越來越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地善待團體,充分發揮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將一事無成。」

而有了這個思想的轉變還不行,就像老方前面所說,員工付出勞動、老闆給予報酬,是兩者之間勞動力交易關係的基石。

所以,首先和員工談錢是一種很嚴肅、很負責人的態度。

任正非是怎麼做的呢?

「我創建公司時設計了員工持股制度,通過利益分享,團結起員工,那時我還不懂期權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這方面很發達,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僅憑自己過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與員工分擔責任,分享利益。」

此後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這種無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開放到如此鮮豔,成就華為的大事業。”

其團隊戰鬥力之強悍,其事業成就之高,世所罕見。

「利益共享,責任共擔」

大道至簡,這八個字值得大多數老闆去學習一輩子。

所謂鐵打的營盤,首先是企業創始人設定好遊戲規則,然後是通過利益的粘合作用,做到這兩點,“鐵打的營盤”就有望達成。

周鴻禕說,創業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接力賽,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沒個七八年達不到目標;同時又要求你必須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競爭。

而周鴻禕的意見是,“這一切都需要優秀的合夥人來執行,前赴後繼。這一過程中,無論是創業團隊,還是已經成熟的公司,分享機制、激勵機制非常重要。”

同樣是「分享機制、激勵機制」

事實上,沒有先進的、人性化的「分享機制、激勵機制」,員工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就不可能被激發出來,就算偶爾激發出來,也無法持續下去。

「有的在公司一股獨大,不願意跟別人合作、不願意跟別人分享,只是希望別人為他打工。」

對於很多老闆的這個心理,周鴻禕提了個問題:

你自己創業是因為不願意給別人打工,為什麼你覺得別人就會願意一直為你打工呢?

要明白,有什麼樣的員工,就有什麼樣的公司,員工的實力代表了公司的實力,越是有才能的員工就越不甘心一直打工下去。

反過來說,越是甘心情願打工的員工,越難以創造出實際價值。還記得周鴻禕怒懟過的“小白兔”員工嗎?

公司部門領導和人力資源部門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員工,否則就會發生死海效應: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力強的員工容易離職,因為他們對公司內愚蠢的行為的容忍度不高,他們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員工傾向於留著不走,他們也不太好找工作,年頭久了,他們就變中高層了。這種現象叫“死海效應”;好員工像死海的水一樣蒸發掉,然後死海鹽度就變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清理“小白兔”員工已經是各位大佬的共識了。

史玉柱就曾和馬雲爭論過「究竟小白兔對公司危害大,還是惡劣的壞人對公司危害大?」的問題。

結果是史玉柱被馬雲說服,他說巨人公司要每季度實行10%末尾淘汰,讓“兔子窩”變“狼群”。

“風投女王”徐新也表示,小白兔是最難的,跟著你很多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就是沒有業績。幹掉它,你好像有點心軟,做不到,但是我告訴你,如果你不幹掉小白兔,對你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這也是打造“鐵營盤”的必須,不然「劣幣逐良幣」,好的員工成了“流水的兵”,企業的“鐵營盤”就成了一個泡影。

周鴻禕在江湖有“紅衣大炮”的綽號,他的創業史簡直就是一個不斷和對手廝殺的歷史,他曾說,「競爭對手就像磨刀石一樣,它把我們磨得非常鋒利,然後我們就手起刀落,把競爭對手給砍掉了。」

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協作團隊支撐,周鴻禕又怎麼可能打敗對手。

時代在發展,在今天的企業環境當中,簡單的僱傭制已經的搖搖欲墜了,如果沒有團隊協作形成的“鐵營盤”,企業就無法實現最高的效率,而沒有最高的效率,企業又如何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所以,以後的“鐵營盤”一定會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智慧的共生型組織,它通過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核心,可以自我靈活調整,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完美髮揮出自己的力量。

世界錯綜複雜,變化莫測,唯有生存和發展是永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