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虚伪的人,越有这四个表现,擦亮眼看清楚!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佛家常常告诫世人要行善积德,造福天下。人分善恶,善者先人后己,付之大爱;恶者事为己虑,负之于人。其实不管是好人或者恶人,假如内外一致倒也好辨认,最怕的是那种表里不一,内心虚假之人。这种人表面干的看似是善事,但却带有自身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以光鲜的伪善外衣,掩饰内心的虚伪和无耻。

真所谓真恶易见,伪善难分,若无高深的智慧,一般人往往很容易被“障眼法”迷惑。洪应明的《菜根谭》里就对这种虚假的伪君子做出了总结,平时若是遇到其中的这四类人一定要切切小心,敬而远之。

一、为善而欲自高胜人

释义:做好事不是真为了行善,而是想因此提高自己的名望,超过别人。

其实行善积德本应是一件平常且无需引人注意的事情,只要能对需要帮助的一方做出实际且有效的善举就可以了。行善何须留名?但有些人就不是这样想,他们做善事的前提是要先吸引外界的目光,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做好事的过程,让别人给他们贴上慈善家的标签。这种人往往喜欢站立于道德的制高点,通过各种浮夸的慈善家名头,来粉饰自己品德的高尚和地位的优越。然而现实的许多例子告诉我们,往往这样的人,背地里更能干出龌龊之事。

二、施恩而欲要名结好

释义:对别人施于恩惠是为了获得好名声,并结交对方。

君子施于恩惠,往往是真心付出,不求得回报的。但那些虚伪之人的恩惠却是为了收买人心,从心理上控制对方,让人能死心塌地地为其卖命。正如鱼腹藏剑的故事就是如此,公子姬光之所以对专诸这个地位卑微的屠户礼遇厚待,还孝敬对方的母亲。看似给了专诸极大的恩惠,但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感动专诸,让他能心甘情愿地帮自己去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这种所谓的恩情往往暗藏杀机,目的不纯,恩惠越大可能就越危险。

三、修业而欲惊世骇俗

释义:建立功业是为了让世俗感到震惊。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丈夫就应该心怀天下,做出一番事业和功绩来,真正为百姓谋求福利和安宁。但伪君子并不这样想,他们的大事业并不是希望能带给社会多少的利益和发展,他们往往顾及的是这件事能让自己的名声提高多少,只要能出名,即使所做之事再荒唐也无所谓。就如一些为官者功利心过重,所做的许多的决策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履历,至于对民生能带来多大的好处,从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四、植节而欲标异见奇

释义:树立做人的准则和操守,是为了标新立异。

真正的大德大善之君子,其实大多都是平易近人,且生活与常人无异,处事风格也大多平凡普通。都说丑人多作怪,反倒是那些伪君子,为了凸显自己的气节或者风骨的人,往往给自己制定出一些与平常人不一样的规矩,好引起别人的注意。人们常说心里缺什么就越想表现什么,这种在大事面前平日里的操守经不起真火的检验,反而最容易失去做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