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上海滩的几位古董大鳄:为何锒铛入狱?

看到标题后有木有吓到小伙伴们呀!

其实这是发生在

解放初的事情,

那么,这几位大鳄是谁?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上海古玩街


民国时的上海南方文物集散中心

1927年南京政府建立后,

上海经济空前发展,

文物出口生意越发火爆

古董商抓住机会纷纷做起

洋庄生意





其中有四位实力较强的古玩商,

他们分别是禹贡古玩号的叶叔重

雪畊斋的张雪庚、福源斋的戴福葆

和珊瑚林古物流通处的洪玉琳

这四家古玩店的牌子并不老,

有的开在三十年代末,

有的成立于抗日战争后。




上海南京路古玩摊


他们与当时最大的文物出口公司

卢吴公司

有密切的联系,

这家公司的主人我们并不陌生,

他在法国、美国等地开古董店,

国内有代理为其提供货源。




卢芹斋(右1)与顾客在古董店


叶叔重曾是卢吴公司驻北平负责人,

青少年时留学巴黎,

1928年回国做古玩生意,

1942年叶以500万法币资本

独资开设禹贡古玩号,

以经营商周、秦汉青铜器

和宋元名窑瓷为主。




卢芹斋的巴黎红楼


1951年至1954年,

禹贡在经营活动中,

曾被上海博物馆收购

商代晚期四羊首瓿、

西周晚期龙纹大钟等珍贵文物11件。





当时各大古玩商都互通往来,

其中张雪庚是抗日胜利

前后发展起来的佼佼者。

他擅长金石、书画古玩鉴定,

曾接替叶叔重出任卢吴公司代经理,

凭借鉴定技能贩卖了大量古董。




兽面纹盉 商代晚期 张雪庚捐赠


1942年,他独资成立雪耕斋,

注册资金为法币200万元。

这笔资金对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他收购的高品质古董才能彰显他的富有。

2009年上海崇源拍卖会上

曾出现一套乾隆御题碧玉册

1940年他从北方高价买入,

之后从未转手。




乾隆御题碧玉册 张雪庚旧藏


这件玉册由其后人保留了70多年,

可见张雪庚对它们的喜爱,

但他贩卖的青铜器就没那么幸运,

都经过他被一件件送到海外。

挣够国宝财总有自食其果的时候。

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几件商代青铜器,

就是张雪庚走私被查的见证。




兽面纹尊 商代中期 张雪庚捐赠


上博有一批浑源彝器

它们是中国春秋末期的青铜器群,

1923年在山西浑源被盗掘出土

一部分被古玩商贩卖巴黎,

一部分被藏匿中国20多年未出境




牺尊 春秋晚期 浑源青铜器


1947年,

张雪庚获得这批文物时正值抗战胜利,

他料想社会无暇顾及古物,

以为走私时机成熟,便蠢蠢欲动,

将精心伪装的17箱文物

于次年交由亚细亚商运公司运往码头,

准备择日搭载美国邮轮启运纽约,

而在报关单据货品栏

只写填了“仿古品”字样




浑源铜器被秘密运往上海时,

《申报》等媒体就已刊文报道

古董商将古物外流偷运出国,

时隔一周后,上博就向市长呈文

请求查禁古物出口,

所以张雪庚走私一事早已皆知,

即使他不惜重金走“上层路线”,

想强行开道闯关也于事无补。




国外博物馆藏浑源铜器


最后海关严查后由

博物馆前往码头开箱查验,

经鉴定,这17箱共342件古物

只有3件是仿制品,

其余包括近10件浑源铜器在

内342件均属有很高历史与

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馆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出台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

可是张雪庚等人以为仍有可乘之机,

无视法律继续走私。

1955年初,“雪耕斋”古玩店一伙计,

在当时的夜校学习,

检举了张雪庚过去文物走私出口行为,

现在又将文物交给香港的戴福葆,

在海外代卖的问题。

夜校共产党上报给组织,

将他们送上法庭。





走私案的最后结局是:

张雪庚、叶叔重被上海市第二中级

人民法院判处徒刑十五年

两人财产被没收,

二人在青海服刑最终命折于此。

洪玉林在结案前已感走投无路,

跳楼自杀。

戴福保逃回香港

从此再未回故乡。




戴福葆


轰动一时的文物案件已成历史,

当年他们运出境的文物也在陆续回国,

但数量之大依然需要藏家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