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梦回2017”,缺钱的复星医药正“骑虎难下”

中访网(张燕)如果一位投资者在2017年年初以每股23元左右的价格买入复星医药(600196),若到现在依然持有,那他应该已经经历了一个“轮回”。

10月30日,复星医药股价跌至每股23.8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创下今年以来的股价新低,同时也意味着这只股票回吐了自2017年以来的所有涨幅。

花了1年半的时间,复星医药股价涨至历史最高的每股47.9元,却仅仅花了半年的时间“梦回2017”。这不禁让人好奇,闪崩的背后,复星医药怎么了。

有人说是长生生物“疫苗案”之后,投资者草木皆兵导致的。就在“疫苗案”发生不久,复星医药的子公司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遭其内部员工举报,称“在违反国家药品生产管理法规方面比长春长生生物有过之无不及”。

最后,经监管部门调查,举报信内容部分属实,而重庆市食药监局发布公告,依法收回复星医药该子公司的《药品GMP证书》。

虽然收回GMP证书会对该公司收入造成影响,但实际上并未撼动其生存根本。不过正值“假药案”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之时,子公司“大闹乌龙”,着实对复星医药股价下跌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这并非其股价下跌的根本原因。

复星医药股价下跌始于今年5月底,当时“子公司事件”并未发生,并且在8月闹出“子公司事件”至今,复星股价仍未有所转机。这两个时间点的错差,似乎在说明“子公司案”甚至是“疫苗案”或许都掩盖了公司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

若想找出复星医药的真正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归公司今年的业绩。

复星医药公告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81.4亿元,同比增长40%;但与此同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减少13.4%。并且,公司第三季度的单季营业收入为62.8亿元,同比增长36.4%,同期净利润为5.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6.9%。

如果说单季业绩不能说明什么,那连续三份财报同时报跌,是否会引起投资者警觉?

中访网观察到,三季报其实已是复星医药今年以来第三次交出盈利下滑的成绩单。从一季报、中报到现在,在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复星医药的同期净利润都是倒跌数据。三份财报中,公司净利润跌幅分别为4.3%、7.6%以及13.4%,下跌幅度在不断扩大。

也就是说,现在的复星医药实际上处于一个“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处境。作为一家集仿制药及原研药一身的综合性大型药企,“不增利”让复星医药的现金状况也出现一丝危机。

三季报显示,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0.9亿元。单从这一数据看,公司现金流足够充沛。但要知道,公司同期净利润达到了23.4亿元。当净利润高于公司现金流净额时,一般不是公司的收账出现问题就是费用管控出现问题。

对此,复星医药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解释,公司业绩出现下滑的原因在于增加研发费用。前三季度,复星医药投入研发费用共计1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亿元,增长59.1%。其次,复宏汉霖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费用,额外支出了8611万元。此外,2018年1-9月的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4.3%,增长了21.3亿元。

从公司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增加研发、扩大市场是导致其业绩下滑的重点原因。但是凡事总应该有个“度”,俗话说,“步子迈大了容易出问题”。

从近三年披露的数据来看,复星医药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连续三年上升,从2016年三季报披露的46.5%增至如今的51.8%。

并且,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短期借款已达74.3亿元。与此同时,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9.8亿元。而公司当期货币资金仅有74.2亿元。

虽然以复星医药的融资能力,出现资金链问题的几率十分低,但公司目前现金情况较为紧张却是财报告诉我们的一个真实故事。

10月17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向Fortune Fountain Investment limited转让了635.58万股股份”,而这次转让将会为给复星医药带来税后3.5亿元的收益。出售资本,回笼资金是许多投资者对复星医药这次公告的普遍解读。

只是,医药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原研药的投入与产出中存在极大的风险。临床试验成功与否直到结果出来其实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复星医药加大研发费用以期尽快获得可观成果的行为几乎是一个“对赌行为”。虽然从市场及股价的表现来看,很多投资者并不看好。但毕竟这一家救命药研发公司,还是有更多人希望它能“赌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