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次抱著就不哭並且睡的很香,放下來幾分鐘就醒了並且哭鬧,這是為什麼?

紫瑤瘋


你好,我是章醫生,很高興解答你的問題。因為小寶寶REM睡眠偏多,所以大多睡不沉、睡不久、放不下床,但隨著月齡的增加,寶寶逐漸就能擁有良好的睡眠質量了。

為啥睡渣寶寶總是睡不沉,放不下?為什麼總是睡著睡著就哭/笑?為什麼睡一個小時就醒……

其實都可以用快速眼動睡眠原理來解釋哦。

寶寶的快速眼動睡眠,又稱REM睡眠,也可以稱為活動睡眠,或者老人家常說的—夢睡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與記憶,我們統稱為夢睡。

寶寶在夢睡中,眼球快速轉動,這期間大腦皮層並沒有被完全抑制,仍然處於活動狀態,睡眠很淺,所以容易醒,也會講夢話、哭鬧、尖叫、發笑等等。

寶寶剛出生時REM睡眠可佔到70%左右,隨著年齡增長比例快速減少,1歲時就已經降到40%了。

這種睡眠就是爸爸媽媽眼中認為寶寶“睡不沉”的表現。

為什麼放到床上就像“放炸藥包”呢?

按照睡眠理論來講,剛出生時,寶寶都是從REM階段開始入睡的,睡眠比較淺,20分鐘後才可以進入深睡眠,所以都得抱上半小時才能放到床上去。而且這階段睡眠本身較淺,因此就像放“炸藥包”一樣,一不小心就會驚醒寶寶,又得重新再來再來一輪。

就算寶寶睡著了,也可能很快就醒來。

因為寶寶(0~6月)的睡眠週期很短,大約只有50-60分鐘,所以,很多寶寶在睡眠週期結束後沒能自動接下一覺,很快就醒了。

但是,6月齡後寶寶的夢睡就會減少了,非快速眼動睡眠會增加,等到1歲後,就可以直接從非快速眼動睡眠開始入睡了,這樣寶寶就會很快就進入深睡眠。

所以,光明就在前面!

怎麼才能讓寶寶連續睡眠呢?

有的媽媽很疑惑,既然寶寶生理結構相似,為啥別人是睡眠天使,我家寶寶是睡渣?

其實,寶寶在睡眠週期醒過來後,如果能自我安撫(3月齡後可具備自我安撫的能力),很快就能接覺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但有的寶寶已經形成必須藉助餵奶、抱睡、安撫奶嘴等其他安撫物睡覺的習慣,這類寶寶就容易頻繁醒來。

讓寶寶具有自我安撫能力就很重要哦,因為訓練方法太複雜,我們放在以後再討論。


缺鈣會不會讓寶寶睡不好?

缺鈣的確會引起夜驚,但1歲內寶寶缺鈣的概率非常小,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都能給寶寶充足的鈣量。

如果媽媽實在擔憂,可以先去醫院做個骨密度檢測,再來補充鈣劑也不遲。

REM睡眠這麼淺,對寶寶大腦有沒有壞處呢?

都說深度睡眠促進寶寶發育,這麼淺的睡眠會不會有危害呢?

當然沒有啦,這類睡眠對寶寶的好處大大的!

根據研究發現,寶寶在此階段睡眠中大腦發育得最快。

特別是早產兒,這階段的睡眠幾乎達到了90%以上!

在REM睡眠中,可以自動儲存有用的信息,去掉無用的信息,自動刺激大腦發育,提供有益的想象促進大腦發育。

所以,當小寶寶睡不沉,睡著哭,睡著笑,爸爸媽媽不應該擔憂,應該高興,這時候寶寶大腦又上了一個臺階。


章嵐育兒


我們家孩子在一個多月的時候也曾出現過這種情況,無論是白天醒著的時候還是小睡都要人抱著,一放下就哭鬧,只有夜晚進入深度睡眠才能脫的了手,回想那段時間,一家人真是筋疲力盡啊!

經過我多方排查、諮詢、學習,摸索總結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安全感。小寶寶從溫暖的子宮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不免有些無所適從。建議爸爸媽媽多擁抱孩子,用背巾輔助背孩子,晚上睡覺藉助襁褓巾包裹小寶寶,讓他有種回到子宮的感覺,從而獲得安全感。

2、肚子脹氣了。小寶寶希望通過父母的懷抱和搖晃來減輕不適,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建議每次喂完奶,爸爸媽媽幫助小寶寶拍拍奶嗝,有效預防脹氣的產生,寶寶舒舒服服的才會不哭不鬧,安安靜靜睡覺。

3、缺鈣。寶寶缺鈣,會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強,導致寶寶處於精神亢奮狀態,煩躁不安、難以入睡,或者睡不安穩、容易驚醒,從而影響寶寶健康成長。建議家長朋友們要堅持給孩子補充魚肝油,促進鈣的吸收。

4、有依賴感。一般出現在三個月以上的寶寶,沒有任何原由,就是想要“賴”在家人的懷抱裡,對於這類情況,爸爸媽媽們可不能縱容他們的這個壞習慣,不僅影響睡眠也不利於孩子的骨骼生長。家長朋友們可以藉助嬰兒床、嬰兒搖搖椅等幫助孩子過度到床上躺著。

希望我的回覆對您有用!


親子溝通如何說


這是個世界難題,原因可能是:

小月齡寶寶的驚跳反射(莫羅反射),在寶寶仰臥的時候最明顯。突然的刺激(周圍溫度的改變、床的傾斜角度、離開熟悉的媽媽的擁抱),嬰兒會下意識的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即使在睡覺時,也會有這種反應,然後就把自己弄醒了。

安全感(依戀理論):

寶寶一出生就會在心理上去依賴身邊的一個最重要的,獨一無二的成人(通常是媽媽),並通過和這個成人的關係,發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動的方式,用來探索這個世界。

如果媽媽能夠總是在寶寶身邊(available),對寶寶的需求敏感(sensitive),並且經常表示支持(supportive),那麼寶寶就會感到自己是被愛和被保護的,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然後更好的去探索這個世界。

心理學將這樣獲得足夠安全感的寶寶叫做安全型依戀。

寶寶會感受到媽媽在抱他的時候,眼神是充滿慈愛還是滿不在乎,語氣是柔和的還是不耐煩的,表情是愉悅的還是煩躁的,乃至媽媽的手勁兒大不大,肌肉是否僵硬。如果突然媽媽把孩子放到床上,哪怕只是為了應付而勉強抱著,寶寶無法感受到愛意,依然會缺乏安全感,越缺乏安全感,越容易哭鬧。


所以驚跳嚴重的寶寶建議裹襁褓,這樣能降低刺激的程度,同時需要睡前需要用心安撫,增強寶寶的安全感。不要把孩子從抱睡直接過度到仰躺,這樣的變化太大。在寶寶有睡意的時候,媽媽就可以先坐到床上,慢慢斜躺,而後側躺,一手環繞寶寶,一手輕輕安撫寶寶,可以哼哼搖籃曲,增加寶寶安全感,等寶寶進入深睡眠,再慢慢放開。


兒科醫生鮑秀蘭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能回答你的提問。

你家寶寶的睡眠習慣不好啊,這種抱睡的習慣,得戒。這種哄睡1小時放下秒醒的“小壞蛋”,還別說,很多家庭都有。


首先,寶寶在孃胎裡就習慣了媽媽的心跳和氣息,會依賴這種抱著睡的感覺,一旦沒有了這種感覺,比如“嗯?這好像不是媽媽的懷抱”,就會因為沒安全感而哭鬧。

而且,3個月內的寶寶,入睡第一階段是先進入20分鐘左右的淺睡眠,這個時間段內把他們放到床上去,放心,基本上會醒來的(腦補媽媽內心: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那3個月後呢?那會睡眠週期逐漸形成並相應延長,這種一放下就哭鬧的現象會有所好轉,先別高興得太早,看重點——只是有所好轉。


最有效的辦法嘛,就是直接把寶寶放在床上入睡,而不是抱著哄睡。等他差不多睡著了,媽媽最好再放一件自己穿過的衣服,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氣息。


試試不?


兒科醫生魚小南


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發現小嬰兒剛出生不久,睡覺都特別不安穩,本來抱著睡得好好的,一放到床上,她就自己扭動幾下就醒了,甚至會哭鬧起來,原有的睡眠也被打亂了。其實小嬰兒在頭幾個月是變化特別快的,可能所有嬰兒的狀態也不能這麼一概而論,通常來說,嬰兒在一個月之內,睡眠還是相對來說安穩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很多嬰兒攝影都是安排在最早期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睡覺起來對外界的干擾和噪音並不是那麼的敏感。這麼大的嬰兒,如果把它放在襁褓裡,或者放在嬰兒背袋裡面,放在身上揹著帶出去是非常容易的,基本上外界的喧鬧也不會讓他們容易驚醒。但是從嬰兒從三個星期左右開始就變得對外界的噪音特別敏感了。媽媽通常也會發現,大概從這個時候開始,嬰兒就不太容易睡整覺了,一般來說小嬰兒的睡眠週期是30-45分鐘,整個睡眠週期指的是從淺睡眠到深睡眠,再到淺睡眠再醒來的過程,基本上他睡這麼長時間總是會自己醒來,如果大人不幫著她接覺,或者繼續把他抱起來哄睡的話,那麼可能這一覺就到此為止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從嬰兒三個星期到兩個月到三個月,這段時間幫他養成好睡眠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具體的做法呢就是這段時間,大人就肯定要辛苦一點,基本上小嬰兒睡覺,你不能離開他太遠,在旁邊要看著,如果他的身體出現晃動,得拿手去按一下,讓她產生安全感,然後如果她快要醒來,可以嘗試著一邊輕輕地拍他的背部,一邊嘴裡發出噓噓的聲音,暗示他要繼續睡下去,如果他真的完全醒過來了,甚至要把她抱起來,重新開始哄睡的流程。另外幼兒這個階段由於還是有驚跳反射,也就是說在睡覺的時候會手腳突然晃動,然後經常會把自己晃醒,所以建議在這個階段的嬰兒睡覺都給它穿上特製的睡袋,也就是說需要把手固定在身體兩側。這些特別好用的工具都能夠幫助小孩睡覺。另外有了接覺的方法以後,也要持之以恆,因為並不可能今天家長用這些方法,明天小嬰兒就會學會自己接著睡覺了。嬰兒建立長期的睡眠,也就是一次睡兩個小時左右,一是隨著他們長大,可能睡覺會越來越安穩,第二是在嬰兒比較小月齡的時候要有比較好的睡眠習慣。


桔子幫小幫主


嬰兒一放下就哭是許多媽媽都非常頭疼的事情,小寶寶們固執的非要抱著睡,一放下就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好的對策嗎?月嫂育嬰師劉美玉幫您找原因。

原因一:沒吃飽

新生寶寶嘴巴的吸力比較小,尤其是吃母乳會比較費勁兒,吃著吃著就會睡著,但是這種睡不是真的睡了,而只是吃累了,一旦放下,寶寶就會發現自己還餓,於是哭著表示還要吃,一吃又睡著,這樣反覆下去,寶寶沒吃好也沒睡好。所以,吃母乳時寶寶最好是清醒的。


很多新媽媽把吃奶當成哄睡的手段,總是把寶寶“喂睡”,然後抱怨寶寶放下就醒來哭這是肯定。

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瓶,寶寶都會吞下一些氣體,在肚子裡會非常不舒服,你抱著的時候身體蜷縮著還好,一放下躺平就難受了,肯定要醒的。

原因二:拍嗝

不要偷懶,不要“奶睡”,吃飽了一定要豎起來把嗝拍出來,寶寶才能舒舒服服的踏實睡。要不肚子脹氣不舒服也容易哭。

原因三:驚跳

學名叫做“莫羅氏反射”,指的是在“突然的聲音”和“感覺到下墜”這兩種情況下,嬰兒會像受驚了一樣,兩隻手突然抬起,把自己弄醒。

這個反射最晚到四五個月才會消失,很多老人說孩子被嚇到了,其實不是,是所有新生兒都會有的神經反射,很正常的。

而這兩種引起莫羅反射的因素都是有應對辦法的。

1、突然的聲音

越安靜,細小的聲音就會越突兀。而絕對的安靜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對付“突然的聲音”的辦法,不是保持安靜,而是保持“嘈雜”,給寶寶放白噪音,音樂等,讓環境一直有聲音,寶寶就不會因為“突然的聲音”被嚇到了。

不要擔心什麼白噪音影響聽力,寶寶在媽媽肚子裡聽了好幾個月了。你可能忘了,媽媽肚子裡是很吵的。

2、下墜的感覺

如果你是將寶寶哄睡了,再放下,寶寶多半會因為下墜的感覺驚醒,所以,怎麼“放下”還是有些講究的:

第一注意不要讓寶寶的頭先著床;第二最好是側著放下,再躺平;第三大家都懂,放得慢一點。

當然,最好是不要睡著了放下,讓寶寶慢慢習慣放在床上哄睡,你就不用發明一千零一種“放下寶寶”的方法了。也不會嚇哭了。

原因四:缺乏安全感

什麼叫做缺乏安全感,就是對於“突然的改變”不適應,害怕,恐懼。

譬如說,我原來在媽媽肚子裡被緊緊束縛著,怎麼突然不被束縛了?譬如說,我睡著的時候是被抱著的啊,怎麼突然沒人抱了?

試問,你睡著的時候在床上,醒了的時候發現在廚房的地板上了,你會不會發飆呢!

所以呢,打包裹是很重要的,已經很多媽媽表示,寶寶不包裹就放下醒,包裹了放在床上一睡兩個小時。

如果寶寶十分抗拒打包裹,那可以試試看用個枕頭夾著他的身體,或者用小米或者豆子縫個口袋壓住胳膊。

所以呢,讓寶寶練習在床上躺著是很重要的,哪怕他一時練不會,但是請不要放棄努力,事實證明抱著哄是長久不了的。

還有一個讓寶寶保持安全感的好辦法,就是培養一個安慰物,這對寶寶以後形成自我入睡的能力也是有大大的好處的。聽聽小海馬或胎教音樂,從小培養寶寶好性格,減少哭鬧。

原因五:脹氣

脹氣的寶寶多半會有種表現,就是“躺平了就難受”,就是喜歡抱著。

脹氣寶寶分兩種情況,一個是胃裡有氣,拍嗝可以解決,一種是腸子裡有氣,這個就有點難辦了。

如果你的寶寶一躺平了就哼哼唧唧,滿臉通紅亂使勁兒,那就是脹氣了。

就算是寶寶脹氣,我也是建議,能放下就放下,抻來抻去哼哼唧唧沒關係,只要不醒就不用理,實在是難受得睡不著了,再抱起來。

脹氣是一陣一陣的,這陣拉了粑粑放了屁,把氣排出去了,可以舒服一陣,舒服的時候還是儘量別抱著,不要因為害怕寶寶哭而總是抱著。

原因六:壞習慣

這個問題主要針對於三個月以上的大齡寶寶。

小寶寶剛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缺乏安全感,肚子不舒服,喜歡抱著也算正常。

小寶寶多抱抱可以,但是不能無節制的抱,要慢慢讓寶寶適應在床上躺著,堅持下去會有效。



各位寶媽您覺得我分析的對嗎?


月嫂36220061


寶寶抱著已經睡著了,放下就醒然後哭,這是典型的落地醒。有的寶寶1歲多了,依然需要媽媽抱著,並且是整晚不能放下,媽媽的辛苦可想而知。

應對寶寶一放就醒,第一個對策——神奇的九步法

放寶寶到床上的時候,先放腳

寶寶的小屁股著床

寶寶的背部著床

寶寶的頭部著床,注意媽媽的手不要急著抽出來

用騰出來的那隻手固定住寶寶身體的一側和頭部

當寶寶呼吸平穩均勻,抽出另一隻手

輕撫寶寶手臂或身體,呼吸依然平穩均勻,你成功一半了

輕輕離開,不要快速

離開寶寶

讓寶寶睡好整夜覺,媽媽需要——發展寶寶的睡眠能力

感官能力,包括觸覺、聽覺、視覺、內爾前庭等感官發展


身體控制能力,新生兒仰睡易醒、趴過去就抬頭、翻身就醒,這些都是身體控制能力不足

自我安撫能力,是寶寶自行入睡的重要基礎

為什麼你的寶寶一放就醒

內耳前庭發育滯後

原始反射還沒有消退或抑制

身體緊張

觸覺和空間感影響寶寶睡眠


睡眠是個大的話題,聊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泡泡育樂園傳播正確的育兒知識,幫助媽媽給嬰幼兒睡眠與運動方面的提高。讓寶寶吃好、玩好、睡好。如果你的寶寶有睡眠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或發信息給我。

“泡泡育樂園”有很多的育兒知識與大家分享,同時有專業的睡眠顧問和心理諮詢師可以給媽媽提供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關注公號留言,泡泡與更多的媽媽一起,致力於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樂園


這個問題很有普遍性,基本上每一位新手媽媽都遇到過,包括我。為什麼寶寶抱著睡很安穩,一放下就醒或者哭鬧呢?大致原因歸納為如下3點:

原因1: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對寶寶的作用,大家想到最多的是與寶寶缺鈣聯繫到一起。沒錯,維生素d缺乏會影響對鈣的吸收,容易造成兒童佝僂病或軟骨病。

實際上寶寶1歲之前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維生素d。因為從母乳當中無法獲取到,奶粉當中的含量也非常低,所以新生兒出生數天之後就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除了協調鈣和磷的關係,促進對鈣的吸收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寶寶在神經發育過程中提供穩定性。比如說,讓寶寶驚跳反射減少,讓寶寶睡眠更踏實。

原因2:淺睡眠狀態下的誤解

低月齡寶寶的睡眠,淺睡和熟睡各佔50%左右。每個睡眠週期在淺睡和熟睡之間轉換,時間大概50分鐘左右。寶寶大腦發育不完善,淺睡時大腦皮層仍然維持在興奮狀態,因此寶寶在淺睡時常表現出:吮吸、吃手指、做鬼臉、難過、委屈、假哭等等的表情。

但是這並不表示寶寶已經驚醒,或者餓了。不是!而是寶寶由淺睡到熟睡的導睡過程。

很多媽媽誤解寶寶這種淺睡眠是寶寶還沒有睡,就急於抱起來,造成寶寶真的醒來了。但是寶寶又想睡覺,所以媽媽一抱很快就安心地睡著了,並且非常香。常表現出會心的微笑。

所以,寶寶睡眠包括淺睡和熟睡兩個狀態。淺睡是寶寶睡眠的重要組成部分,寶寶大腦神經系統發育正是在淺睡狀態下完成的。因此,當寶寶表現出淺睡特徵時,一定不要去抱他。一般經歷20分鐘之後,就會進入熟睡狀態。


原因3:安全感不足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羊水包裹的環境,溫暖而安逸。寶寶出生後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唯一能依賴的就是媽媽的安全感。媽媽的氣味、聲音、撫觸等等。

所以,如果寶寶易醒實際上是寶寶安全感不夠的表現。怎麼辦呢?媽做到以下幾點:①堅持母乳餵養;②經常和寶寶說話;③睡前撫觸;④陪睡;⑤如果不能陪睡時放一件帶有媽媽體味的衣服放在寶寶身邊。

寶寶安全感不足時,媽媽儘量遲一點再去上班,爭取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寶寶對媽媽的依賴幾乎是天性,爸爸很難替代。


原因4:寶寶腸脹氣

腸脹氣,一般發生在月齡4個月之前的寶寶身上非常普遍。腸脹氣的寶寶很難哄睡,即使睡眠狀態下經常表現出哼哼唧唧、雙手握拳、蹬腿踢腿、臉紅足涼、身體扭來扭去、腹部隆起、哭鬧不止等症狀。

寶寶腸脹氣一般與餵養時吸入空氣、消化不良和肚臍著涼有關。當媽媽將寶寶抱起來後,原來水平狀態的腸胃張變成垂直狀態,或者用飛機抱時腸絞痛會得到改善。因此,寶寶一抱起來就舒服了容易入睡,放下後又開始哭了,這都是正常的表現。

寶寶腸脹氣,可以通過餵奶後拍嗝、腹部按摩、飛機抱、喂點溫開水來緩解症狀。

總之:寶寶抱著能睡好,放下就醒就哭鬧,媽媽要仔細觀察寶寶這麼做的原因,並釆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不要一味地抱著,否則媽咪整夜整夜地抱著身體也吃不消!


爸爸不講理


一孩子缺乏安全感!二就是大人慣的!我老二月子裡開始抱著,抱了一整個月子!後來,看孩子越來越胖越來越大,整天抱著孩子,孩子,大人都休息不好!於是,出了月子,果斷讓孩子一直躺著!剛開始,孩子哭也心疼,也是越哭越厲害,但是抱起來就不哭了!後來,下了狠心,孩子在哭,絕對不抱孩子,自己哭累了就睡著了!現在孩子四個多月了,吃飽了睡,睡了吃,然後醒著的時候,就陪著他玩,還能幹活,一個人帶孩子,感覺不到累了,之前抱著孩子的時候,累的都不行不行的,什麼都幹不了!大人不能慣孩子,孩子從小就明白,好習慣也是從小養成的,等到大了在糾正孩子習慣,那時候就晚了!所以,有時候,做父母的就得狠下心來!


糖果果152442686


小孩兒抱著不哭,放下來就哭,我們應該最先要考慮的的是嬰兒現在是不是有什麼不適,幫孩子解決問題,才能達到讓嬰兒不在哭鬧的結果,而不是隻要單純的讓他不哭就好了。這裡面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一天到晚都要抱,一放床就哭”。如果這個描述不誇張的話,個人認為孩子一定是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你把寶寶抱在懷裡,他會比較有安全感,從而能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但是沒有解決他真正的問題。

孩子哭鬧是他表達自己真實需求的一種方式。所以如果放下他了,他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適感了。

對於有一些孩子可能是溫度敏感導致的。 因為抱著哄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的體溫,是很溫暖的,但床鋪卻是涼的,孩子驟然從溫暖的地方轉移到了冰涼的地方,因為不適就大哭了起來。這種狀況可能持續時間並不長。。。。

所以爸爸媽媽需要對孩子的哭鬧及時做出反應,確定孩子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哭鬧的。孩子會通過家長行為來認識自己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所以確定孩子哭鬧原因之後給出一些反應,比如撫摸孩子、和他說說話什麼的,消除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的一些原因,讓孩子感受到他的需求第一時間被滿足,這樣會慢慢增加對爸爸媽媽的信任感。及時反應並不是說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哭鬧之後的幾秒鐘之內馬上做出反應,只要是長久穩定、規律的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