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

小魚愛養花


秦末出現“大澤鄉起義”農民起義,就是秦始皇統治時期積累起來的民怨,別說大澤鄉農民起義,其實秦始皇在向東方巡視博浪沙的時候就遭到張良的刺殺,想反抗秦始皇的人絕對不只有他一人。不過秦始皇具有強大的威懾力,他當政的時候,就滅掉了六國。六國後裔或者普通老百姓就是反抗,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此外,《史記·陳涉世家》裡面記載:“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老百姓知道扶蘇賢能,大家都擁戴扶蘇。陳涉和吳廣只服扶蘇,不服胡亥。他們即便是反秦,也是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反抗秦二世的統治。可見,老百姓對秦二世胡亥的統治感到不滿,如果是扶蘇做秦二世,情況就不一樣了。不過,從側面可以看出,大家既然擁戴扶蘇,那麼秦始皇建在的時候,陳勝和吳廣也是不敢造反的。

秦始皇和劉邦年齡相仿,秦始皇只比劉邦大兩歲,也就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假如秦始皇有劉邦的年齡也能活那麼久,我相信,秦朝絕對不是“二世而亡”。秦始皇不早死,將權力順利交接給扶蘇。扶蘇做了皇帝,肯定會任人唯賢,改革弊政,發展秦國經濟,使人民休養生息。且秦始皇死後,驪山陵墓就會逐漸停工,阿房宮也逐漸建好,沒有了徭役,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所以,劉邦也不會造反,估計在秦朝做官,可能會做到縣令或者進入咸陽為官。而項羽和項梁等人也不會起義,因為都是豪傑,扶蘇也曾養門客,加上他寬厚仁愛,不枉殺他人,說不定很多人去投靠扶蘇,然後都被重用。按照這種邏輯,秦朝會欣欣向榮,越走越好。到那時,秦朝向北反擊匈奴,進入西域,也不會等到漢武帝時期。開闢絲綢之路,也早了近百年的時間。縱觀中國歷史,基本是“二代危機”如果秦國順利度過二代危機,也會出現像“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這樣的歷史盛世。只是,歷史從來是向前發展的,錯過就不再有。


謀士說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手下有三支王牌軍隊,分別是屠雎(後改為趙佗)領導的嶺南軍隊,蒙恬領導的長城軍隊20-30萬以及保衛皇帝和中央的關中軍隊。每支軍隊都是久經沙場,軍功赫赫,所向披靡。有這樣的軍隊猛士保衛大秦,馳騁疆場,項羽、劉邦未必敢反,即便敢反,輸贏也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沒有人是不可戰勝的,秦始皇也一樣。



秦朝為什麼會二世而亡?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政治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無法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樣的制度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已經深深的紮根於秦朝的土壤之中。再加上秦始皇時期就苛捐雜稅猛於虎,賦稅徭役重如山。縱然秦始皇比二世英明神武,不會讓趙高之流登上舞臺,但是他的鐵血手腕已經足夠血腥,足夠壓迫。可以肯定的是人民的起義遲早會來,而且會很快,秦始皇如果活的時間久,也將面臨它的到來。即使是秦始皇早逝的情況下,也發生了類似張良的暗殺情況,可見原有貴族也隨時伺機而動。

既然起義一定會發生,秦始皇的軍事力量又非常強大,那麼秦朝會不會被推翻?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定會。自古以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始皇的政權已經失去人心,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得到過人心,他的政權是靠鐵蹄打下來的,人民只是表面的服從,只要條件成熟,人民(或者東方六國貴族)一定會揭竿而起。那時候,縱然秦軍有精銳數十萬,也是離心離德,精銳瞬間變為烏合之眾,這就是兵敗如山倒的道理。
天下大勢瞬息萬變,秦朝的政權隨時可亡。但是亡了秦朝的,卻不一定是劉邦、項羽,也可能是其他的貴族或者義軍。


史徒行者


秦始皇不死:劉邦只能安心的當駟水亭長,努力工作,得個縣尉噹噹;項羽要麼老死吳越,要麼被秦軍斬首,出此之外無二途;至於此二子能推翻大秦,那當真是天方夜談!秦皇不死,母豬可能上樹,但劉項二人絕無可能推翻大秦!

1、大秦滅亡的主要幾點原因

(1)嬴政步子跨得太大,盤整華夏文明用心過烈,幾代人才能做成的事,他十年就完成了。正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刀一劍打,嬴政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修直道、建靈渠,每一項工程都是世紀工程,要一國聚全力幹數十萬方有小成,但是秦皇威震天下,硬是多方齊進,十年功成。這些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工程把秦國的民力耗盡了,利了後代萬世,但失了天下民心!

(2)胡亥當是白痴轉世,就算他沒有父親嬴政那般雄才大略,只要有常人的才智,也可確保大秦不滅。只要胡亥不斬首帝國功勳,皇室兄弟,再與民休養,那麼天下何來反叛?人民不反,項羽就算有舉鼎的神力,又如何戰勝百萬秦軍?劉邦若能安心當亭長,為何要去起兵反叛秦國?

2、秦始皇能力超群,就算法令不改,劉項二人也不能推反大秦

秦始皇求治心切,故民力用之過甚,但是嬴政無疑是千古一帝,他的個人魅力與威望讓天下百姓不敢反叛。首先嬴政乾的事情,不是為了他個人,也不是為了秦朝皇室。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直道是為了加強全國各地的交流與溝通;靈渠是為了開放嶺南地區的農業以及嶺南與內地的聯繫。秦皇沒有分封自已的子女為侯,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並不是為了獨享天下!劉邦分封了自已的子女,後來有了七國之亂;司馬家分封了自已的子女,後來有了八王之亂。不以一人之尊而為禍天下百姓,只有秦始皇做到了。

最後秦始皇一生沒有殺任何一個功臣,這是後世數百皇帝無法比擬的!因此秦皇不死,帝國的元勳不死,這些帝國支柱不死,那麼項羽就算有捅破天的本事,也無法推翻大秦。而劉邦是秦皇的鐵桿紛絲,必然會跟隨大秦銳士擊殺項羽。

根據史記的記載,就算秦始皇死了,其餘威震於殊俗,死後三年之中,六國貴族無一敢復辟者。直到陳涉與吳廣兩個農民起義後,大秦無軍可派,這才給了六國貴族復辟的勇氣,否則秦國廟堂生變,子嬰能早點為秦王,那麼結局也是大秦不會二世而亡。


大秦鐵鷹劍士


可以很肯定的說,不可能!就算秦始皇死了,如果沒有趙高秦二世作死,將朝中的武將清洗,劉邦和項羽推翻大秦,也不會這麼容易!

第一,秦始皇統一六國,號稱千古一帝,並不只是說說的,蒙恬的三十萬長城軍團,屠雎、趙陀南方的五十萬軍團,這些如果不是加入到鎮壓中,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如果不是始皇尚在,這些軍團絕對不會作壁上觀,而是會聽從安排鎮壓各地起義。退一步來說,如果始皇未死,虎威尚在,百萬軍隊在手,誰又敢起兵造反!

第二,始皇登基之後,書同文車同軌,收天下兵器築十二金人,哪一樣都在同化著六國遺民,如果始皇可以多活幾年的話,鎮壓天下,天下百姓心中將會只有大秦,而不會再有六國,畢竟只要可以過得好,百姓是不在乎統治者是誰的,這樣的話造反也就沒有了民心基礎。

第三,可能很多人說始皇暴虐,焚書坑儒,但是焚的是什麼書,尚書,詩經,各國史書,坑儒,坑殺的主要都是一些方士。秦以法家治國,自認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又怎麼可能去聽這些人去討論自身功過,讓自己師古以治今!所以這點更不可能成為造反的理由!

其實,無論如何,剛一統六國的大秦軍隊在手,只要不是自己作死,是不會給人機會去推翻統治的!至少大秦人是會助大秦的,大不了回防函谷關,再來滅一次六國,覆滅一說簡直不可能!


歷史風雲小胖子


如果秦始皇沒有死,他將會被起義軍圍攻而死!

很多人以為有秦始皇坐鎮天下就沒有人敢造反,這是一個誤解。其實,當時想殺秦始皇的人數不勝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張良僱大力士投大鐵椎想砸死秦始皇。幸好秦始皇的車駕有很多副車,大鐵椎砸中的是假目標。

當然,張良這裡更多的算是私人恩怨,作為韓國的貴族,張良的祖先被秦國欺負了100多年,最後慘遭滅國,所以對秦始皇懷恨在心是很正常的。

但秦始皇的某些政策卻足以讓他成為公敵!

秦始皇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做出了前無古人的偉大功績。

但是,他的一些政策卻已經不適合在和平時期實行。天下已經統一,秦始皇仍然執行嚴酷的秦法,結果導致天下苦秦久矣,讓老百姓對其離心離德!

大量的人背井離鄉來到北方邊境戍邊,還有很多人來到了驪山陵修建陵墓。不管是戍邊還是修建大型工程,都是非常辛苦的,所以人們經常會在半路上逃走。劉邦就是因為押刑徒前往驪山的路上由於逃亡太多,怕被責罰才跑到山上落草為寇。

秦始皇有一個巨大的弱點:他喜歡到處雲遊!

大澤鄉那場大雨勢必會激起陳勝和吳廣的起義之心。那麼,各地反秦勢力看到有人牽頭,也會紛紛響應。

此時秦始皇正在路上,難以有效調動軍隊,而他自己也將會暴露在起義軍的風湧浪潮之中。當義軍們知道了秦始皇的位置一定會向這地方靠攏。他的衛隊再厲害也難以抵擋數十萬大軍的攻擊,所以只有死路一條!

如果這樣,扶蘇和蒙恬將會免於一死。扶蘇會率領30萬長城軍團開往咸陽,主持朝政,然後率領秦軍出函谷關,向東方平定叛亂。那麼,項羽等人的對手將會由章邯的刑徒軍,變為蒙恬的30萬秦軍正規軍。

所以,秦末將會迎來更慘烈的戰爭。


歷史風暴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要回答清楚,首先要從秦為什麼會滅亡和怎麼滅亡去分析,然後看看秦始皇會不會避免這些錯誤。

秦國滅亡的第一個原因是,胡亥繼位名不正言不順。胡亥是嬴政最小的兒子,他能繼位是因為出巡路上一直在嬴政身邊,再加上嬴政突然病死,趙高和李斯都有私心,才導致胡亥得以上位。這樣一來,胡亥這個皇位得的不太有說服力,皇長子扶蘇繼位,效果應該更好,起碼名正言順。如果嬴政依然在位,那麼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

其次,趙高的問題。胡亥能夠登基,趙高趙公公功勞最大,他先起了異心,又說服丞相李斯,幾人合謀。可以說,沒有趙高,胡亥一點機會都沒有。趙高掌權後,先攛掇胡亥殺掉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後殺丞相李斯,最後把胡亥也殺了,還私自與劉邦勾結,不給章邯大軍提供糧食補給,導致章邯投降項羽。有人說,趙高毀了大秦的一半江山,這話並不過。倘若嬴政活著,趙高壓根沒有半點機會,只是一個老老實實的小太監。

第三,秦始皇之後的兩個繼承人都不行。從胡亥到子嬰,嬴政後面的兩任君主都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班底,也沒有建立在手下大臣面前絕對的權威。因此,當天下大亂,南下征伐百越的幾十萬秦軍並沒有回來勤王,趙佗下令燒燬橋樑,隔斷交通,關起門來做了土皇帝,根本不管風雨飄搖中的大秦。這種事情,在嬴政時代是不可能發生的。始皇帝的赫赫威名可不是哪個手下敢違抗的,如果是嬴政下令,要南下秦軍回來勤王,趙佗他們只能屁顛屁顛回來,連討價還價都不敢。

大家也許會感到奇怪,上面說了半天似乎還沒有回答正題——沒提劉邦項羽。為什麼?說白了,劉、項兩人根本不重要。亂世才出英雄,如果始皇帝嬴政一直活著,根本就不會有亂世。那麼,劉邦和項羽這兩個英雄,一個只能老老實實在沛縣當鄉長。另一個也就在下相(今天江蘇宿遷)當富二代,成天打架鬥毆。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秦始皇其實不是他們反叛的主因

其實秦始皇亡沒亡,劉邦照樣還是會入山等候時機(畢竟他犯了罪),項羽還是會伺機而動。他們是這樣的人與秦始皇的在否其實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因為他們是那種想要幹大事的人,一旦有機會,哪怕秦始皇在世他們也會反。


他們能反成功嗎?

假設秦始皇在世,發生秦末的那樣的叛亂,他們能不能反叛最終成功?劉邦能不能建立漢朝?這個就比較懸了,起碼蒙恬不會死,所以鎮壓叛亂也得看叛亂規模的大小,秦始皇再不濟就是失去六國之地,以秦始皇的能力守住秦地還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這個也得取決於秦始皇能活多久,和國內的情況。

五五之開

所以如果假設秦始皇還可以活很長的時間,那麼結局應該是秦朝又分為七國,然後又會上演戰國末期的一幕,畢竟統一是必然的,只是秦始皇最終能再次統一六國就只能五五開了。因為即便是秦始皇,如果六國之人鐵定了心要滅秦而後再來各自為戰的話,而且秦國有離間不了這種關係的話,那麼強如秦始皇也是可能會被滅的。


淡看天上月


我們先說一個結論,那就是如果秦始皇沒死的話,劉邦和項羽是不可能推翻大秦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得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花了十年的時間,滅掉了六國,建立了秦朝,而秦國與秦朝相比呢?顯然秦朝更為的強大,因為秦朝是秦國加六國,而劉邦、項羽等人都是原來六國的,原來的六國加起來都不是秦國的對手,更何況此時的秦朝。

劉邦和項羽的反秦是怎麼起來的,是因為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秦朝各地紛紛響應,劉邦所在的沛縣的縣令,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反秦的,只不過後來這個沛令反悔了,蕭何和曹參就支持劉邦起義,殺死了沛令。

項羽的情況也是如此,也是他所在的會稽太守殷通起來響應的,只不過項羽的叔父項梁想當這個首領,只是讓項羽殺了殷通,然後自任為會稽太守。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大澤鄉起義,那麼劉邦和項羽都還是普通人,也不會走上反秦的道路。

讓我們再來看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他們有幾個理由,第一,是天下苦秦久已,第二,失期當斬。第三,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而不是胡亥,另外項燕很受楚國人的愛戴,我們能夠以公子扶蘇和項羽的名義,號召天下反對秦朝。

我們再來看看陳勝他們起義的時間,是在秦二世元年七月,既然天下苦秦久已,那為什麼沒有人起來反對秦朝呢,而是胡亥繼位的當年才起來反呢?秦始皇稱帝都多少年了?原因很簡單,因為秦始皇在的時候,他們根本不敢反,秦始皇的威懾力太大。

可以得出,如果秦始皇還在的話,陳勝吳廣根本就沒有反秦的念頭,也就沒有大澤鄉起義,而沒有大澤鄉起義,就沒有天下的各地的響應,劉邦和項羽自然也不會出現。另外,胡亥把蒙氏兄弟和李斯都殺了,自然就沒有人來對付劉邦和項羽這樣的人了,秦朝自然會滅亡。


歷史簡單說


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項羽能不能推翻大秦?

一個朝代的滅亡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有其必然性,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不可能違背歷史規律。回到題上來,秦朝的滅亡,是秦始皇和秦二世倒行逆施,施行暴政的必然結果。秦始皇活著的時候,秦朝的暴政尚在可承受範圍內,到了秦二世時,超出了可承受範圍,所以秦朝滅亡。秦始皇即使活著,如果他一意孤行,繼續施行暴政,他也必定會被推翻,無論他是誰,結果也不會改變,這是歷史規律。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天下不會反

前面已經論述過,秦始皇活著的時候,暴政的影響還在可控範圍內。這首先是程度問題。秦始皇剛剛掃清六合,一統中國,其在位也不過九年時間,在短短的九年之內,雖然秦始皇倒行逆施,苛捐雜稅,大量徵調民夫,可時間不長,人民尚可承受,其次是秦始皇雄才大略,對天下有著無上的威懾,普天之下,噤若寒蟬,敢怒不敢言,更不敢起兵反抗。這樣看來,在始皇帝活著的時候,劉邦項羽不會起兵反抗,也不敢起兵反抗。簡而言之,秦始皇活著的時候,秦朝並未完全喪失民心,起兵反抗缺乏合法性,也缺乏支持者。當然,如果劉邦項羽起兵反抗,那必然不是秦始皇的對手,畢竟,以秦始皇掃清六合,席捲八荒之能,收拾劉邦項羽還是綽綽有餘的。

秦始皇活著,若倒行逆施,則大秦必亡

秦始皇如果不死,且繼續施行暴政,壓迫人民,超出大秦可承受的程度。此時秦朝就像秦二世統治時期,完全喪失民心,則天下揭竿而起,起兵反秦。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始皇不得民心,則註定要失敗,就算他是秦始皇也不行。

很多人把一個朝代的滅亡歸結於某一人,或某幾人的軍事失敗,然而卻忽略了民心向背的導向作用,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任何個人都不可能逆潮流而行。何謂潮流,民心向背就是潮流。秦始皇不得人心,那麼軍事才能再強也註定失敗。劉邦項羽起兵反抗暴秦明顯是得民心的,所以能成功推翻大秦。


歷史知事


一個人能力再大,也不能違背歷史規律,秦始皇也是一樣。秦國統一華夏,仍延用嚴刑峻法,不恤民力,對民眾高壓統治。百姓不堪其負,百姓對秦朝的怨恨已經達到極點,這時候只要迸發一個火星,都會引起一場熊熊烈火,此時的秦朝已經是土崩之勢,所以才會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一呼百應的狀況。大澤鄉起義距秦始皇死亡還不到一年,可見無論秦始皇在世與否,這場起義都是要發生的,這些起義軍裝備和戰鬥素養之差,根本無法和秦軍相提並論,陳勝也無法和以前的戰國諸雄相提並論,然而就是這樣的軍隊這樣的人物,幾乎差點滅掉了秦朝。我認為除非秦始皇改弦易轍,休養生息,事情或許還有挽回餘地,若一味倒行逆施,濫用民力,堅持到最後只會是身死國滅一個結局。雖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但推動歷史的主力是人民,沒有民眾的助力,再有野心也無所作為。試想如果民眾安居樂業,誰願意提著腦袋跟著野心家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