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掉”金立 成為“老賴” 劉立榮的“險棋”終究是下錯了

幾天前,一篇題為《覆盤金立死亡之謎》的報道稱,讓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賭博輸掉百億的傳聞成為市場焦點。媒體報道,一位自稱金立股東的人稱,董事長劉立榮在賭博上輸了超過100億,其中,在塞班島上一把牌輸掉了7億美元。股東們推測其挪用公款數目可能在60億左右。11月24日,劉立榮接受採訪時承認自己參與賭博,但金額應該在十幾億左右。

這給危機中的金立再填戲碼。近日,關於金立破產的消息紛至沓來。11月20日,近20家金立供應商的經過長達幾個月的上門討債後沒有結果,向深圳中院提交對金立進行破產重整的申請。同時媒體報道稱,金立第二大股東盧光輝主持召開了股東會議,會議已經明確,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財務總監何大兵要離開金立董事會。“在金立,大大小小的自然人股東有18人,踢走劉立榮已成共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劉立榮不僅“輸掉”了金立,還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成為了“老賴”。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示了一份《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新區支行、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執行實施類執行裁定書》。裁定書內容顯示,因為無法償還興業銀行的債務,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8年8月4日已經查封了金立通訊名下以及劉立榮名下的5輛車、26套房產等。而金立通信董事長劉立榮、財務總監何大兵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對相關公司法定代表人限制高消費。

裁定書內容顯示,因被執行人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下稱“金立通信”)、金立通信董事長劉立榮、財務總監何大兵等未按已生效法律文書履行相關還款義務,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新區支行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請求強制其償付的負債及利息高達2.06億元。

據該執行裁定書披露,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8年8月4日依法立案執行,對被執行人名下的財產進行了調查並採取了相關措施,已輪候查封金立通信名下4臺車輛、劉立榮名下1臺車輛。同時法院還輪候凍結金立通信、劉立榮、何大兵分別持有的4家、7家、2家公司股權;輪候查封金立通信旗下26套房產;劃扣金立通信、劉立榮、何大兵各自公積金賬戶10.05萬元、32.94萬元、32.94萬元等。

上述大部分財產為輪候查封或凍結,暫不能處理。同時,劉立榮已被列入失信名單並對其限制高消費。

金立手機在2002年成立。作為我國國產手機的老大哥,2010年,金立手機的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三,僅次於當時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成為中國第一大國產手機廠商。“金品質、立天下”,這句氣勢恢宏的廣告詞,曾是金立手機輝煌時期的最好見證。然而,繁華散盡,如今的金立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事實上,金立在造機上很有野心。一部手機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金立將從研發到生產製作的關鍵環節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金立員工透露,危機之前,公司實行生產一條龍戰略,成品手機、手機主板以及通訊等核心業務都是金立自己在做。

2016年年初的時候,金立還提出了全球銷量4500萬臺的年度目標,其中國內市場3000萬臺以上,海外市場1500萬臺以上。

然而,隨著智能手機紅利漸失,國內手機廠商競爭愈發激烈,金立遭遇到了來自於智能手機的“血洗”。互聯網手機如小米、榮耀當道,情懷手機逐漸受到市場追捧的時候,金立還在處理庫存危機。衰落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金立手機出貨量在2015年為3000萬部,2016年為2800萬部,2017年為1494萬部,2018年前九個月,金立手機出貨量僅為442萬部。

如果說從銷量下滑還看不出要涼涼的事實,那麼最近兩個月的員工補償金問題證實了金立已經到了很困難的階段。

有媒體報道稱,11月20日下午兩點,因工資與補償金髮放時間問題,金立東莞工廠的30餘名員工與主管在工業園門外公交站前發生爭持。在談判無果之後,30餘名員工坐上了開往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大嶺山分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的公交車,希望能在職能部門的介入下明確工資與補償金髮放的確切時間。

金立的債務問題由來已久。公開資料顯示,在2016年年底,金立的資金鍊就已經非常緊繃。有媒體報道願意寶新能源2017年4月份發佈的一份名為《關於轉讓廣東南粵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公告》稱,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2016年的總資產為172.37億元,其中負債104.25億元。全年營收總額為271.69億元,淨利潤為13.32億元,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僅為5800萬元。

還有資料顯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的時候,金立的債務規模就已經達到了80億元,供應商債權人多達百餘家,被拖欠款項超過50億元,此外,還包括員工工資與賠償金、債券等債務。

從亞洲最大單體智能終端製造中心,到資產凍結、代工還債的困局,金立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今年1月,金立董事長劉立榮41.4%的公司股權被法院凍結,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執保。金立的供應商歐菲科向媒體透露,之前因金立拖欠款項,已向法院申請了保全,凍結部分資產,目前還在有效期。

關於債務問題,劉立榮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這幾年的盈利狀況,表示功能機時代確實盈利不錯,2007年利潤有5個多億,到2011年利潤在3億到5億之間,反而後面轉型做智能手機開始就虧損了。“從2013年以來就一直在虧損,費用大,產出不大,持續負現金流,一直通過銀行輸血。”劉立榮表示,“在2013年到2015年,金立平均每個月虧損不低於1億,到2016年和2017年每月虧損不低於2億。”按照劉立榮的說法,粗略計算,從2013年到2017年底,金立累計虧損就有約80億。

“金立資金鍊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營銷費用與投資費用投入超限。2016與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近三年對外投資費用30多億元,兩項費用接近100億元,對金立資金鍊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貨款週轉困難,在拖欠貨款後被供貨商申請資產保全。”

金立在品牌運營上,先後請馮小剛、徐帆、余文樂、柯潔、薛之謙、劉濤等流量明星代言。此外,為提升品牌曝光度,金立還不惜重金冠名《笑傲江湖》《四大名助》《跨界歌王》《今夜百樂門》等10多檔綜藝節目。

據一位接近金立的業內人士介紹,從某種意義上說,金立的資金實力是比較遜色的,而且花大價錢請明星宣傳與實際帶來的銷量增長之間投入產出比太低。也就是說,金立的錢都拿來做廣告了,導致產品生產不出來。但這個理由有點不合常理。

在手機行業中,金立的表現雖然算不上精彩,但終究在十五六年的慘烈廝殺中活了下來,也許劉立榮能夠預見到今年的困難,但絕對沒有料想到,自己成為了把金立推向“死亡邊緣”的“誘因”。

在經歷了一系列資金鍊問題後,曾經揚言不跑路要對金立危機負責任的劉立榮,而今變成了“借用”公款的賭徒,真相的逐步剝開,也讓他不得不在風口浪尖出來“維護”自己的形象,但對於十幾個億賭資的“辯白”並沒有讓噪音停止,反而加速了其“人設”的崩塌。

原本在外界看來總是一臉微笑,講話慢條斯理的“書生”轉眼變成了“嗜賭之人”。有媒體報道稱,從今年1月份開始,在香港一待就是10個月,躲在喧囂之外,任由金立以及相關產業鏈逐步瓦解。在代理商和供應商的眼中,劉立榮這麼久似乎還沒有給他們一個完整的交代。

但也有金立的前員工對記者表示,這就是劉立榮,一個從性格上很像狐狸的人,在棋局上總能提前預判幾步棋子的他,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怎麼走。幾年前當外界都在關注金立手機業務如何突圍時,劉立榮悄然拿下微眾銀行的部分股份,並且開始各類資產佈局。也許從那時候開始,債務危機就已經埋下種子。

“每年都在虧損,都不止損?”有報道援引金立供應商的話後直言,在商場和棋場對弈多年的劉立榮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但也有聲音評論道,運籌帷幄的人不見得內功深厚,也可能是持續佔用銀行帶寬帶來打不完彈藥的假象。真相如何,也許只有劉立榮自己才知道。(綜合整理)